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補貼,這個政策剛出來的時候,我的一位朋友還挺高興的,她家孩子正好可以領(lǐng),一年3600元,三年一共有一萬多塊呢。
可前兩天,朋友又跟我抱怨了起來:
“因為這個補貼,我跟老公吵架了,錢都還沒發(fā)過來,他就說錢到賬發(fā)一半給他?!?/p>
“娃是我生的,奶粉尿不濕是我負責的。他沒給我錢,還想著惦記孩子這一份錢,我就很氣?!?/p>
“這錢,我婆婆都問了好幾次,啥時候可以領(lǐng),她也在算計這錢了。”
真的會有兩口子因為育兒補貼,分配不均吵架嗎?
我感覺國家每年補貼3600元挺合理的,可不能再多了,不然有的家庭能爭得散伙了……
幸好不是36000,那不然得爭破頭。
知道的是3600,不知道還以為300多萬呢?
我是沒想過,真的有夫妻為了這萬把錢吵架的,我以為都是默認到媽媽手上的,然后用在寶寶身上的。
難怪有人說,夫妻之間的問題,如果家庭收入在一萬以下,都不屬于感情問題,而是經(jīng)濟糾紛。
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人到中年才發(fā)現(xiàn),凡是夫妻感情好的,家庭經(jīng)濟大都不錯;但夫妻感情不好的,要么經(jīng)濟很差,要么一方很強。
夫妻感情好的,家庭經(jīng)濟大都不錯
王爾德說過:“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切,現(xiàn)在?了才知道,確實如此?!?/strong>
錢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沒錢確實讓生活增添了很多煩惱。
過日子,離不開錢。
沒有物質(zhì)基礎(chǔ)的感情,注定兩敗俱傷。
之所以我和我老公的感情始終如一的堅韌,還是我倆的經(jīng)濟收入還夠穩(wěn)定。不僅能維持日常生活,還有余額滿足精神上的需求。
幸福的家庭和愛情需要建立在,基本的物質(zhì)生存之上,沒有這個基礎(chǔ),那一切都是空談。
一個家庭只有在不缺錢的時候,才能夠心平氣和坐下來談感情。
有錢,不能保證家庭一定和睦,沒錢,卻增加了許多不睦。
每個成年人都懂,口袋有錢,生活才有底氣。錢財為養(yǎng)命之源,也是生存之本。過日子,離不開錢。
婚姻中,金錢像是一面雙面鏡,既能映照出彼此的信任與依賴,也能折射出冷漠與距離。
正如那句話:婚姻是愛情的歸宿,但也是現(xiàn)實的開始。
婚姻長久的核心,是經(jīng)濟。
家庭和睦的背后,多半是錢在支撐
曾經(jīng)刷到一個視頻:
孩子不小心摔碎了家里的碗,結(jié)果媽媽大發(fā)雷霆,罵了孩子好久。
孩子委屈得直掉眼淚,“一個碗就這么重要嗎?”
媽媽卻說:“你摔碎一個碗,我還要花錢買新的!”
真正讓媽媽生氣的,并不是這個碗值多少錢?
而是這個“碗”背后的壓力,是對生活的無奈和不滿。
窮人的家庭,犯錯成本太高,哪所是再小事,都會被情緒不斷放大。
所以,我們經(jīng)??吹?,那些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夫妻,家庭關(guān)系往往也比較緊張。
這個世界,錢,真的就很重要,會讓很多事情,包括婚姻,都不再顯得那么艱難。
我反正覺得錢重要,至少對于我而言,婚后生活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第一,什么都想給娃最好的。
有錢想買啥就買啥,想吃啥就吃啥,不用羨慕別人,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平平淡淡的。
錢很俗氣,卻是婚姻最大的底氣。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咱們仔細來看一下,會發(fā)現(xiàn)人的溫飽需求,永遠是在第一位的,是所有生活的基礎(chǔ)。
《傲慢與偏見》里有一句話: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誕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只有在物質(zhì)基礎(chǔ)上滿足了溫飽,人們才會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而婚姻中的情感正是屬于精神上的滿足感的一種,所有精神層面的追求都離不開物質(zhì)基礎(chǔ)。
如什么都不圖,只有兩顆真心,怕是熬不過生活中的雞毛瑣碎、柴米油鹽。
貧窮的婚姻,縱使有愛在其中,也逃避不了柴米油鹽的生存問題。
我想,世間好的婚姻,都是精神與物質(zhì)的雙重結(jié)合,一半愛意,一半金錢。
好的婚姻,幸福的家庭,最基本的生活是由金錢來維持的。
需要夫妻之間互相理解,需要一起努力,生活才會更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