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土耳其將英文國名由“Turkey”改為“Tükiye”,意在擺脫與“火雞”的諧音聯(lián)系。
而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過去的名字是大名鼎鼎的“君士坦丁堡”,名字的變遷更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拜占庭與君士坦丁堡
公元前657年,伊斯坦布爾被希臘人建立為殖民地“拜占庭”。
因其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24年將其選為新首都,命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的城市”(圖3)。也被稱為“新羅馬”。
隨著西羅馬帝國滅亡,這里成為東羅馬(拜占庭)帝國首都,是希臘文化與東正教的精神堡壘,基督教世界的中心。
?伊斯蘭世界的榮耀之城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穆德二世率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圖4)。 這一戰(zhàn)不僅象征基督教世界的重大失落,也標志著伊斯蘭文明進入地中海核心。
奧斯曼人稱這座城市為“康斯坦丁尼耶”(Constantiniyye),源自阿拉伯語對“君士坦丁堡”的音譯。
盡管官方稱呼未變,民間早已流行“伊斯坦布爾”這個名字,可能源自希臘語“進城去”(eis tin polin),也可能是對原名的口語訛傳。
奧斯曼對這座城市進行了伊斯蘭化改造,大量清真寺取代教堂,街道布局也逐漸從羅馬式的整齊規(guī)劃,轉向更符合伊斯蘭法的分區(qū)模式(圖5)。
?近代變革
19世紀,奧斯曼帝國衰落,希臘和俄羅斯等鄰國蠢蠢欲動,試圖將君士坦丁堡重新納入基督教世界。
奧斯曼帝國在1839年啟動西化改革,并在1876年頒布憲法時,首次將“伊斯坦布爾”列為官方首都名稱。 但改革未能阻止奧斯曼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奧斯曼帝國戰(zhàn)敗,希臘軍隊進攻土耳其西部,意圖實現“偉大理想”——重建拜占庭(圖6)。
在民族英雄凱末爾的帶領下,土耳其展開獨立戰(zhàn)爭,最終擊退外敵,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伊斯坦布爾
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出于政治、安全與國家重塑的考量,新政府將首都遷往安卡拉(圖7)。君士坦丁堡不再是首都。
1930年土耳其宣布將城市名統(tǒng)一為“伊斯坦布爾”,并要求各國不再使用“君士坦丁堡”,完成了從帝國舊名到民族國家新名的轉變。
如今伊斯坦布爾依然是土耳其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作為世界唯一橫跨兩大洲的大都市,它見證了希臘、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土耳其等多種文明的興衰成為世界文明交匯的象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