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乍一看挺奇怪的。
俄烏打了這么久,現(xiàn)在要談停戰(zhàn)了。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說,停戰(zhàn)后可以讓中國當烏克蘭的保障國之一。
聽起來挺不錯的吧?
中國這么大的國家,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有中國給你背書,安全感直接拉滿。
結果,澤連斯基直接給拒了。
說中國沒阻止戰(zhàn)爭爆發(fā),我們不需要中國擔保。
很多人可能覺得澤連斯基這是犯傻了。
好好的大腿不抱,還嫌棄。
澤連斯基到底在想什么
你以為他拒絕中國是因為生氣?
因為覺得中國在戰(zhàn)爭中沒幫忙?
錯了。
他心里很清楚一個道理:
現(xiàn)在這個世界,你的朋友是誰,比你有多少朋友更重要。
什么意思呢?
你想想,烏克蘭能撐到現(xiàn)在靠的是什么?
是美國的武器,歐洲的錢,西方的情報支持。
這些人就是烏克蘭的衣食父母。
在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最怕的不是敵人更強大,而是朋友對他產生懷疑。
如果美國和歐洲覺得:
“這小子靠不住,說不定哪天就投靠別人了”。
那烏克蘭就真的完蛋了。
拒絕擔保,就是在給美歐遞一個投名狀:
看見了嗎?
我連中國這樣的大國都不依靠,我就是鐵了心跟著你們混的。
但這里面有個更深的問題: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國際變成了“非黑即白”?
過去不是這樣的。
以前大家雖然有分歧。
但總體上還是講規(guī)則、講合作的。
一個國家可以跟美國關系好,也可以跟中國做生意,跟俄羅斯買能源。
誰也不會說你三心二意。
但現(xiàn)在不行了。
現(xiàn)在,你要么是我兄弟,要么是我敵人,沒有中間選項。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世界正在經(jīng)歷一次巨大的權力洗牌。
美國,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唯一的老大了。
中國在快速崛起,俄羅斯也在挑戰(zhàn)現(xiàn)有秩序。
在這種情況下,原來那種“大家和氣生財”的規(guī)則就不管用了。
現(xiàn)在的規(guī)則是:
你必須選擇,而且你的選擇會決定你的命運。
澤連斯基看清了這個趨勢。
他知道,在這種新的規(guī)則下,試圖保持中立或者腳踏兩只船,是一個危險的選擇。
與其讓別人猜你到底站在哪邊,不如主動表明立場。
這也是小國生存的一種方法。
很多小國,生存很艱難。
小國的生存
小國在大國博弈中應該怎么生存?
很多人覺得,小國最聰明的策略是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誰都不得罪。
從各方都能撈到好處。
這聽起來很理想,但現(xiàn)實中有時候行不通。
為什么?
因為當大國之間的沖突激化到一定程度時,中間地帶就會消失。
你不站隊,就會被所有人當成不可靠的伙伴。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二戰(zhàn)時,那些試圖在軸心國和盟軍之間保持中立的小國,最后往往都沒有好下場。
不是被這邊懷疑,就是被那邊懲罰。
說到這里,你可能已經(jīng)明白了:
澤連斯基拒絕擔保這件事。
表面上是一個外交選擇,實際上反映的是整個國際秩序的深刻變化。
這個變化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世界正在從一個相對多元、相對寬松的體系。
變成一個競爭、站隊的體系。
在這個新的體系里,過去那些“聰明”的策略,可能都不管用了。
什么左右逢源、什么合縱連橫。
這些都會被視為“不忠誠”、“不可靠”的表現(xiàn)。
面對澤連斯基的選擇,俄羅斯會怎么樣?
普京的憤怒與歐洲的虛弱
事到這,還沒完。
澤連斯基拒絕中國擔保之后,普京真的怒了。
你想想,普京本來想著拉中國進來,至少能在談判桌上有個幫手。
結果,烏克蘭直接拒絕了。
這等于是,要把普京的一張重要外交牌給廢了。
能不急眼嗎?
于是8月23日,普京直接撕破臉了,一聲令下讓俄軍繼續(xù)進攻。
俄羅斯防部立馬發(fā)戰(zhàn)報,說要繼續(xù)向烏克蘭縱深推進,攻城拔寨。
普京用的是最原始、最直接的語言:
談判你們不讓我參與?
