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卡片 關(guān)注脆皮,加★ 星標(biāo)★
來源 |拾遺
我總以為寫過這么多社會新聞,無論見到什么都會波瀾不驚。
可還是有些新聞,讓人一瞬間喘不上氣。
前幾天,浙江溫州蒼南縣某小區(qū)里,發(fā)生了一件讓人揪心的事。
一位28歲的年輕媽媽,離婚后一個人帶著2歲的孩子生活。
可是不知道是突發(fā)疾病還是意外,她突然倒在家里。
沒有家人及時營救,沒有朋友及時發(fā)現(xiàn)。
直到幾天之后鄰居聞到了異味,報警后才發(fā)現(xiàn)她已死去多時。
更讓人心碎的是,她2歲的孩子全程目睹。他渾身都是屎尿,就那么蜷縮在媽媽身邊。
為人父母,我不敢想這幾天孩子經(jīng)歷了什么。
他餓了的時候,肯定伸著小手搖媽媽的胳膊,奶聲奶氣地喊“媽媽”;困了的時候,肯定想往媽媽懷里鉆,要媽媽拍著睡覺。
可平時一喊就應(yīng)、一抱就笑的媽媽,這次怎么搖都沒動靜,怎么喊都不會睜眼了。
他不懂死亡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媽媽一直躺著,再也不會親他的臉蛋,再也不會把他抱起來舉高高了。
后來孩子被送到醫(yī)院檢查,身體倒是沒大礙,現(xiàn)在已經(jīng)送去父親那里生活。
但醫(yī)院里那張照片還是看得人心碎:兩歲的小家伙坐在急診室的椅子上,不哭也不鬧,就那么安安靜靜地坐著,眼神空落落的。
原來真正的悲傷,是流不出一滴眼淚的。
我翻了翻網(wǎng)上的議論,大多數(shù)人都在心疼那個孩子,說他太可憐,怕他留下陰影。
可我盯著那些文字,只為這位年輕女性感到悲哀和惋惜。
最后她是因為異味才被發(fā)現(xiàn),這就意味著,在她離開后的那幾天里,沒有一個人打她電話問“今天怎么樣”,沒有一條消息問“孩子乖不乖”。
家人沒想起她,朋友沒發(fā)現(xiàn)她不見,就連孩子的爸爸,也沒主動問過一句“孩子還好嗎”。
她才二十八歲,在最該綻放的年紀(jì)卻悄然凋零,當(dāng)她獨自倒在冰冷的地板上,呼吸一點點微弱、意識一點點渙散的時候,沒有人聽見她最后的求救。
甚至在死亡之后,大家都只關(guān)心她的孩子有沒有陰影,而鮮少有人在意,她的生命已經(jīng)沒了。
那一刻她一定很孤獨吧?
但她的孤獨哪止這幾天呢?
離婚,一個人帶孩子。
這輕飄飄的幾個字背后,是多少個不眠的夜?是多少次咬牙的堅持?
她要帶孩子,可能還要工作,要應(yīng)付生活的瑣碎,又要扛起生存的壓力。
她或許總對人說“我能行”,可誰知道那句“能行”背后藏著多少咬碎了牙的硬撐?
她或許不是不想求助,是求助的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怕父母擔(dān)心,怕朋友麻煩,怕旁人笑話。
她的世界太小了,小到只剩下那個需要她的孩子。
她的世界又太孤獨了,孤獨到最后連離開都是靜悄悄的。
她其實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現(xiàn)象、一種困境。
如今在女性群體中,有太多人不管有沒有結(jié)婚,似乎都活在某種孤獨里。
回不去的娘家,融不進(jìn)的婆家。就連自己的小家,都成為獨自支撐的戰(zhàn)場,回過頭時發(fā)現(xiàn)身后空無一人,只能一個人活成千軍萬馬。
記得上個月我?guī)Ш⒆涌床。卺t(yī)院遇到個讓人心酸的場景。
半夜的兒科輸液室里,一位媽媽獨自抱著高燒的孩子,衣服頭發(fā)都濕了,她說孩子突然燒到39度,她手忙腳亂喂藥、敷毛巾,可體溫沒降反升。
給丈夫打了五六個電話,對方說“在應(yīng)酬,走不開”,她只能裹著孩子沖進(jìn)雨里。
直到后半夜我離開時,她丈夫還是沒來。她抱著孩子,時不時摸一下孩子額頭,滿臉都是焦急,眼里全是紅血絲。
我想她那一刻是惶恐又無助的吧?
