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8月25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炮轟民主黨州長,瞎扯說中國鯉魚快把五大湖占了,他也不管管。鯉魚對五大湖的影響真有這么夸張?清理起來有多貴?
特朗普說中國鯉魚入侵五大湖成本高昂,這事兒半真半假——鯉魚確實成了美國的生態(tài)難題,但更多是歷史遺留問題被政治話術(shù)加工利用了。
并且所需的清理費用,可不是特朗普信口開河的幾億美元能解決的,過去幾十年,美國砸下去的錢早超百億美元了,效果嘛,就跟用漁網(wǎng)攔風似的,攔不住還顯得挺滑稽。
鯉魚在美國的“發(fā)家史”,簡直是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大片。上世紀70年代,美國工廠排污嚴重,河道里水藻瘋長,當?shù)厝艘慌哪X袋引進了中國的“四大家魚”(草魚、鰱魚、鳙魚、青魚),指望它們當水下清潔工。
這些魚也確實能干,嗦藻類、啃水草,水質(zhì)肉眼可見變清??烧l能想到,一場洪水讓養(yǎng)殖場的鯉魚集體“越獄”,竄進密西西比河后又一路北上直沖五大湖。
這些家伙在美國簡直過得比搖滾明星還瀟灑——沒有天敵,吃嘛嘛香,一條草魚一天能吞掉自己體重四成的食物,繁殖起來更是幾何級增長。它們現(xiàn)在長這樣:
鯉魚對美國水系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真不是蓋的。它們就像水下界的“蝗蟲軍團”,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浮游生物被濾食性鰱鳙魚掃蕩一空,水草被草魚啃得精光,本土魚種餓得眼冒金星,數(shù)量銳減三成以上。更嚇人的是,鯉魚活躍的水域水質(zhì)會變渾濁,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遭破壞,連鳥類棲息地都受牽連。
這些魚還特別“社?!?,一受驚就能蹦出水面兩三米高,直接砸漁民臉上——輕則鼻青臉腫,重則骨折腦震蕩。五大湖區(qū)的漁業(yè)價值高達70億美元,真要讓鯉魚鳩占鵲巢,損失可不是鬧著玩的。
美國人為了治魚什么招都試過了,效果嘛……基本屬于“花錢聽個響”。
軍方在河道拉電網(wǎng)、修堤壩,鯉魚一蹦就過去了;投毒藥誤殺一堆本土魚,鯉魚卻沒逮著幾條;甚至發(fā)明過“氣泡聲吶屏障”,魚沒攔住,反倒成了旅游景點。
最逗的是,他們曾懸賞70萬美元征集解決方案,最后發(fā)現(xiàn)唯一靠譜的辦法是——抓來賣給中國人吃!
但問題又來了:這些魚生長在污染水域,肉質(zhì)不符合進口標準,加上美國人不擅長去刺烹飪,只能做成魚丸或狗糧出口,銷量有限。
特朗普這時候把鯉魚問題搬出來,明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嘴上抱怨民主黨州長不求援,實則暗示“你們不聽話連魚都治不了”。
其實聯(lián)邦政府早些年也沒少花錢,奧巴馬上臺時批過近2億美元建防護網(wǎng),2019年又簽過2500萬美元的滅鯉法案,但治理效果始終像用勺子舀海水——邊舀邊漲。
特朗普嘴上說成本高,但180億美元的計劃壓根不是他提的,而是2015年陸軍工程兵提交的25年長效方案,如今卻成了他政治博弈的談資。
鯉魚入侵的本質(zhì)是人類盲目干預自然的惡果。美國當初引種時缺乏生態(tài)風險評估,洪水一來全盤失控;
中國人雖擅長吃魚,但指望“吃貨救國”也不現(xiàn)實——跨境運輸成本高、檢疫手續(xù)復雜,何況污染水域的魚誰敢吃?真正值得借鑒的是中國自身的生態(tài)治理經(jīng)驗,比如禁漁期制度恢復種群,或發(fā)展精細化加工降低浪費。
未來或許得靠基因技術(shù)控制繁殖,或是開發(fā)符合歐美口味的鯉魚產(chǎn)品(比如魚排、魚餅),讓吃魚變得“本土化”。
外來物種入侵從來不是單一國家的危機,而是全球化的副產(chǎn)品,更是人類共有的短視——總以為能輕易掌控自然,卻反被自然擺了一道。
這事就得趁鯉魚還沒在五大湖翻騰跳躍時,病越早治,越省錢。魚還沒進門,鑰匙還在手里,真等鯉魚在湖里扎了根,再后悔可就晚了。
所以特朗普嚷嚷歸嚷嚷,民主黨、共和黨、環(huán)保組織、漁民協(xié)會心里其實都明白:這錢再貴也得掏,只不過都想讓對方多背點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