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電影《731》還未上映,就因一樁欠薪風波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8月22日,演員王尊在社交平臺發(fā)文,實名控訴劇組拖欠其69萬元片酬長達五年之久,并曬出法院傳票、合同等證據。他的爆料迅速引發(fā)關注,導演趙林山的評論區(qū)很快被網友攻陷,質問聲不斷。
王尊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曾出演過《太平輪》《特勤精英》等作品,算是邊緣化的明星。五年前,他與《731》簽下合同,扮演片中的醫(yī)生“郝景”。
在當時的官宣里,他的名字排在主演之后,位置并不靠后。王尊在長文中說,自己為演好角色專門請老師培訓,拍攝期間認真揣摩每一場戲,還積極參與宣發(fā)活動。對于一個并不出名的演員而言,這樣的機會彌足珍貴,他也傾注了全部心血。
然而,從合同約定的結款時間,到電影殺青,再到如今即將上映,他卻始終沒能拿到應得的報酬。
五年過去,他的生活已陷入困境,甚至連房租都難以維持,最終不得不走上法律途徑。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當他收到法院傳票時,卻發(fā)現自己的名字已被電影官方賬號刪除,豆瓣等平臺的演職員表也不見蹤影。
不過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他參演的事實早已留下痕跡,但這種“抹除”操作更像是一種心虛。
在控訴中,王尊直言導演趙林山在劇組里抽雪茄、喝茅臺,還把孩子送去國際學校。他并非要攻擊對方的私生活,而是想表明:既然生活如此體面,為何拖欠普通演員的薪酬?
《731》是一個籌備已久的大項目。早在2017年,官微就宣布啟動,幾經波折,直到2021年才正式開機。主演陣容也幾度更換,從最初的張家輝、王俊凱,到如今的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因影片題材特殊,備受觀眾期待。
目前貓眼平臺想看人數已突破417萬,直逼《唐探3》。這讓影片在上映前就被寄予厚望,票房潛力極大??删驮诖藭r,欠薪事件被曝光,觀眾難免心生質疑:一部聲稱投入巨大的電影,連一個配角的片酬都能拖上五年,這背后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而不扒不知道一扒嚇一跳,《731》劇組并非首次陷入勞務糾紛。2022年,場務劉某森在工作時被嚴重燒傷,提出5萬元賠償卻久拖未決。
內部人員透露,被欠薪的演員遠不止一位,許多小角色和工作人員都遭遇過類似情況。大咖演員自然不敢怠慢,真正被漠視的,往往是那些沒有話語權的普通小演員。
影視行業(yè)的殘酷正在于此。跑龍?zhí)籽輪T的工作,本質上類似臨時工,項目一結束,就意味著失業(yè)。
咖位決定待遇,如果是頂級演員,片酬不僅不會被拖,甚至會被提前結清。但對于王尊這樣的非知名演員,維權成本高,怕被拉黑,很多人只能忍氣吞聲。王尊這次選擇公開發(fā)聲,顯然是被逼到絕境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王尊簽訂的合同甲方是千歲影視,這家公司正是導演趙林山創(chuàng)立的。如今千歲影視早已風光不再,股東變更,估值驟減,還被列為被執(zhí)行人。王尊討薪無門,也只能將矛頭指向導演。
有人為趙林山辯解,稱導演只是主控方,不該承擔直接責任。但在現實中,導演既是項目的靈魂人物,也是聯合出品方,既然能為電影奔走拉投資,就更該對片場的勞動者負責。
觀眾的失望不在于一筆錢,而在于電影行業(yè)最基本的誠信。一邊是宣傳口號里的“歷史記憶”“民族傷痛”,一邊卻是拖欠底層演員的血汗錢。
一邊是宣傳片里震撼恢宏的場景,一邊卻是普通人五年的等待與困境。銀幕上的莊嚴與銀幕下的冷漠,形成了刺目的反差。
輿論的發(fā)酵已讓《731》的口碑蒙上陰影。影片是否能憑借題材和期待值沖破質疑,尚未可知。但無論票房如何,這起欠薪風波都已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而導演趙林山的評論區(qū)已經淪陷,網友已經對《731》的期待值降低,并且紛紛聲討要求歸還拖欠演員的工資。
電影可以延期,特效可以補拍,但勞動者付出的時間與尊嚴,無法重來?;蛟S,《731》最需要面對的考驗,不是票房,而是如何給出一個對得起每一位參與者的交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