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結束
這個季節(jié)
一種由“花斑蚊”傳播的疾病
——基孔肯雅熱
正悄悄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
如何守住校園健康防線?
這份“開學季防蚊指南”
請老師、家長、學生共同查收
先認識“敵人”:
基孔肯雅熱為何盯上校園?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一旦感染,發(fā)熱、關節(jié)疼痛和出疹等癥狀會讓孩子坐立難安,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校園成“高危區(qū)”的三大原因:
01伊蚊“偏愛”校園環(huán)境
教室窗臺、綠化帶花盆托盤、食堂積水槽、衛(wèi)生間角落、舊輪胎……這些地方容易積水,恰好是伊蚊產卵的“溫床”。
02學生活動范圍集中
校園人群聚集,孩子們在操場、走廊、教室頻繁互動,被帶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可能在短時間內擴散。
03輸入風險持續(xù)存在
暑期不少家庭外出旅游(尤其是前往境內外有基孔肯雅熱疫情的地區(qū)),若有學生返鄂后出現(xiàn)發(fā)熱、關節(jié)痛等癥狀,未及時就診和報告可能引發(fā)本地傳播。
溫馨提示:基孔肯雅熱無抗病毒藥、無可用疫苗,防蚊滅蚊+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是最實用的防控手段 。
學校/幼兒園:
從“環(huán)境治理”到“健康監(jiān)測”
織密防護網
校園防控的核心是“切斷傳播鏈”,需圍繞“不讓蚊子孳生”“不讓病毒擴散”兩大目標展開。以下是具體操作指南:
(一)環(huán)境整治:徹底清除“蚊子產房”
伊蚊一生依賴積水繁殖,校園內的每一個小水洼都可能成為“病毒孵化器”。開學前后,學校需組織全員開展“清積水”專項行動:
1. 重點區(qū)域排查
? 教室/功能室:檢查花盆托盤、飲水機接水盤、空調冷凝水桶,每日放學前倒空并擦干;綠植區(qū)改用沙土種植或密封容器澆水;
? 操場/綠化帶:清理樹洞、石穴、廢棄輪胎(如體育器材室旁)、排水溝落葉,清除能產生小型水體的雜物,如隱藏在花壇、草叢中的水杯、餐盒、塑料袋等。對無法清除的積水(如景觀池)投放滅蚊幼劑;
? 宿舍/食堂:學生儲物柜底部、陽臺花盆、洗碗池濾網需每日清理;食堂后廚積水桶加蓋密封,48小時內未使用的需倒空;
? 公共衛(wèi)生間:地漏、洗手臺下方縫隙用細網覆蓋,定期噴灑滅蚊幼劑。
2.長效管理機制
設立“班級滅蚊小衛(wèi)士”(由中高年級學生擔任),每天課間檢查教室積水;后勤部門每周五開展全校積水排查,建立“清零臺賬”(記錄清理容器數量、位置)。
(二)健康監(jiān)測: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報告
基孔肯雅熱潛伏期通常為3-7天(最短1天,最長12天),若學生從疫區(qū)歸來或被蚊子叮咬后出現(xiàn)癥狀,需第一時間干預:
1. 晨午檢+因病缺勤追蹤
班主任每日早晨、中午檢查學生體溫,重點關注“發(fā)熱(≥39℃)+關節(jié)痛/皮疹”學生;對請假學生(尤其是發(fā)熱、出疹的),需通過家長群追問“1周內是否被蚊子叮咬?是否去過廣東、云南、東南亞等地?”;
? 若發(fā)現(xiàn)疑似病例,立即讓家長帶孩子就醫(yī),并報告校醫(yī)和屬地疾控中心;
? 患者需隔離(避免被蚊子叮咬傳播病毒)至病毒血癥期結束,通常為發(fā)病起不少于7天,且體溫正常超過24小時后解除防蚊隔離。
2. 重點人群關注