這或許只是很多女性的一個縮影,她們身邊明明有家人有愛人,卻一個人活成了一座孤島,每天一睜開眼,都是要依靠她的人,卻沒有她們可以依靠的人。
之前遼寧鐵嶺的一則新聞讓我記憶深刻。
一名女子突發(fā)心梗不幸離世,尸體在房間里停放了整整2天3夜,最后才被人意外發(fā)現(xiàn)。
你以為她是獨居?
不,她4歲的兒子一直陪在身邊。
可面對怎么都叫不醒、臉色青紫甚至開始腫脹的媽媽,孩子只以為媽媽在睡覺。
那兩天三夜里,他餓了就自己找雪糕和零食吃,無聊了就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5月3日凌晨2點多,是孩子三姑發(fā)現(xiàn)她家燈還亮著,于是去她家敲門。
可孩子聚精會神地看電視,連門都不開,還是最后翻墻撬門進(jìn)入,才發(fā)現(xiàn)她死了。
她也有丈夫,可丈夫常年不在家,在這2天3夜里,丈夫沒打來一個電話。
她也有孩子,4歲的孩子,或許還不懂死亡的重量,又因為看電視的癮太大,并沒有察覺到媽媽的異常。
在長久的生活里,他習(xí)慣了媽媽的照顧,習(xí)慣了等待媽媽給他做飯,習(xí)慣了每天騎車送他上學(xué),他并沒想過媽媽也需要人照顧,更沒有想過媽媽也會有一天突然離開。
多少女人以為結(jié)了婚就能有個伴,卻發(fā)現(xiàn)結(jié)了婚比單身更孤獨。
丈夫要么常年缺席,要么活成了空氣,她們的生活擠滿了需要照顧的孩子、需要看護(hù)的老人、需要支撐的家庭,卻找不到一個能依靠的肩膀。
即便是自己已經(jīng)離開了,都要等到異味彌漫、燈光異常才被發(fā)現(xiàn)。
這世上最可悲的不是孤獨終老,而是身處人群中卻孤立無援。
楊絳說過一段話:
“女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一輩子都沒弄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這個世界,終其一生都是你一個人。 很多時候只能一個人扛下所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孩子遲早會長大,繁華落盡,愛情消失,生活歸于柴米油鹽的平淡,老公只是住同一個屋檐下共同養(yǎng)育孩子的合作者而已,原來你還是一個人生活?!?/blockquote>這話聽著扎心,卻也道破了太多女人的處境。
從一開始,社會就默認(rèn)女人要懂事、能干、顧全大局,我們總說為母則剛、妻子本分,卻忘了她們也曾是會撒嬌的女兒、怕黑的姑娘,是生活把她們生生逼成了超人。
這種“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回頭卻沒人幫忙”的困境,不是她們愿意選的,而是一步步被逼成了這樣。
那些深夜里的疲憊,崩潰時的隱忍,生死邊緣的孤獨,從來都不該被沉默掩蓋。
今天之所以要寫女性的困境,就是想讓更多人看見:女性的強大背后,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犧牲,她們的孤獨里,裝著多少無人問津的心酸。
她們不需要被歌頌偉大,只需要被看見辛苦,只需要被分擔(dān)重任。而對于每個女性來說,比起終于看清“能永遠(yuǎn)依靠的只有自己”,不如一句“你先歇歇,我來幫你”。
她們其實不必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不用所有苦都自己扛,不必為了迎合別人而委屈自己,她們更需要的是好好愛自己,好好對自己。
累了就歇一歇,痛了就先放下,扛不住就尋找救援。
她們不用做超人,就當(dāng)一個普通人挺好。
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拾遺,一個有態(tài)度的人,過著有態(tài)度的生活,不管什么時候遇到你都不晚。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后臺。
查看歷史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