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我以《生萬物》中的兩句臺詞,作為開頭。
“種莊稼的人,生在土地,長在土地,最后也得死在土地”。
“田是根,地是本,打莊戶的第一條,就是要敬著地。你要是對它親,對它誠,它用收成,來報答你?!?/p>
《生萬物》這部劇,可以說完美將這兩句臺詞的深意給演繹了出來,讓人震撼不已。
看完36集大結局后,我愈發(fā)感慨萬千,難掩激動。
故事最后幾集,完全回歸“土地與人”的主線,故人挨個離去,蘇蘇一家被費左氏毒死,
讓人忍不住淚流。
不吹不黑,這部劇在我心中帶來的感動,甚至不輸上一部爆款年代劇《人世間》。
隨著劇集熱度一路飆高,站內熱度僅次于《狂飆》。其央視收視也連創(chuàng)今年收視紀錄,連原著《繾綣與決絕》也熱度飆升,沖上各大讀書軟件排行榜。
一部農村題材年代劇,講的是一個魯南村莊里,三個家族、兩代人的興衰史,不僅吸引了無數中老年觀眾,甚至吸引不少年輕觀眾追看,這才叫真正的破圈。
豆瓣上8.5萬人給劇集打出7.5分的高分,也算是對這部劇的另一種認可。
看完《生萬物》大結局,再回望之前的劇情,就更加理解,一部帶著泥土芬芳的年代劇,到底是如何“生萬物”?
1:關于大結局
《生萬物》最后一集,已經投靠日軍當上漢奸的封膩味,穿著偽軍軍服重回天牛廟村,對著眼前的鄉(xiāng)親們,耀武揚威。
他不僅刺殺了寧學瑞,
一腳將寧學祥踹翻在地,當眾羞辱,還把他跟銀子的兒子可玉往火堆里推,就為逼問出到底誰燒了麥子。
危急關頭,大腳只能站出來,說自己知道誰燒了麥子,讓他把孩子放下。
就在日軍準備對付大腳時,鐵頭挾持了一個日本兵,救下可玉。
但鐵頭自己,已經在日偽軍的槍口之下,幸好此時槍炮聲響,日軍應聲倒地,八路軍及時趕到,打得敵人望風而逃。
八年抗戰(zhàn),也終將迎來勝利之時。
可惜土地不語,注視人間,世事蒼茫,故人遠去。
幾十年后,天牛廟村的一切,都已大變,費文典犧牲,封二大腳去世,蘇蘇被毒殺,繡繡也已不是當年的自己了。
一部年代劇的分量,收尾至關重要。
《生萬物》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進入結局篇,故事全面回歸“人與土地”的主題。
四個重要角色的結局,帶觀眾快速入戲。
第一個:一場犧牲。
可重要角色離開的故事到這里還沒完。
村里參加抗日的村民帶回消息,費文典為抗日犧牲了。
就在之前的放糧風波后,費文典和大腳被關進監(jiān)獄,寧可金好不容易才把兩人撈出來。
而費文典也立刻歸隊,參加了抗日隊伍。
在日寇圍剿中,費文典帶領隊伍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還在戰(zhàn)斗間歇,抽空給費左氏、蘇蘇寫了封信。
在信中他寫出了自己的處境,“天天在死亡邊緣”,也寫出了自己的信仰。
但就在此后不久的一場戰(zhàn)斗中,費文典身負重傷,被送醫(yī)療隊,而在日寇的戰(zhàn)機轟炸中,整個醫(yī)療隊全部犧牲,戰(zhàn)友趕到時,找到的,只有費文典的筆記本。
而這封信,也成了費文典最后留給蘇蘇和費左氏的話。
但沒想到的是,正是費文典的犧牲,無意中醞釀了接下來的一場悲劇。
第二個:一場毒殺。
故事中最讓人唏噓的,是費左氏。
費文典犧牲,費左氏為放蘇蘇自由把她趕出費家,可守了一輩子的費家也成了一座空宅,最終思慮過度精神失常,在街上看誰家孩子都以為是費文典。
好在此時已經嫁給郭龜腰,三十多歲,剛做了母親的蘇蘇,又出現在精神失常的費左氏身邊,跟郭龜腰一起照顧費左氏。
萬萬沒想到,已經神志不清的費左氏,還將蘇蘇當作自家媳婦,自以為發(fā)現了她和郭龜腰的奸情,在玉米粥中下毒,毒死了蘇蘇和郭龜腰,
自己也喝下毒粥自盡而死。
心有所感的繡繡冒著大雨趕到時,只能摟住妹妹的尸體痛哭。
而隨著這幾位重要角色的犧牲,也揭開了天牛廟村村民與日寇對抗的序幕,整部劇的最后三大懸念也全部揭開。
懸念一:封大腳繡繡如何帶著大家燒麥抗日?
