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剛 王擒云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頸部巨大神經纖維瘤病手術的氣道管理與挑戰(zhàn)
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顯性遺傳引起的神經皮膚綜合征,其特征是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包括大腦、脊髓、器官、皮膚和骨骼)腫瘤的發(fā)展。迷走神經纖維瘤是發(fā)生在神經鞘上的腫瘤;分中央型和邊緣型兩種,中央型源于神經干中央,包膜為神經纖維,腫瘤成梭形。邊緣型源于神經邊緣,神經索沿腫瘤側面行走。迷走神經纖維瘤由于生在神經鞘內,且生長快速,容易引起頸部氣管、神經壓迫,對麻醉氣道管理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的氣道情況復雜,需要麻醉師在手術環(huán)境中全神貫注。該類患者術前需要詳細評估頸部活動度、張口度、氣道通暢度、狹窄及偏移情況;另外需要關注患者進食及飲水情況,判斷患者喉返神經是否受累。在處理預計氣道管理困難的患者時,需要仔細的制定計劃,并做好緊急預案。因此,對此類患者需要無論是術前評估,還是術中氣道管理及術后拔管都需要謹慎對待。
01
病例
患者,女性,13歲(體重:35kg,身高:163cm)。發(fā)現有頸部腫物2年,二次術后復發(fā)5月。擬行“頸動脈鞘內迷走神經病損切除術(右)+手術中神經生理監(jiān)測”手術。
圖1患者頸部巨大的腫瘤
患兒2023年7月發(fā)現右頸部腫物,穿刺活檢病理提示叢狀神經纖維瘤,后腫物逐漸增大,約8cm,全身MRI平掃提示右頸鞘區(qū)占位,左胸壁軟組織增厚;右縱膈結節(jié),右盆底部及雙臂部皮下多發(fā)小結節(jié),雙腰背部皮下小結節(jié),2023年12月于外院行手術治療,術后稍有聲音嘶啞,術后病理提示惡性外周性神經鞘瘤。術后發(fā)現腫瘤逐漸再次生長,服用司美替尼控制不佳。2024年8月再次行手術切除,術后聲音嘶啞、痰液分泌增多,術后病理提示惡性周圍神經鞘膜瘤IPWST,后發(fā)現腫瘤再次生長,于2024年12月開始放療,25療程,2025年1月結束,腫瘤較前明顯縮小。2025年2月患兒自覺腫物再次生長,起初約2cm大小后逐漸增大,逐漸出現吞咽困難,2025年5月再次服用司美替尼效果不佳,2025年6月患者逐漸出現右手上抬困難,握力下降明顯,現患者為進一步診治來我院就診。
CTA檢查示:右側頸部、頸動脈鞘區(qū)延及上縱隔右前方巨大不規(guī)則占位伴周圍結構受壓,考慮腫瘤性病變,建查;右咽芳間隙淋巴結腫人,右側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頸內動脈C1-5段未見顯影;雙側胚胎型后動脈,C3椎體后上綠致密灶。
圖2右側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頸內動脈C1-5段未見顯影,雙側胚胎型后動脈;左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基底動脈、椎動脈未見明顯狹窄。雙側大腦前動脈、中動脈及其主要分支顯影良好,血管走行、粗細及分布均無明顯異常。腫瘤血供主要來源于椎動脈及鎖骨下動脈起始段
頸部CT
圖3頸部CT示患者氣道狹窄伴移位。頸部腫塊巨大,直徑約10cm。從聲門上開始,腫塊開始壓迫氣道,氣管直徑最狹窄處為5mm,氣管向左側偏移最大距離為19.79mm
電子喉鏡檢查:右側聲帶固定,聲門口開放尚可。
圖4電子喉鏡示右側聲帶固定
由于該患者年紀較小,手術迫切,麻醉科團隊來到患者床邊對患者的氣道進行充分的評估。
體位:患者可以平臥,平臥時,腫塊壓迫氣道,會出現呼吸困難。夜間需要頻繁更換體位,以減輕呼吸困難,以右側臥位居多。
氣道及食道評估:患者張口度可,馬氏分級II級,甲頦距離無法測量。頸前部皮膚張力高,頭頸活動度受限。訴進食困難,需要進食流質,吞咽緩慢,有嗆咳;喝水容易嗆咳。
麻醉管理
麻醉預案:
(1)氣管插管器具準備:基于患者特殊的氣道情況,我們準備了可視喉鏡、纖支鏡、可視光棒等,以應對復雜的氣道。
(2)氣管導管準備:考慮患者氣道狹窄及移位情況,準備了各種型號的氣管導管彈簧管。
圖5氣管插管器具準備
患者入室后,開放外周靜脈,行心電監(jiān)護;在超聲引導下行橈動脈穿刺置管。為明確患者呼吸情況,首先進行了血氣分析。結果提示患者無明顯的二氧化碳蓄積,氧分壓正常。隨后給患者進行充分的供氧,減少氣管插管期間低氧血癥的發(fā)生。
麻醉方案
(1)預充氧:給予患者充分的吸氧(15分鐘),增加氧儲備,為氣管插管提供時間;
(2)充分的氣道表面麻醉:多次使用利多卡因對患者鼻腔、口腔及聲門上進行充分的麻醉,以減輕患者氣管插管反應,為患者進行清醒氣管插管做好準備,
