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Doe是一頭母鹿,Ray是一縷金色陽光……”
走進薩爾茨堡,想起四十多年前學(xué)唱的《哆來咪(Do-Re-Mi)》。這里是《音樂之聲》拍攝地,今年來此正逢該片唱響60年。薩爾茨堡的德文意為“鹽堡”,因附近鹽礦和城堡得名。生活少不了鹽,也缺不了音樂。
影片在我讀小學(xué)的1965年在美國問世。據(jù)《上海電影志》,上海電影譯制廠1976年完成譯制。而我觀片已是1978年入大學(xué)后,在師院東部禮堂。雖晚了十多年,未能環(huán)球同此涼熱,但好飯不怕晚,電影插曲照樣迅速風(fēng)靡大街小巷。
在20世紀(jì)30年代,“好萊塢的最新電影只需一周就會出現(xiàn)在上海的電影院里”(《滬風(fēng)美雨百年潮》)。著名男高音李光羲是天津人,記得1940年看《亂世佳人》的震撼,當(dāng)?shù)赜^好萊塢新片要在美首映3個月后。聽一“老克勒”說,“那時放映的西洋影片,絕大部分是美國八大電影制作公司攝制發(fā)行的?!睆?0年代中期起,米高梅、華納兄弟、20世紀(jì)??怂埂⒏鐐惐葋?、環(huán)球、派拉蒙、雷電華、聯(lián)美這八大電影公司都在滬設(shè)了辦事處,上海是當(dāng)時中國最大的電影市場。
《音樂之聲》有12首獨唱、重唱和合唱的歌,其中,流傳最廣歌最長的《哆來咪》,與女主瑪麗亞唱的《信心(I Have Confidence)》所配畫面,絕大多數(shù)在1996年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薩爾茨堡。兩首歌里出現(xiàn)最多的是建于774年的主教座堂,原羅曼式教堂1598年毀于火災(zāi),1614年重建改為巴洛克風(fēng)格,1944年因二戰(zhàn)受損,直到1959年才恢復(fù)原貌。1756年,本地人莫扎特在此受嬰兒洗禮。進入鏡頭的還有我們來過多次的主教堂廣場,教堂旁停著不少觀光馬車,當(dāng)年也載著瑪麗亞和孩子們邊走邊唱。廣場有噴泉及雕像,記得瑪麗亞還向雕塑撩過水。
在歡快的《哆來咪》里,除市場廣場、卡拉揚廣場和薩爾茨河上小鐵橋等收入畫面,主要場景在建于1606年的米拉貝爾花園展開,花園附屬米拉貝爾宮,均為大主教迪特里希為情人阿爾特所建,這座巴洛克風(fēng)格花園為19世紀(jì)初火災(zāi)后重建,園不大卻精心典雅。在當(dāng)年取景的噴泉池、綠蔭長廊和大鐵門前,模仿影片拍照的不少。大門也是瑪麗亞和孩子們拗造型一地,兩邊各有一希臘神話人物雕塑,伸臂相對;身上都綁了一個不胖的娃;這般惡搞居然也就聽之任之了……
城外海爾布倫宮建于17世紀(jì),原為西提庫斯大主教夏宮,那里沒拍過《音樂之聲》,卻有劇情中上校家花園的玻璃亭。上海人把男女談婚論嫁叫談“敲定”,那亭目睹了兩代人的“敲定”。先是上校大女兒麗莎與郵差羅夫,激情四溢的《即將十七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伴隨電閃雷鳴;后是瑪麗亞與特拉普上校在此敞開心扉,互訴衷腸。亭子當(dāng)時為拍片特制,后來才從利物浦司康城堡外景地?搬到海爾布倫宮。去時,正逢一對新人亭前拍照,男著西裝女披婚紗。
“Doe是一頭母鹿……”我追的不僅是歌,更是一段難忘的青春,還有那心靈開啟的日子。
原標(biāo)題:《夜讀 | 袁念琪:Doe是一頭母鹿》
欄目編輯:郭影 文字編輯:蔡瑾
約稿編輯:蔡瑾
來源:作者:袁念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