最近,王毅外長又一次登上新聞——他出訪阿富汗,與阿富汗領導人溝通交流。
這類新聞我們早已見怪不怪。
王毅這些年,幾乎跑遍了全世界,鏡頭前頻繁露面,常?!叭绽砣f機”,和各國領導人面對面,代表中國表態(tài)。
可有些人就會疑惑:既然外交部長這么忙,那國防部長董軍呢?國防部同樣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為何他的身影在媒體上出現(xiàn)得那么少?
其實,這并不是“誰更重要”的問題,而是不同角色、不同分工造成的必然現(xiàn)象。
外交部長是“前臺”,國防部長是“后臺”。
外交部的職責,簡單來說就是對外溝通、談判、發(fā)聲。世界各國都有外交部長,都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公開場合。這是一個國家與外界打交道的窗口,天然就需要曝光度。比如王毅,今天要去參加國際會議,明天要和某國領導人雙邊會談,這些活動都伴隨著媒體鏡頭,自然離不開“露臉”。
國防部的職責就不同了。軍事事務通常涉及國家安全和戰(zhàn)略機密,不可能隨便對外公布。很多時候,國防部長的工作是在內部協(xié)調軍隊事務,或者和其他國家的防務部門進行低調溝通。這些都不適合放到媒體上去報道。所以,國防部長的“低調”,恰恰反映了工作的特殊性。
外交部長的講話是常態(tài)化的,幾乎每天都要面對各種議題,對外表明中國立場,澄清誤解,推動合作。他說的話是一種政策延續(xù)性的表達。
而國防部長不同,他的講話往往帶有強烈的信號意義。國防部長一旦公開發(fā)聲,常常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在軍事和安全上的正式態(tài)度,這種分量很重。所以他寧可少說,也不會隨便說。
舉個例子,美國的國務卿布林肯就像中國的外交部長一樣,天天忙著訪談和出訪;而美國的國防部長奧斯汀,雖然也會露面,但多數(shù)是出現(xiàn)在重大軍事行動、軍援宣布,或者重要的雙邊防務對話場合。俄羅斯也是類似,外長是國際新聞的???,而防長公開講話的頻率就少得多。
董軍的主要工作重點,比如在于軍事戰(zhàn)略部署、軍改推進、軍隊管理以及與外國防務部門的溝通,這些事情往往不對外公開。
就拿“軍事外交”來說,中國的國防部長確實會和其他國家的防務高層接觸,比如和俄羅斯、東盟國家的防長見面。但這類接觸,不頻繁,且很多時候不會被大肆報道,而是低調處理。因為國防領域的合作,往往比外交更敏感。
很多人覺得外交部長風光,因為天天出現(xiàn)在新聞里;而國防部長不露面,似乎沒什么存在感。其實恰恰相反,國防部長的低調,往往意味著分量很重。
在中國,董軍作為國防部長,一旦公開講話,往往就是對國際社會的強硬表態(tài),比如涉及臺灣、南海,或者中美軍事關系。這種話分量太大,不能天天講,只能在關鍵時刻“放狠話”,給外界最明確的信號。
外交是“門面”,國防是“底牌”。
如果打個比方,外交部長是站在臺前的門面人物,要維系關系、搭建橋梁、解釋立場;而國防部長更像是國家手里的底牌,不到必要的時候不會輕易打出。
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的新聞,常常是王毅在世界各地忙碌,而董軍卻很少出現(xiàn)在鏡頭前??蛇@并不代表他閑著沒事,而是因為他的工作領域,更需要低調、穩(wěn)重和保密。
所以,王毅部長頻繁露面,體現(xiàn)的是中國開放、溝通的一面;而董軍部長低調少露面,體現(xiàn)的則是中國沉穩(wěn)、克制的一面。一個是前臺的“外交名片”,一個是后臺的“安全守護”。兩者分工不同,但都不可或缺。
說到底,外交部長的熱鬧,是為了讓世界理解中國;國防部長的低調,是為了讓世界知道中國不容挑釁。
中國底氣,依舊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