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勇振談蔣廷黻。視頻編輯:丁雄飛(07:03)
美國印第安納德堡大學(xué)歷史系榮休教授江勇振致力于胡適研究,四卷本研究專著《舍我其誰:胡適》是該領(lǐng)域的重要成果,引起了學(xué)界的廣泛關(guān)注。2021年2月,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出版了江勇振的新著《蔣廷黻》,香港嶺南大學(xué)歷史系毛升博士隨即采訪了江勇振,請他談?wù)勈Y廷黻、胡適,以及歷史人物的傳記寫作。
江勇振(章靜繪)
蔣廷黻一生中成書的只有這本《中國近代史》。他在哥倫比亞大學(xué)所作的《口述史》只完成了一半,而且還是英文的。中譯本也出了好幾版,但那是激不起太多漣漪的。
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不是一本嚴格的學(xué)術(shù)著作。它不但篇幅小,而且完全沒有注釋。它之所以在中國風(fēng)行,我想原因很簡單,它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詮釋主調(diào)。因此,它雖然是一本舊書,還是讓中國的讀者覺得耳目一新。
青年書店1939年3月版的《中國近代史》
我覺得作為個人,蔣廷黻的一生是多采多姿的。他的官運,我認為也是亨通的。他在行政院擔(dān)任政務(wù)處長,以及接著所擔(dān)任的“行總”署長的官涯固然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所在。“行總”署長還是被宋子文趕下臺的。然而,以他在外交官的生涯來說,他是蔣介石派駐美國的外交官里官運最好的一個。拜美國的中國政策之賜,他在“駐聯(lián)合國代表”任內(nèi)維持住了在聯(lián)合國里的席次。
至于他的政治生涯是否成功?貢獻為何?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端賴我們是要看一時,還是看長遠。長遠來說,他在聯(lián)合國為蔣介石所作的奮斗,到頭來還是失敗的,雖然不是在他任內(nèi)。這期間的甘苦,他雖然在日記里透露出了一些,但那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945年,蔣廷黻出任中華民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圖為他與同為獨立評論社社員的陳之邁。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fù)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quán)利。圖為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和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黃華。
我說蔣廷黻采取獨立不依傍美國或者蘇聯(lián)的政策,是指他剛出任駐聯(lián)合國代表的時候。其所指的,是他希望當(dāng)時的中國能以不卷入美蘇之間沖突的方法來自保。這個立場,不消說,他并不能堅持多久。等美蘇所領(lǐng)導(dǎo)的集團形成以后,他就不得不選邊站了。
在對于中國內(nèi)政的態(tài)度,他在《獨立評論》時期,就已經(jīng)屬于傾向蔣介石的一派。等他從政以后,他毫無疑問是選邊站了。在這方面,他跟胡適最大的不同,是胡適雖然跟他一樣選了同一邊,但胡適愛惜他自由主義者的光環(huán),是不愿意透露他的政治立場的。蔣廷黻則不然,他不但選邊站,而且他也明白地宣示他的立場。就像他在一則日記里所說的:“胡適毫無疑問地會反對我接受行政院長或行政院副院長的職位,因為他不會希望我支持蔣介石,也因為他認為蔣介石只是借我的名字來充場面而已。他不是沒有道理。然而,在野對我們一點好處也沒有。同樣地,坐在一旁自怨自艾對我們一點用處也沒有。”
蔣介石與蔣廷黻
當(dāng)然,這并不表示蔣廷黻沒有掙扎,沒有對蔣介石失望,甚至在日記里激烈批判的時候。
胡適愛美國,而且是越老越愛。同樣是留美,同樣是長期住在美國,習(xí)慣美國的生活方式,蔣廷黻確實跟胡適有所不同。歸根究底,這是因為蔣廷黻跟胡適畢竟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在個性、思想、意識形態(tài)上有所同,但也有相當(dāng)大的差異。胡適愛美國,蔣廷黻則只能說是親美。同時,他即使親美,他對美國能夠保持批判的態(tài)度。比如說,胡適晚年所來往的美國朋友都是極端保守的共和黨員,蔣廷黻則不然。雖然他也喜歡共和黨的外交政策,但他受不了那些極端的保守的共和黨員。極端保守的共和黨員在國內(nèi)政策方面,完全不對他國家社會主義傾向的胃口。至于獨立的外交,蔣廷黻自然是做不到的,特別是他需要美國的幫助才得以留在聯(lián)合國。
我寫蔣廷黻,也特別辟了專章寫他的感情生活與婚變。這并不是因為我對情感的問題有偏好,而是因為這是蔣廷黻在他所寫的日記里的一個重要的部分。蔣廷黻自詡他是一個把愛情擺在第一位的人。為了事業(yè)可以拋棄愛情的說法,他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他敢愛,也愿意為愛情而犧牲事業(yè)。他不了解胡適,所以他才會說:“在解決他的婚姻問題方面,他刻意地從眾、隨俗,而不是選擇愛情與幸福。他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但換來的是一個枯藁,甚至閹割了的人生?!笔Y廷黻會用這么重的字眼來說胡適,就是因為不了解真正的胡適。胡適雙贏:他不但贏得了“舊道德的楷模”的尊號,而且還在這個尊號的光環(huán)之下得享他作為情圣的實際。在當(dāng)時的社會氛圍之下,胡適能夠雙贏,就是因為他“從眾”“隨俗”,所以他能面子、里子都有,里外通吃,清譽與愛欲雙雙入手。
蔣廷黻與第一任妻子唐玉瑞。圖為1936年10月24日他攜家人、幕僚從上海啟程出任駐蘇聯(lián)大使。
蔣廷黻與第二任妻子沈恩欽
我辟出專章寫他的感情生活與婚變也是要矯正這么多年來對蔣廷黻婚變的訛傳。我用蔣廷黻自己在日記里的說法,讓已逝的他有機會用自己的話去反駁所有后來人對他的婚變?nèi)嗽埔嘣频挠瀭鳌㈠谙肱c窺淫。至于蔣廷黻是否說了所有的事實,那就不是任何人能回答的問題,除非我們找到了其他當(dāng)事人的證詞。
我們不可能去推測如果蔣廷黻不從政的話,他對社會的貢獻是否會更大。最重要的是,蔣廷黻的志向一直是在政界。我在書里就提到,早在他留美的時候,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志在政界。我在書里也征引了可能是他從前在南開教過、后來當(dāng)了記者的一個學(xué)生所說的一句話:“這里我記起他十多年前在南開大學(xué)對學(xué)生講的一句話。他以歷史教授的資格說:‘我希望諸位現(xiàn)在研究歷史,將來創(chuàng)造歷史?!蔽以凇肚把浴防镎饕死顫㈥愔~討論究竟對蔣廷黻來說,“立德、立功、立言”孰重的問題。我說他們都問錯了問題。我說,對蔣廷黻而言,“治學(xué)”與“從政”并不是兩難,而是先后的問題。用傳統(tǒng)的話語來說,就是“學(xué)而優(yōu)則仕”。
我寫《舍我其誰:胡適》或者《蔣廷黻:從史學(xué)家到聯(lián)合國席次保衛(wèi)戰(zhàn)的外交官》都沒有預(yù)設(shè)的立場。這兩套書的寫作,都是因為有千載難逢的豐富的資料在眼前,何不大塊朵頤的豪性所觸發(fā)的。我相信傳記有很多寫法,沒有哪一種寫法是最好的寫法。然而,可以確知的是,好的傳記的共同點,就是從豐富的資料出發(fā),在資料所允許的范圍之內(nèi),讓自己的想象與文思馳騁至其極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