(3)清醒氣管插管:在右美托咪定的持續(xù)泵注下(0.2μg/kg/h,總劑量:124μg),使患者進入睡眠;經鼻纖支鏡進入氣道,一方面觀察患者氣道情況,另一方面為氣管插管提供指引。通過精細的操作,纖支鏡成功通過聲門,為完成氣管插管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隨后緩慢繼續(xù)推進,成功觀察到氣管隆突??紤]患者氣管狹窄程度及部位,選擇合適的氣管導管(ID 5.5),在纖支鏡引導下完成氣管插管。
(4)麻醉誘導及維持:靜脈注射環(huán)泊酚1.5 mg/kg(50mg)、艾司氯胺酮0.8 mg/kg(28 mg)、舒芬太尼20μg、羅庫溴銨30 mg。術中使用七氟烷(氧氣/空氣混合氣體)維持MAC值0.5-0.7,持續(xù)泵注羅庫溴銨 20mg/h和瑞芬太尼0.1 μg/kg/h。麻醉過程中,通過合理使用麻醉藥物、精細調控麻醉深度,并做好保溫、鎮(zhèn)痛等措施下,患者整個麻醉過程平穩(wěn),生命體征正常。
圖6氣管插管操作
圖7氣管插管過程
手術過程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向下鉤型延長原手術切口,長約25cm,分段切開皮膚后,鈍性加銳性分離頸闊肌、胸鎖乳突肌。后見下方腫物,于胸鎖乳突肌前緣縱向分離腫瘤纖維包膜,分離逐步至腫瘤表面,向外將胸鎖乳突肌離斷,沿腫瘤周圍完整分離。向內分離可見甲狀腺及氣管、食管,予以保護,向下分離達鎖骨下緣,見下方鎖骨下動脈搏動良好,逐步離斷腫瘤根部血管來源,將腫瘤接近根部離斷后幾乎完整取下,直徑約15cm,繼續(xù)將殘余腫瘤切除。牽拉腫瘤時患者心率波動較大,考慮腫瘤為迷走神經來源,分塊切除,瘤內減壓,可見既往血管結扎縫合線,至腫瘤基底見迷走神經干可能,予以保護,分離至腫瘤外側見頸外動脈,切除腫瘤時稍有搏動性出血,予以6-0普羅靈線縫合局部血管破口止血,分離至腫瘤內側可見食管,逐步將殘留腫瘤切除。將食管外筋膜縫合封閉。切除后見迷走神經主干增粗。將胸鎖乳突肌縫合復位。蒸餾水沖洗術區(qū),徹底止血,清點器械敷料無誤后,依次對應縫合。
圖8手術分離并切除腫瘤
術后,患者帶氣管插管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ICU),以小劑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維持鎮(zhèn)靜。次日患者蘇醒,呼吸可,遂拔除氣管導管。
圖9患者清醒并拔除氣管導管
02
神經纖維瘤病患者中舌、咽、喉部出現腫物的比例約占5%,因此麻醉醫(yī)生在術前訪視時應特別注意困難氣道的評估。影響舌、喉和頸部組織的NF病變可能導致阻塞,應警惕存在潛在的氣道問題,可以通過間接喉鏡和CT或MR成像確認。當喉返神經受累時,通常是杓會厭襞或杓狀軟骨受累,會出現繼發(fā)的單側聲帶麻痹。如果患者術前即存在聲帶麻痹、喘鳴、聲音嘶啞或飲水嗆咳等癥狀,或者存在頸部活動度受限,巨舌癥、大頭畸形等情況,提示可能會存在困難插管,應該做好保留自主呼吸清醒纖支鏡氣管插管的準備。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纖支鏡氣管插管失敗的可能,可能需要緊急氣管切開。
圖10NF腫瘤類型
根據美國麻醉學會指南,使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清醒插管是此類病例插管的金標準技術,提示氣道困難或插管困難史是使用該技術插管的指征。此外,感染、水腫、血腫、口部開口受限、巨舌癥、肥胖、頸部無法伸展或頸部不穩(wěn)、睡眠呼吸暫停、Mallampati III或IV級、牙齒突出或脆弱均為清醒插管的適應癥。
為了減少氣道反射,可以用霧化器用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或者通過支氣管鏡本身滴注,甚至通過經氣管途徑進行局部麻醉。鎮(zhèn)靜可以用麻醉醫(yī)師選擇的藥物來完成,但必須保持病人的自主呼吸,文獻建議使用右美托咪定。在特殊情況下,選擇低劑量的瑞芬太尼,應避免直接進行全身麻醉誘導,因為無法插管或插管的風險很高。
本病例討論聚焦于一例合并極重度氣道狹窄(最窄處僅5mm)與移位的頸部巨大惡性神經鞘瘤患兒,其麻醉成功的關鍵在于針對腫瘤特性及術后復發(fā)病史所制定的個體化多模式策略?;純盒g前存在右側聲帶固定、吞咽功能障礙及體位性呼吸困難,提示已存在神經壓迫及氣道梗阻,屬明確困難氣道。依據美國麻醉學會指南,團隊選擇清醒鎮(zhèn)靜下纖維支氣管鏡引導經鼻插管作為金標準,通過右美托咪定鎮(zhèn)靜結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前提下安全建立氣道,有效規(guī)避了全身麻醉誘導后無法通氣及插管的極端風險。
