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現(xiàn)象并非泡泡瑪特一家獨有,而是整個潮玩行業(yè)正在悄然發(fā)生的轉(zhuǎn)變。
文 | 朱星原
近日,泡泡瑪特發(fā)布了2025半年報,報告中顯示,毛絨掛件的收入同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1276.2%,占總營收的44.2%,首次超過手辦收入。值得注意的是,此現(xiàn)象并非泡泡瑪特一家獨有,而是整個潮玩行業(yè)正在悄然發(fā)生的轉(zhuǎn)變。
毛絨掛件圖:截屏自小紅書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毛絨掛件盲盒實現(xiàn)了對曾經(jīng)“霸主”手辦盲盒的超越?
消費者傾向于實用主義與情感需求的共振
在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里,藏著越來越清晰的“實用主義”傾向。對于潮玩這類非必需品,他們不再滿足于“買個好看”,而是更在意“買來能用”。
毛絨掛件盲盒似乎就是專門為滿足這一需求而誕生的。想象一下,一個小巧玲瓏、萌態(tài)可掬的毛絨掛件,既能掛在包包上、鑰匙串上,甚至別在衣服上,陪你逛街、通勤,成為日常穿搭的一部分,不經(jīng)意間便能吸引他人的目光。回到家后也可以隨手將它掛在床頭、書架或玄關掛鉤上,成為房間里的裝飾,完全不會占用太多空間。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年輕人會根據(jù)當天的心情來搭配帶出門的毛絨掛件。這種既能展示又能收納、既能固定擺放又能隨身攜帶的靈活屬性,讓毛絨掛件在當下的生活場景中擁有了極高的存在感。
圖:視頻截屏
相反,手辦的困境恰恰在這里。那些精致的樹脂小人,需要擔心摔、曬、積灰等問題,買回來后,消費者往往會小心翼翼地將其放置在展示柜中作為珍藏的擺件。雖然手辦也能體現(xiàn)主人的品位和愛好,但使用場景相對受限。所以,在潮玩從“收藏品”變成“日用品”的過程中,毛絨掛件的便攜屬性就成了優(yōu)勢。
毛絨掛件更具備親和力與性價比
觸摸感是毛絨掛件受歡迎的關鍵一點。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柔軟的觸感能降低人的焦慮感,這也是為什么壓力大時,人總想買個解壓的東西。毛絨掛件把這種“治愈力”做成了便攜裝——排隊時摸一摸,開會時偷偷捏一下,這種即時的情緒安撫,是硬邦邦的手辦給不了的。
另一方面,毛絨掛件也更懂大眾審美。圓滾滾的形態(tài)、夸張的表情、毛茸茸的質(zhì)感,不需要復雜的背景故事,就能讓人一眼產(chǎn)生好感。比如前段時間爆火的LABUBU毛絨掛件,明明是“丑萌”的造型,卻因為軟乎乎的手感和可動的四肢贏得了很多年輕人的青睞,有人甚至會對著它自言自語。這種親和力,比手辦追求的精細還原更能打動路人粉!
其中其實還藏著更微妙的消費邏輯。當下主流的毛絨掛件盲盒,定價多在49-129元之間,這個價格既能支撐起毛絨材質(zhì)的成本,又不會讓消費者覺得買虧了。對于學生黨來說,可能是兩頓外賣的錢;對于剛工作的年輕人,不過是一杯精品咖啡的開銷,隨手買一個也不會有心理負擔。
掛件價格有值得玩味之處圖:網(wǎng)頁截屏
反觀手辦盲盒,價格分布其實更加兩極化。入門級的小型手辦定價往往在59-69元,與多數(shù)毛絨掛件價格相似,卻沒有其便捷。而真正能體現(xiàn)手辦質(zhì)感的中大型款,價格立刻跳到299元起步,那些帶燈光、可動關節(jié)的高端款更是要上千,這些才是手辦玩家眼中的“正主”,但這個價格已經(jīng)能買兩三個毛絨掛件了。這么一看,毛絨掛件的“實惠”之處就體現(xiàn)出來了。進一步來說,這種低門檻讓毛絨掛件能快速滲透到更廣泛的人群中去,而手辦可能始終困在核心愛好者的小圈子里。
從“圈內(nèi)自嗨”到“全民狂歡”的破圈之路
社交媒體時代,“能被分享”成了商品走紅的關鍵。毛絨掛件天生就適合當“社交貨幣”。你背著掛著它出門,本身就是一種展示;拍奶茶時把它湊近鏡頭,朋友圈點贊數(shù)絕對能翻番;拆盒時錄個開箱視頻,會引來眾多圍觀。這些碎片化的分享,讓毛絨掛件像蒲公英種子一樣,飄進更多人的視野。
品牌們也在刻意放大這種傳播力。限量款和快閃店玩起“饑餓游戲”,一些熱門款剛上架就被搶空,二手市場的價格翻著跟頭地漲。更妙的是“明星同款”策略——Lisa在演唱會上把LABUBU掛件別在腰帶扣上;虞書欣在穿搭分享中,特意拎起掛著毛絨掛件的包包,粉絲的模仿欲瞬間被點燃,“抽同款”成了新的社交任務。
圖:新聞晨報視頻截屏
這種傳播力是手辦難以企及的,手辦的分享場景大多局限在“開箱測評”和“展示柜合影”,內(nèi)容同質(zhì)化比較嚴重,很難突破愛好者圈層。你幾乎看不到有人抱著手辦拍日常Vlog,也很少有人把15厘米高的手辦掛在包上逛街。它的精致感需要特定場景來襯托,一旦放進生活化場景,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網(wǎng)絡上甚至流傳著“為了搭毛絨掛件買新包”的趣聞,有人曬出“剛買的LV包包,專門配某款限量掛件”的照片,引來網(wǎng)友調(diào)侃“掛件比包還難搶”。這種“反向搭配”的荒誕感,也恰恰說明了毛絨掛件已經(jīng)跳出玩具的范疇,成了一種時尚符號。就像幾年前的球鞋文化,從穿來打球變成用來搭配,毛絨掛件正在經(jīng)歷這種類似的升級,它不再是潮玩的一個品類,而是年輕人的穿搭必備品。
手辦盲盒到毛絨掛件盲盒的更替,本質(zhì)上是潮玩行業(yè)向“去精英化”的轉(zhuǎn)變。當潮玩從少數(shù)人的收藏癖好變成多數(shù)人的生活點綴品,它的形態(tài)必然會更柔軟、更親民、更貼近日常。未來或許還會有新的品類的出現(xiàn)來取代毛絨掛件,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走進生活場景、承載著真實情感、又能讓人輕松擁有的產(chǎn)品,永遠會是市場的寵兒。
畢竟,消費的終極意義,從來都不是占有物品,而是通過物品讓生活變得更生動、更溫暖。
澤連斯基亂說中國,到底什么目的?
居然已經(jīng)過了20年,當年的“05超女”今何在?
“男子在離婚冷靜期毒殺兒女案”開庭!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jīng)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zhuǎn)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