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寫了一篇關于他汀的作品,沒想到,評論區(qū)里炸開了鍋,很多朋友都對他汀類藥物,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主要矛盾集中在,瑞舒伐他汀到底能不能導致糖尿病,血糖偏高的病人,還能不能吃這種藥物。
這個問題,幾乎是每一位服用他汀類藥物,尤其是瑞舒伐他汀的朋友心中最大的疑慮。網(wǎng)絡上關于“他汀導致糖尿病”的說法鋪天蓋地,讓很多朋友在這類藥物面前望而卻步,甚至有些正在服藥的朋友也因此心生恐懼,偷偷停了藥。
今天,張醫(yī)生就來和朋友們一起來解開這個“心結”,撥開迷霧,看清真相,瑞舒伐他汀究竟會不會導致糖尿病?它對血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對于血糖已經(jīng)偏高的朋友,這顆小小的藥片,究竟是保護心臟的“蜜糖”,還是推高血糖的“砒霜”?
首先,朋友們必須明確一點,瑞舒伐他汀可能增加新發(fā)糖尿病風險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源于嚴謹?shù)目茖W研究。
這個話題源于一項國外里程碑式的臨床試驗。這項研究規(guī)模龐大,旨在探索瑞舒伐他汀對于心血管事件的預防作用。結果振奮人心,瑞舒伐他汀顯著降低了心肌梗死、卒中等嚴重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然而,研究人員也敏銳地觀察到一個現(xiàn)象:在服用瑞舒伐他汀的組別中,新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比服用安慰劑的病人高出了25% 。
很多科普作者在自己作品中提到的25%,都是源自于這里。但朋友們需要注意,這里有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這里提到的是“比服用安慰劑的病人高出了25%”,而不是發(fā)病率是25%。也就是說,如果兩組都是100個人,正常組10個人被診斷為糖尿病,而服藥組,有12.5人被診斷為糖尿病,而不是25個人被診斷為糖尿病。朋友們千萬別搞錯了。
此后,更多的研究和薈萃分析也陸續(xù)證實,他汀類藥物作為一個大家族,確實與新發(fā)糖尿病風險的輕度增加存在關聯(lián) 。這就像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將軍,雖然戰(zhàn)無不勝,但也并非完美無瑕。而瑞舒伐他汀,作為他汀家族中降脂能力最強的藥物之一,其對血糖的影響也相對更為顯著 。
所以,朋友們必須要搞清楚,他汀會導致糖尿病,這并非謠言,而是基于科學證據(jù)的客觀發(fā)現(xiàn)。聊到這里,問題就出現(xiàn)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瑞舒伐他汀就不能使用了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朋友們首先要知道,瑞舒伐他汀究竟是如何影響身體里的血糖調節(jié)系統(tǒng)?目前的研究表明,主要可能涉及2點:
1、降低胰島素敏感性: 想象一下,胰島素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我們身體里細胞的大門,讓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內被利用。所謂的“胰島素敏感性”,就是指這把鑰匙開門的效果好不好。
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包括瑞舒伐他汀在內的他汀類藥物,可能會輕微地干擾細胞的信號傳導通路,讓細胞對胰島素這把“鑰匙”的反應變得稍微“遲鈍”一些,也就是導致了輕度的胰島素抵抗 。門開得不那么順暢了,留在血液里的葡萄糖自然就會多一些。
2、影響胰島β細胞功能: 我們的胰腺中,有一群被稱為“胰島β細胞”的工人,它們負責生產(chǎn)和分泌胰島素。有證據(jù)表明,他汀類藥物可能會對這些“工人”的工作效率產(chǎn)生一些影響,導致它們在需要時分泌的胰島素數(shù)量有所減少或延遲 。生產(chǎn)的胰島素少了,血糖的調節(jié)能力自然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影響的分子機制非常復雜,甚至可能與藥物自身的物理化學特性有關,這就會導致它們在細胞內的分布和作用方式有所不同 。但請朋友們務必記住,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這種影響是“輕微、可控”的。它并不是直接創(chuàng)造出糖尿病,更像是在一個已經(jīng)存在糖尿病風險的人身上,輕輕地推了一把,讓糖尿病的診斷提前了一些。
現(xiàn)在,我們回到所有朋友最關心的問題上。如果我的體檢報告上,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已經(jīng)處于糖尿病前期狀態(tài),醫(yī)生開的瑞舒伐他汀,我到底該不該吃?張醫(yī)生的答案是明確且堅定的: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您不僅能吃,而且應該遵醫(yī)囑堅持吃。為什么?因為我們需要算一筆“健康大賬”,也就是權衡利弊
首先,要看看“利”有多大?對于有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人來說,瑞舒伐他汀是預防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王牌武器”。它能強效降低“壞膽固醇”,穩(wěn)定甚至逆轉血管斑塊,從而將您從懸崖邊上拉回來。這種獲益是實實在在的“救命”級別的。
無論是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還是歐洲心臟病學會等全球權威機構,都在其指南中強烈推薦,對于合并心血管風險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應積極使用他汀治療。因為預防一次心梗或中風帶來的益處,遠遠超過血糖輕微波動帶來的風險。
反過來,再讓我們看一看,“弊”有多重?如前所述,他汀導致的血糖升高或新發(fā)糖尿病,其風險增幅是相對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它主要發(fā)生于那些本就處于糖尿病“臨界區(qū)”的朋友。換句話說,這些人即使不吃他汀,未來患上糖尿病的幾率本身就很高。
他汀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報幕員”,讓潛在的問題更早地顯現(xiàn)出來。而新發(fā)生的糖尿病,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是完全可以有效管理的;但一次嚴重的心肌梗死或腦卒中,其后果可能是毀滅性的、不可逆的。
簡單來說,我們是在用一個較小的、可管理的風險,去規(guī)避一個巨大的、致命的風險。這筆賬,無論怎么算,都是劃算的。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瑞舒伐他汀,這顆被無數(shù)患者信賴的“降脂神藥”,與糖尿病之間確實存在著一絲微妙的聯(lián)系。但通過今天的深度剖析,我們應該明白,這種聯(lián)系是科學界已知且可控的,其風險與它強大的心血管保護作用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對于每一位高血脂且血糖偏高的患者而言,瑞舒伐他汀不是一顆需要被妖魔化的“毒藥”,而是一把需要被善用的“利劍”。面對它,我們需要的不是恐慌與拒絕,而是科學的認知、理性的權衡、以及與醫(yī)生共同管理的智慧。通過醫(y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我們完全可以駕馭好這把“利劍”,讓它精準地斬斷心腦血管疾病的威脅,同時穩(wěn)穩(wěn)地控制住血糖的韁繩,為您的長遠健康保駕護航。
今天的內容就聊到這里,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我會帶您了解咱們國內最前沿的醫(yī)學知識,我是張醫(yī)生,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