術中管理除應對困難氣道外,亦高度重視腫瘤操作引發(fā)的循環(huán)波動。由于腫瘤源于迷走神經且與頸動脈鞘及縱膈大血管關系密切,術中牽拉及分離操作易引發(fā)心率血壓劇烈波動,甚至影響顱腦及上肢血供。本例通過有創(chuàng)動脈監(jiān)測、精細化調整麻醉深度及適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實現了術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報告表明NF患者對琥珀酰膽堿及非去極化神經肌肉阻滯藥物的敏感性增加。然而,一項針對琥珀酰膽堿和/或各種非去極化神經肌肉阻滯藥物在NF患者影響的大型回顧性研究表明,NF患者對琥珀酰膽堿及非去極化神經肌肉阻滯藥物無明顯異常反應。但是,在伴有腎損害或合并用藥(例如抗驚厥藥物)的NF患者中,神經肌肉阻滯藥物藥代動力學或藥效學會發(fā)生改變。針對本例患者,我們使用羅庫溴銨進行肌松,術中及術后未觀察到明顯的肌肉阻滯異常,患者術后拔管順利。
圖11NF患者的麻醉關注點
本病例充分展示了在頸部巨大腫瘤合并極端困難氣道的患兒手術中,一套周密規(guī)劃、多模式協作的精準麻醉管理策略的關鍵作用。面對氣管嚴重狹窄(最窄處僅5mm)和明顯移位、聲帶固定及吞咽功能障礙等多重挑戰(zhàn),麻醉團隊通過詳盡的術前評估與充分的器械及藥物準備,成功實施保留自主呼吸的清醒纖支鏡氣管插管,確保了氣道安全。術中采用右美托咪定、環(huán)泊酚、艾司氯胺酮及羅庫溴銨等藥物組合,實現了平穩(wěn)的麻醉誘導與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肌松效果滿意。術后帶管入ICU并順利次日拔管,體現了全程管理的精細化與個體化。該案例強調,對于神經纖維瘤病等復雜氣道病變,遵循困難氣道管理指南、采取清醒插管金標準并結合適當的鎮(zhèn)靜與表面麻醉,是避免惡性事件、保障手術成功的核心。同時,本例也印證了在合并神經壓迫癥狀的患者中,常規(guī)肌松藥的使用未見異常,為進一步的臨床實踐提供了參考。整體方案契合精準麻醉與快速康復理念,凸顯了麻醉科在多學科協作中維護高?;純簢g期安全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Theodosopoulou, P., Nastos, C., & Paraskeva, A. (2023).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type 1 neurofibromatosis and an occult pheochromocytoma: a case report. Brazilia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Elsevier), 73(5), 695–698.
2. Hirsch, N. P., Murphy, A., & Radcliffe, J. J. (2001). Neurofibromatosi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anaesthetic implica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86(4), 555–564.
3. Gross, A. M., Dombi, E., Wolters, P. L., Baldwin, A., Dufek, A., Herrera, K., Martin, S., Derdak, J., Heisey, K. S., Whitcomb, P. M., Steinberg, S. M., Venzon, D. J., Fisher, M. J., Kim, A., Bornhorst, M., Weiss, B. D., Blakeley, J. O., Smith, M. A., & Widemann, B. C. (2023).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elumetinib in children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on a phase 1/2 trial for inoperable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Neuro-oncology, 25(10), 1883–1894.
1.歡迎同行原創(chuàng)投稿,稿酬200元/篇
2.投稿>3篇以上,優(yōu)先加入新青年高級技術群
3.投稿10篇以上成為新青年特約撰稿專家,獲得新青年終身VI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