面對日寇強占麥地,把天牛廟村農民的莊稼強征為農場,大腳和繡繡決定帶領眾人干一件大事:燒麥,不讓一粒糧食落在鬼子嘴里。
但燒麥不能蠻干,而要有計謀有計劃地干:先燒麥穗,再燒麥稈,就說天火燒的。
第一步:繡繡先重回寧家,說服寧學詳,把他的麥子一起收一起燒。
第二步:帶村民齊心收麥,一天一夜,把麥田里的麥子全部割完。
第三步:把麥子儲存好,接著一聲令下——燒麥。幾十名村民,同時投出手中火把,大伙就這么把辛苦種出的麥子,全部燒掉。
寧愿勞動成果全部被燒,也決不把一粒糧食留給日寇。
日軍隨即派人調查天火燒麥事件,只是這個被派來的偽軍村民都認識——封膩味。
懸念二:村民怎么對付投日的封膩味?
莊稼漢出身的封膩味,很快找到了天火事件中村民的破綻:麥子是被收割之后,一起被燒的。
他帶著大隊日偽軍,把所有天牛廟村村民集合在一起,一邊泄私憤報復寧學詳,殺害了二叔。
一邊利用他們家威嚇村民,逼大家說出燒麥的領頭人。
為救孩子,大腳正要站出來,鐵頭出手,可面對全副武裝的日偽軍,如果相持下去,村民很可能遭遇一場大屠殺。
關鍵時刻,八路軍趕到,一場殲滅戰(zhàn),收拾了所有日偽軍,剛才還得意忘形的封膩味,望風而逃。
一路逃回沒味家的封膩味,正在尋思逃跑路線,卻沒注意到弟弟沒味的神情,結果沒一會,大腳鐵頭帶人趕到,沒味報信抓住了自己哥哥膩味,給了大家一個交代。
繡繡、大腳沒白養(yǎng)沒味這么多年,從小就跟著封家,學大腳娘的良善,大腳的仗義,沒味總算沒活成他哥哥膩味那樣,內心被仇恨填滿。
懸疑三:眾人結局如何?
該說說眾人的大結局了。
最悲哀的,還是費左氏。
原本蘇蘇和有情有義的郭龜腰一起,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可她親手毒死了所有人。
再說寧家。
寧可金之前在戰(zhàn)亂中投軍,最終落魄歸來,原來是從日軍俘虜中逃了回來。
卻在夜里遭到膩味的暗算,一番搏斗才撿回一條命。
養(yǎng)好傷后,寧可金再度參軍,最后加入了八路軍。
而寧學詳則被封膩味報復受了重傷,不久后就去世了。
但在去世前,他把所有的地都捐給了國家,臨死前和繡繡一起到地里走了一遭,
還見到了歸來的寧可金。
額頭已見白發(fā)的銀子,則獨自把跟寧學詳的孩子拉扯大。
最后是封家。
封二在日軍到來前,自知大限已至,忽然振作精神,開始給大腳繡繡他們講述一輩子種地的心得。
大腳為成全封二的心愿,把他心心念念的三畝良田給買了。
封二一直講到黃昏,都講完了,最后問,明天什么日子?繡繡含著淚說,明天就是秋分。
封二也含著淚說:秋分好哇,俺最喜歡的就是秋分,又收糧食,又種麥子,俺趕上了。
說罷,封二轉身,關門,在豐收的美夢中離去,死在了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里。
封大腳和繡繡則帶著母親平安度過抗戰(zhàn)期,還得了一兒一女。
已經和寧學祥和解的繡繡,開口叫了昔日閨蜜銀子“娘”。對方居然應了,兩人嘻嘻笑笑,就好像時光不曾走遠。
至此,全劇主要角色命運,基本全部揭開,只剩主角。
所有人,終將迎來一個新時代。
到最后,大結局最為唏噓,也是我認為拍得最好的一段戲,呈現在大家面前。
就是50多年后的1986年,老去的繡繡的一段回憶中,交代了大腳的結局,作為生產隊長的他,一次大暴雨后,就再沒回來。
他為了護住大堤奮戰(zhàn)一場,最終護堤成功,自己卻犧牲在那場大雨里。
幻覺中,年輕的大腳握著繡繡的手,
來到地里。
