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部探討人生遺憾、選擇與生命本質(zhì)的奇幻小說橫空出世。
它不僅迅速席卷全球各大暢銷榜,更被英國《衛(wèi)報》盛贊為“21世紀版的《小王子》”。
這部作品,就是英國心靈療愈作家馬特·海格創(chuàng)作的《午夜圖書館》。
曾與抑郁癥頑強斗爭的馬特·海格,將自己對生命的深刻領(lǐng)悟傾注于這部作品中。
他構(gòu)建了一座游走于生死之間的神秘圖書館,館中的每一本書都代表了一種未被體驗的人生可能:
搖滾巨星、冰川科學家、幸福的母親……
小說女主角諾拉在絕望中推開這座圖書館大門,渴望尋找“完美人生”的終極答案。
初讀此書,我沉迷于平行人生的奇妙幻想,仿佛世上真有一條能避開所有遺憾的“正確之路”。
然而細細品味后才豁然領(lǐng)悟到:
人生從來就沒有預設(shè)的完美劇本,每一次選擇都自有其不可替代的重量。
生命的智慧,從不在于追求完美的劇本,而在于擁抱真實當下的勇氣。
35歲的英國姑娘諾拉·希德覺得人生糟糕透頂。
十九年前,父親突發(fā)心臟病猝然離世,母親也在她的婚禮前三個月撒手人寰。
本應與戀人丹恩步入婚姻殿堂的她,卻在婚禮前逃婚。
哥哥喬和他斷了聯(lián)系,最好的朋友伊芷又遠赴澳洲。
雪上加霜的是,與她相依為命的貓咪也在雨夜命喪車輪。
之后,鋼琴店的工作丟了,私教的學生也放棄了學琴。
接連的打擊徹底壓垮了本就抑郁的諾拉。
絕望中,她吞下大量藥物,試圖結(jié)束這“無法過好”的一生。
在生與死的交界點,諾拉意外進入了一座神秘的“午夜圖書館”。
在這里,她遇見了中學時的圖書管理員艾爾姆太太。
艾爾姆太太揭示了午夜圖書館的奧秘:
館中的每一本書,都代表著她曾經(jīng)未選擇的人生。
在她的指引下,諾拉翻開了那本問題源頭的《遺憾之書》。
書頁翻動時,過往的取舍在她心頭涌現(xiàn):
年少的她,游泳天賦異稟,本有望沖擊奧運獎牌,因不堪重壓選擇了放棄。
諾拉頗有音樂天賦,便和哥哥一起組建樂隊。
樂隊曾有望與唱片公司簽約,卻因她的怯場而解散。
抑郁中的她,親手毀了與伊芷一起去澳洲的約定。
父母不幸婚姻的陰影,讓諾拉最終放棄了與丹恩共創(chuàng)幸福未來的機會。
所有的遺憾同時發(fā)力,讓她懊悔不堪。
如果當初她沒有因恐懼而推開一切,人生是否會截然不同?
她會不會成為奧運游泳冠軍、搖滾明星、環(huán)球旅行者或是幸福的酒吧老板娘?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和諾拉一樣,常因人生的困頓而后悔當初的選擇。
似乎只要回到過去,重新選擇另一條路,如今的一切痛苦就會煙消云散。
羅翔老師曾說:
人生其實沒什么好后悔的,很多事情就算真的能重來一遍,以自己當時的心智和閱歷,很可能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真正的痛苦,從來不是現(xiàn)實的打擊,而是困在美化的未選之路中自我消耗。
殊不知,看似鋪滿鮮花的未選之路,或許暗藏更多荊棘。
為了彌補心中的遺憾,諾拉開始在圖書館體驗不同的人生。
帶著對背叛丹恩的愧疚,她走進那個與丹恩結(jié)婚后的平行世界,成為英國鄉(xiāng)村的酒吧老板娘,實現(xiàn)了丹恩婚前的夢想。
然而,這段看似圓滿的人生里,婚姻的倦怠早已讓丹恩背離真心,他出軌了。
失望的諾拉回到了試圖拯救貓咪的那夜,卻發(fā)現(xiàn)貓咪依然沒逃脫命運,靜靜地病死在床底。
原來那晚,貓咪并未遭遇車禍,而是預感死亡來臨,為了不讓她傷心而選擇死在街頭。
在澳洲的平行時空,諾拉按照約定跟伊芷移了民。
可是,伊芷在前往諾拉的生日聚會途中遭遇車禍。
在一次人生里,諾拉終于實現(xiàn)了父親的夙愿:
成為奧運游泳冠軍,哥哥喬也成了她關(guān)系和睦的經(jīng)紀人。
可光鮮背后,父親卻背叛了母親,導致母親郁郁而終。
而她自己,也深陷抑郁,割腕自殺,需長期服藥。
