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曾經(jīng)被視為“最好出路”的選擇,如今卻讓他們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
看看當下的現(xiàn)實吧。
大學(xué)普及的時代,“大學(xué)生”早已不是稀缺標簽。那些從普通家庭走出來的年輕人,二十三四歲大學(xué)畢業(yè),讀到碩士、博士時已近三十,可迎面撞上的,卻是找到“合適的工作”比登天還難。
大學(xué)生做著初中生就能勝任的活,碩士博士干著高中生的崗位,還常被嫌棄“沒經(jīng)驗、不能吃苦、想法天真”。
更刺眼的是,他們被貼上“現(xiàn)代孔乙己”的標簽,被勸著“脫去長衫”——這哪里是勸,分明是把十年寒窗的尊嚴揉碎在現(xiàn)實里。
“讀書不如不讀,上大學(xué)不如不上”,這樣的念頭,恐怕不止一個年輕人在深夜里想過。
曾經(jīng)“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榮耀,如今成了同齡人眼中的笑柄。而那些沒走進大學(xué)校門的同齡人,確實有“嘲笑”的資本:在他們苦讀的這幾年里,人家早已融入社會,學(xué)了謀生手藝,成了家、立了業(yè),在生活里扎下了根。
可這些大學(xué)生、碩士生、博士生,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他們并非沒知識、沒文化、沒技能,只是找不到能讓這些“本錢”有用武之地的對口崗位。于是,他們不得不放下“學(xué)歷”的體面:去送外賣、進工廠、開滴滴,做著那些被認為“不該他們干”的活,成了現(xiàn)實里“穿長衫站著喝酒”的人。
逼不得已,他們只能擠破頭去考公務(wù)員、爭編制,抓住任何一個能給“穩(wěn)定飯碗”的機會。
生存的壓力之外,還有生活的窘迫:多年讀書花光了家里的積蓄,男生沒錢買車買房、湊彩禮;女生年紀漸長,若再被貼上“讀書太多”的標簽,想找到匹配的伴侶更是難上加難——現(xiàn)實里,又有多少人愿意娶一個“不漂亮又讀了太多書”的姑娘呢?
他們都曾是父母的驕傲,如今卻可能成了親人間隱晦的“恥辱”。
誰能體會那些父母的心情?耗盡心血培養(yǎng)的孩子,竟不如隔壁早早輟學(xué)的少年。鄰居有意無意的比較和挖苦,像針一樣扎在心上,混雜著痛苦與絕望的滋味。
而父母眼中的失落,對年輕人來說更是難以承受的精神重負——所以他們寧愿在大城市漂泊,也不愿回到家鄉(xiāng),面對那份沉甸甸的期待與失望。
這實在是種悲哀。上大學(xué),本是普通人家孩子改變命運的最靠譜的路,是幾代人攢著勁往前奔的希望,如今怎么就走到了這般境地?
要知道,能考上大學(xué),本身就證明了這些年輕人的優(yōu)秀;能咬牙供孩子讀完大學(xué),也足以說明這個家庭的堅韌——你見過渾渾噩噩的父母,能培養(yǎng)出考上大學(xué)的孩子嗎?
可現(xiàn)實是,這些本應(yīng)更有前途的年輕人,成了同齡人中處境最尷尬的一群:
這些曾寄托著無數(shù)普通家庭希望的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大學(xué)畢業(yè)生們,如今卻眼前一片灰暗,不知走向何方。
這一切,真的正常嗎?
是大學(xué)辦得太多了,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本就不該對“上大學(xué)”抱有什么期待?
答案藏在每一個掙扎的年輕人和他們背后的家庭里,也藏在這個時代需要直面的反思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