鏡頭流轉,魯南大地上,麥田延綿,土地重新回到了農民手里,糧食了燒掉了再種再長,金燦燦的麥浪如潮水起伏,陽光照耀在天牛廟村,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年。
這世間生生死死、因果循環(huán)。但對土地來說,照舊春夏秋冬,一樣四季輪回。
我這時才明白,原來本劇的開篇,才是全劇真正的結局。
就是老去的繡繡提著一個籃子,一個人再次走向了屹立在天牛廟村的那塊黑石。
而祖祖輩輩的農民,依然在土地上,春耕秋收,生存繁衍,生生不息。
這段劇情一出來,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覺,我當真是感慨萬千,對于劇名《生萬物》,以及對于土地與人,有了更為深刻的領悟。
2:關于《生萬物》
初看《生萬物》,我一開始并不在意,這兩年看過的年代劇不少,總覺得后續(xù)產出的劇集,很難再復制《人世間》的熱度了。
沒想到,這部《生萬物》做到了。
《生萬物》整部劇,從第一集就節(jié)奏感拉滿,其后一路娓娓道來,每一次波瀾都是點睛之筆??赐陰准?,你就會真正入戲,越看越上癮,越看越覺得好看。
相比天牛廟村的村民群像,《生萬物》真正的主角,其實就是——土地。
整部劇所有的戲劇沖突和故事升華,也都是圍繞土地。
從開場寧學祥為了地契不舍得救女兒;到之后的農會、馬子圍村、種草藥、放糧、燒麥,各種沖突,各種矛盾,歸根到底,還是圍繞土地展開。
整部劇看下來,劇情節(jié)奏緊湊,從不拖泥帶水。好多場重頭戲,更是拍得十分動人。
比如繡繡娘出殯的送葬戲。
百號人裝著白色喪服整齊地走在群山之上,遠遠看去,白茫茫一片與樹影、雪景融為一體。
人的生老病死背后的鄉(xiāng)土中國,也融入這片天地。
既宏闊又深邃。
還有馬子圍村、村民跟日偽軍對峙的動作戲,不僅是有正反方反復拉鋸,還有每個人的人物性格、角色命運,各種人物關系,以及最后的反轉。真是精彩。
而觀眾也跟隨主角一次次歷險,又一次次經歷峰回路轉,完成人物的成長。
主角們無論經歷怎樣的坎坷起伏,始終在尋找生機,努力去過好日子,他們所走的每一步都被細膩且真實的展現了出來。
而到了大結局,在經歷過許多挫折和波折之后,觀眾才真正懂得,何為“生萬物”。
雖然,這段劇情不過1集,但卻成功點題,將之前所有的劇情鋪墊,徹底升華。
當結局暖陽回歸,音樂響起來的一瞬間,我也內心澎湃,激動莫名。
一時間,劇中各種過往的畫面,在腦海中翻涌。
好的年代劇,最能讓觀眾共情,《生萬物》做到了。
3:關于演員演技
《生萬物》整部劇看完,劇中選角,在該劇前期雖然有過不少討論。
但是,隨著劇情推進,演員們用他們的優(yōu)秀表現征服了觀眾。
尤其是楊冪,用又一部爆款證明了自己。
雖然從形象和表演風格來說,楊冪現代感很強,表面看,和繡繡這個角色的適配度并不是那么高,但反過來說,正因為演員和角色的反差感,才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上田”。
結果事實證明,這個有氣性、不認命,“要把日子過得像花一樣”的女子,正對楊冪的戲路,最終她也演出了角色面對命運的打擊下,那種不認命、不服輸的精神。
至少相對楊冪自己,她完成了一場演技跨越。
當然,出彩的不僅楊冪一個,劇能火,一大關鍵是立住了一批深入人心的角色。
在我看,有三位演員演技堪稱驚艷。
第一位:遲蓬
《小巷人家》里,遲蓬還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的莊家奶奶,說的是南方方言。
