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報道,8月23日這一天,臺灣島內的政治氣氛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冷清。核三延役公投和第二輪大罷免同時進行,投票站門口稀稀拉拉,臺灣媒體人、各路政論節(jié)目,甚至連選區(qū)內的候選人都在吐槽“生意冷清”。高雄市投票率15.7%,臺北市14%,南投縣勉強突破四分之一,臺中市也不過三成多。你說這個數據放在任何一次“民主大事件”里,都是一場冷場。但這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臺灣社會對政治操作的集體冷漠,是選民對罷免成敗早有預判后的理性選擇。
其實在島內,大家都明白這出戲會如何收場。726大罷免剛剛以“25比0”大敗落幕,綠營全軍覆沒,藍營沒損一兵一卒。民進黨高層不但不反思,反而把希望全押在823這最后一搏。賴清德在726之后沒有任何道歉,沒有任何反省,只是寄望于823能翻盤,結果又是一次現實狠狠打臉。島內民眾的耐心早已被消耗殆盡,政治口號、罷免大戲、無休止的藍綠互斗,民眾早已麻木。
罷免案投票率低迷,民進黨還打著“民主參與”的幌子,實際上就是島內選民用腳投票。藍綠白三方其實心里都明白,726一敗,823就是“垃圾時間”。連韓國瑜都忍不住調侃——“今天的生意很冷清!”選民用實際行動給了島內政治操作一記響亮的耳光。民進黨明知道7席藍委罷免不掉,唯一指望的就是核三延役公投能卡住,保住最后一絲面子。罷免案本身已經變成了一場沒有勝負懸念的表演。
民進黨高層在罷免前后的表現更是耐人尋味。726一敗,黨內就開始“提前跑路”?!皟乳w”成員請辭,賴清德匆匆去見蔡英文,臺面下的動作一波接一波。島內不少資深媒體人都一語道破:這不是應對失敗,而是在提前為大敗找臺階。民進黨內部裂痕越拉越大,呂秀蓮等人直接公開發(fā)難,要求賴清德為連敗負責。賴清德卻無動于衷,連黨主席都不打算辭,繼續(xù)高舉“抗中保臺”大旗,準備與藍白硬碰硬。
島內社會的冷感,投票率的滑坡,民眾的無力感,在罷免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民進黨自以為可以用“罷免”手段打壓藍營,重塑輿論主導權,實際上卻是自毀長城。726罷免慘敗,綠營內部加速分裂,賴清德的支持率直接跌破三成。823再度全軍覆沒,民進黨聲望跌到谷底,連自家基本盤都守不住。有人把賴清德比作“走火入魔”,面對連環(huán)失敗還要硬碰硬,這種“破罐破摔”的心態(tài)反倒成了民進黨現狀的真實寫照。
島內藍營的“勝選感言”更是直指民進黨要害。南投第2選區(qū)游顥直言賴清德“走火入魔”,國民黨羅明才一句“大罷免沒有贏家,最大苦主是全島民眾”,說穿了這場鬧劇的實質。罷免案變成了藍綠互斗的消耗戰(zhàn),普通百姓成了政治操弄的犧牲品。日本多家媒體也敏銳捕捉到賴清德支持率持續(xù)走低,島內政局陷入“無解循環(huán)”。
罷免案表面上是“民主程序”,實質卻是對島內民主的諷刺。藍綠輪流上演政治秀,民眾早已看破手腳。罷免案全軍覆沒,賴清德卻一句失敗都沒提,只會繼續(xù)“抗中保臺”,對外強硬,對內冷漠。島內社會的撕裂、政治的倦怠、民進黨自我催眠,都在這場罷免案中暴露無遺。
民進黨內部危機不僅沒有緩解,反而隨著罷免連敗加速爆發(fā)。726之后,民進黨內派系爭斗愈演愈烈,林右昌主動請辭頂鍋,呂秀蓮等老將不斷喊話,要求賴清德?lián)煛I蚋恍凵踔两ㄗh啟用民眾黨人士支撐朝局,但賴清德連本黨非賴派系都不愿重用,更別說跨黨合作。他的強硬作風曾在臺南市長任內有過“連續(xù)200天不進議會”的紀錄,如今面對民意逆風,依然選擇死磕到底。
罷免案的集體冷漠,反映的是臺灣社會對政黨惡斗的極度厭倦。藍綠白三方都在盤算自己的利益,誰都沒把選民的真實感受放在第一位。民進黨寄希望于罷免能挽救頹勢,結果反成自傷;國民黨雖然全勝,但也深知這場勝利并不光彩,因為投票率低迷,社會倦怠,島內“民主熱情”已被消磨殆盡。臺灣媒體人朱凱翔一語道破:“726到823之間,就是垃圾時間!”罷免方已潰散,綠營只剩下破罐破摔和極端罷團死撐。
核三延役公投成了民進黨最后的遮羞布。只要能擋住公投,綠營還能保住最后一線顏面??上u內主流民意早已對政治操弄心生厭倦,面對罷免案的“冷處理”,民眾選擇了用腳投票。罷免成了藍綠斗爭的工具,臺灣社會的撕裂卻在不斷加深。
島內媒體和國際分析師都在關注一個問題——賴清德會不會為連環(huán)慘敗擔責?726大敗,823再敗,黨內壓力山大,支持率暴跌。過去賴清德高舉“改革”旗幟,如今卻成了民進黨內矛盾的焦點。島內政治生態(tài)日益惡化,選民信任流失,民進黨如果繼續(xù)頑固不化,只會把自己逼入更深的死胡同。
一場大罷免,全島冷靜,藍營全勝,綠營潰敗。臺灣政治的“民主秀”落幕,留下的卻是社會的疲憊、分裂和失望。賴清德不肯認錯、不愿反思,不排除未來黨內大佬會發(fā)難,要求其為連環(huán)敗績負責。罷免秀已經失去所有吸引力,民眾的耐心也在迅速流失。
站在國際觀察者視角,臺灣島內的政治內耗只會讓外部勢力看得更清楚:島內政局動蕩不安,民進黨無法整合民意,藍綠惡斗無以為繼。臺灣社會的最大危機,不是罷免案的得失,而是民眾對政治的徹底冷漠和不信任。島內精英還在“抗中保臺”,普通百姓卻在用腳投票。民進黨罷免大戲的全軍覆沒,是自我消耗的警鐘,更是臺灣政治困局的真實寫照。
罷免案已然結束,島內政壇還會有多少“垃圾時間”?賴清德能否正視民意、調整策略,還是繼續(xù)破罐破摔?臺灣社會還會給政黨多少耐心?這些問題,恐怕比罷免案本身更值得深思。再讓新聞飛一會兒,答案也許就在下一次島內選舉的投票箱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