還有一次,她實現(xiàn)搖滾巨星的夢想,卻無力挽回哥哥因吸毒過量而去世的悲劇。
歷經(jīng)諸多波折后,諾拉穿梭了更多的人生:
小學老師、首席執(zhí)行官、氣候?qū)W家……
每一種人生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卻也伴隨著各自的缺憾與傷痛。
直到某次,她似乎體驗到了完美:
身為劍橋大學的哲學教授,婚姻美滿,女兒可愛。
可當諾拉滿心歡喜地去探望這個世界的艾爾姆太太時,卻發(fā)現(xiàn)對方已離世。
她猛然驚醒:
每本看似完美的“人生之書”,都暗藏著無法彌補的裂痕。
正如蘇東坡所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生活最殘酷的真相,是根本沒有盡善盡美的選項,每項選擇皆有代價。
真正的成熟,是認清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
就像月光不因殘缺而散去光輝,生命也不因遺憾而失色。
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圓滿,而是學會在裂痕中安然自處。
歷經(jīng)無數(shù)次人生軌跡后,諾拉終于明白:
困住她的,從來不是命運的缺憾,而是畫“完美”為牢的自己。
當那座象征無盡可能的圖書館突然崩塌,廢墟中的諾拉,心中只有一個瘋狂的念頭:
重活一次,為自己全然負責。
她奮力抓起筆寫下“我活著”,終于重返到本源人生。
在諾拉看來,獲救后的世界充滿著前所未有的希望。
哥哥喬收到消息立馬坐火車趕過來,他甚至還記得為諾拉帶上最愛看的《國家地理》雜志。
兩人在重逢的擁抱中解除誤會,和好如初。
原來喬并非樂隊解散不理諾拉,而是失戀的他也過得不如意,深怕諾拉擔心。
遠在澳洲的伊芷其實并未疏遠諾拉,她只是還沒找到時間,和諾拉好好聊聊澳洲的新鮮事。
更令人欣喜的是,伊芷計劃六月返回英國后就不再遠行,可以一直陪伴諾拉了。
身體痊愈的諾拉開始準備鋼琴招生的廣告。
鋼琴店的工作雖然丟了,但熱心的老板卻為諾拉收了不少學生。
之后,諾拉拜訪了生命中的重要導師艾爾姆太太。
艾爾姆太太鼓勵自己的話此刻有了新的意義:
“你無須理解人生,你只需活在當下?!?/p>
每個人都曾有自己的至暗時刻: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時的撕心裂肺;面對挑戰(zhàn)時因恐懼而退縮的軟弱;竭盡全力卻依然無法挽回的失去。
那些痛苦、絕望和孤獨沮喪,從不會奇跡般消失。
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我們習慣性選擇悔恨與逃避。
但正如海藍博士所言:
愛上不完美的自己,改變能夠改變的,接納不能改變的。
接納當下的自己,不是向命運妥協(xié),而是以更清醒的姿態(tài)與生活博弈。
當我們學會與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反而能在裂縫中活出獨一無二的人生。
或許我們都曾是諾拉,因自己不完美的人生,沉溺于“如果當初”的悔恨中。
人到中年才漸漸懂得,生命中的缺憾與裂痕,才是成長的印記。
正如心理學家陳海賢說的:
不如意才是人生常態(tài),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釋懷痛苦與遺憾,在迷茫中找回自己。
這份和解不是回到原點,而是帶著傷痕繼續(xù)前行的勇氣。
就像老樹用年輪記錄風雨,生命的裂縫里也藏著獨特的故事。
愿我們都能在時光的淬煉中,放下對過去的執(zhí)念,擁抱當下的真實,在不完美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淡定與從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