到了這部劇,卻成了一口山東方言,仿佛從莊稼地里走出來的善良、淳樸的山東大娘。
遲蓬演得最出彩的地方,是無論臺詞、動作、神態(tài),已經不止是與人物身份、個性相匹配,而就像把根扎進了那個年代、那片土地上。
可以明顯感覺到,遲蓬在表演節(jié)奏上,和林永健他們都不一樣,她的反應,通常是慢半拍的。
但當她手插在袖筒里,腳抬上炕,對著封二的財迷心竅滿臉無奈。又或者笑著對繡繡的手工活點贊,完全就是我們都見過的那類良善老人。
她的表演節(jié)奏,就好像土地呼吸的節(jié)奏,舒服。
第二位:林永健
封二這個角色,是越演越精彩。
一開始這角色像個承擔笑點的丑角,小眼睛一轉,計上心來,跟倪大紅一唱一和,很討喜。
但往后演,角色卻透露出狡黠固執(zhí)中,內心善良的一面。
臨終前一場戲,更是演出了滿腹土地哲理,從表情、眼神到肢體動作,林永健都將人物的遺憾與欣慰完整地呈現出來。
堪稱畫龍點睛的一場表演。
第三位:秦海璐
要說劇中最復雜的女性角色,那絕對是秦海璐演的費左氏。
精明、算計又不乏善良本性,一輩子被困在費家宅子里。
直到最后失智,把一個個孩子誤認為費文典,表情從失智轉到疑惑再轉到掉淚。
每一個動作表情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將一位失智的姨娘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再加倪大紅飾演的摳到盡的寧學祥、邢菲飾演的天真爛漫到堅韌的蘇蘇,歐豪飾演的不拘小節(jié)的農民封大腳,正是這些角色,構成了故事的色彩。
4、事實證明,《人世間》之后,年代劇終于又出王炸
提到國產年代劇,那絕對就繞不開一個名字。
《人世間》。
正是《人世間》的出現,重新擦亮年代劇的招牌。
這幾年間,《小巷人家》《漫長的季節(jié)》《繁花》等年代劇佳作不斷,也讓年代劇重回國劇牌桌。
但說實話,從熱度上看,還沒有一部年代劇,能再拿下《人世間》的收視、網播雙王炸。
直到《生萬物》。
又是嚴肅文學獲獎小說改編,又是將鏡頭對準人物命運變化,講故事更講命運。
《生萬物》到底為什么既穩(wěn)穩(wěn)拿下老一輩觀眾,又收獲年輕觀眾?
首先,原著中所蘊含的思想深度和歷史厚度,“人與地”被融入劇情。
所謂《生萬物》,土地與人之間的關系,前幾集就抖落出來,形成了一種充滿歷史縱深感的厚重氣質。
土地在這部劇里不是背景,相反是真正的主角,故事從土地說起,最后又回到土地。
事實證明,這種黃土大地的厚重感,不僅老一輩愛看,年輕觀眾一樣愛看。
其次,是人物群像的打造。
劇中有摳到沒邊的寧學祥,有善良勇敢的繡繡大腳,有狡黠又本性溫暖的封二,也有投奔土匪的封四,為報仇當偽軍的膩味。
土地見證著人的生死,也見證著人如何生。
那些人物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跟命運的抗爭,是最打動人的。
鄉(xiāng)土中國,四季流轉,人的命運生生不息。
哪怕歲月早已翻了好幾番,但土地還在那里,一代代人的命運其實沒變。
土地關照眾生,注視著人生百態(tài),喜樂哀愁,一代人來一代人去。
春耕秋收,日升月落,故事總是相同。
相比時間與土地,人間悲歡,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而當一部年代劇拍出了這些,它當然值得成為又一部王炸。
人世間,生萬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