那就繼續(xù)打,看誰耗得過誰。
更有意思的是歐洲的反應。
一邊是俄軍繼續(xù)進攻;
一邊是歐美趕緊開會討論烏克蘭安全保障問題。
據(jù)說已經(jīng)有30多個國家,表態(tài)愿意給烏克蘭提供陸面、空中安保。
聽起來挺威武的吧?
30多個國家聯(lián)合保護烏克蘭,這陣勢夠大的。
但普京根本不當回事。
為什么?
因為他看得很清楚:歐洲這幫人就是一盤散沙。
果然,沒幾天就露餡了。
就因為出兵的事吵起來了。
意大利直接懟馬克龍:
“你不是主導歐洲派兵嗎?那你戴上頭盔自己去打俄軍?。 ?br/>
你看,這就是歐洲聯(lián)盟的真實狀態(tài):
表面上團結一致,實際上各懷鬼胎。
大家都愿意出錢,都愿意譴責。
但真要出人出血的時候,立馬就開始踢皮球了。
所以普京的策略很簡單:
繼續(xù)施壓,逼這個松散的聯(lián)盟內部產生分歧。
一旦歐洲內部開始扯皮,美國就得獨自承擔更多責任。
而美國國內,現(xiàn)在也有很多人對支持烏克蘭有意見。
時間拖得越長,壓力就越大。
中國,一個絕佳的機會
面對澤連斯基的拒絕,中國的態(tài)度很明確:
你不需要我們,我們也不會熱臉貼冷屁股。
聽起來好像很“佛系”對吧?
其實這才是最聰明的。
為什么?
我給你算筆賬。
美國現(xiàn)在一年給烏克蘭多少錢?
幾百億美元!
這些錢本來可以用來修路、搞科研、發(fā)展經(jīng)濟的。
現(xiàn)在全砸到戰(zhàn)爭里了。
歐洲呢?
為了制裁俄羅斯,自己的能源成本飆升,工廠都快開不下去了。
俄羅斯更不用說,打仗本來就燒錢,還要應付制裁。
而中國呢?
趁著這個時候,安安靜靜搞建設。
別人在外面折騰,我在家里練內功。
等他們打完了,回頭一看。
咦,中國怎么又強了一大截?
改革開放剛開始那會兒,美國和蘇聯(lián)冷戰(zhàn)打得熱火朝天,全世界都要選邊站隊。
中國沒有盲目地跟著起哄,而是專心搞經(jīng)濟建設。
“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p>
韜光養(yǎng)晦。
結果呢?
蘇聯(lián)解體了,美國也元氣大傷。
而中國,卻在40年里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
再往前看。
美國是怎么崛起的?
19世紀的時候,歐洲列強忙著爭奪殖民地,在全世界打來打去。
美國干嘛了?
在家里埋頭搞工業(yè)革命,修鐵路,發(fā)展科技。
等到20世紀,歐洲打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元氣大傷,美國卻趁機成了世界老大。
現(xiàn)在的國際形勢,就是給中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發(fā)展窗口期。
主要競爭對手都被別的事情纏住了。
現(xiàn)在,中國在干嘛?
專心搞科技創(chuàng)新,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5G技術。
一個個領域都在突破。
經(jīng)濟建設也沒停,基礎設施還在升級,教育投入還在加大。
等風波過去,中國必將以更強大的姿態(tài)屹立在世界東方。
這就是戰(zhàn)略機遇期的價值。
何必摻和進去,讓自己陷入泥潭?
那,澤連斯基的選擇,對不對呢?
可不是最優(yōu)解
澤連斯基,拒絕中國擔保雖然在外交上是個聰明的選擇。
在軍事和戰(zhàn)略上,可能并不是最優(yōu)解。
為什么?
因為他把一個可能的調停者變成了旁觀者,讓整個沖突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緩沖機制。
現(xiàn)在的局面是:
一邊是,堅決要打到底的俄羅斯;
一邊是,表面團結實際松散的西方聯(lián)盟。
中間沒有一個真正有分量、有意愿的調停者。
這種情況下,沖突很可能會進一步升級,而不是緩解。
更要命的是,隨著沖突的延續(xù),各方的投入會越來越大,退出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到最后,可能沒有人能夠體面地結束這場沖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