對暑期去過發(fā)生疫情地區(qū)的學生,校醫(yī)需建立“健康觀察檔案”,要求家長每日上報孩子體溫和癥狀,連續(xù)監(jiān)測7天;若出現(xiàn)發(fā)熱,立即啟動應急流程。
(三)健康教育:讓學生、家長成為“防蚊小衛(wèi)士”
校園防控需“小手拉大手”,通過孩子帶動家庭重視防蚊:
1. 主題班會課
用動畫、圖片講解“花斑蚊長什么樣?”“被叮咬后怎么辦?”“如何清理家里的積水?”,教學生識別伊蚊(體色深褐、腿上有白色條紋),演示“拍死蚊子”的正確方法(用紙巾包裹后丟棄);
? 幼兒園可通過“防蚊兒歌”(如“花斑蚊,嗡嗡叫,不靠近,快趕跑!”)幫助記憶。
2. 家長告知書
開學前發(fā)放《致家長的一封信》,重點提醒:
? 若孩子暑期去過發(fā)生疫情地區(qū),返鄂后7天內盡量避免去公園、草叢等蚊蟲多的地方;
? 在家清理積水(如花盆托盤、廢棄瓶罐),每周至少1次;
? 孩子出現(xiàn)疑似癥狀時,避免送校并及時告知班主任“是否有蚊蟲叮咬史”。
學生和家長:
個人防護“三部曲”
遠離病毒威脅
無論是否去過發(fā)生疫情地區(qū),學生和家長都需主動做好個人防護,降低感染風險:
(一)外出防叮咬:物理+化學雙重防護
? 穿對衣服:上學盡量穿淺色長袖上衣、長褲(伊蚊偏好深色,淺色更難鎖定目標);
? 涂驅蚊劑:戶外活動前(如課間操、體育課),在暴露的胳膊、小腿涂抹含避蚊胺(DEET≥10%)或派卡瑞?。≒icaridin≥10%)的驅蚊液(兒童建議選派卡瑞丁,刺激性更低);
? 避蚊時段:伊蚊白天活躍(上午7-9點、下午4-6點),課間盡量待在教室或有紗窗的走廊,避免在綠化帶、垃圾桶旁逗留。
(二)居家防蚊:清理+隔離雙管齊下
? 清理積水:每天檢查家中花盆、水桶、魚缸(3天內未換水需換掉),輪胎、瓶罐倒置或密封;
? 安裝防護:家里裝密紋紗窗(網眼≤1.2mm),睡前檢查蚊帳是否有破洞;
? 滅蚊工具:使用電蚊拍補漏,若蚊蟲多,可使用電蚊液、蚊香,或在客廳、臥室噴灑低毒殺蟲劑(如氯氟醚菊酯),噴后關窗30分鐘再通風。
(三)特殊情況:從疫區(qū)歸來的學生這樣做
若暑期去過東南亞、南美或廣東佛山等疫區(qū),或接觸過確診患者,返鄂后需做到:
1. 主動報告:第一時間向班主任說明行程,配合學校填寫《外出健康登記表》;
2. 自我監(jiān)測:返程后7天內每天測量體溫,記錄是否有發(fā)熱、關節(jié)痛、皮疹;
3. 加強防護:外出時穿長袖上衣和長褲、涂驅蚊劑,避免去公園、菜市場等蚊蟲多的地方;
4. 及時就醫(yī):若出現(xiàn)發(fā)熱(≥39℃)或關節(jié)痛,立即前往醫(yī)院發(fā)熱門診,并告知醫(yī)生“近期外出史”和“蚊蟲叮咬史”。
這些“大意”可能引發(fā)疫情!
“學校沒蚊子,不用清理積水” ?
?,伊蚊卵可在干燥容器中存活3個月,即使現(xiàn)在沒蚊子,積水仍可能孵化出帶毒蚊子;
“孩子發(fā)燒是普通感冒,不用報告”?
? ,基孔肯雅熱初期癥狀與感冒相似(發(fā)熱、乏力),但關節(jié)痛是典型特征,漏報可能延誤治療并導致傳播;
“噴一次殺蟲劑就能滅蚊” ?
?,殺蟲劑僅能殺死當前成蚊,若不清除積水,7天后新一代蚊子仍會羽化,必須“清積水+滅成蚊”雙管齊下。
開學季的“健康課”,需要你我共同完成
防控基孔肯雅熱,不是某個人的事,而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從清理一個花盆托盤開始,從給孩子涂上驅蚊劑開始,從主動報告一次行程開始——每一個小行動,都是在為孩子們的健康撐起“保護傘”。
愿這個秋天
湖北的校園里只有朗朗書聲
沒有蚊子的“嗡嗡”威脅
愿每個孩子都能安心學習
快樂成長
(來源:湖北發(fā)布、湖北疾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