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一面承載著特殊分量的錦旗,跨越千里,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終送到了青海油田采氣二廠黨群辦公室,紅底金字的“英勇無畏赴險地 民間救援展大義”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面錦旗的背后,承載著3名被困游客對青海油田救援人員深深的感激。
7月初一個寒雨交加的凌晨,柴達木盆地大柴旦灘間山無人區(qū)寒意刺骨,一場降雨讓本就艱險的雅丹地貌更顯兇險。3名游客身陷絕境,車輛深陷沙坑,通訊時斷時續(xù),寒冷與絕望在茫茫戈壁中蔓延。危急關(guān)頭,當?shù)嘏沙鏊窬c青海油田采氣二廠員工聯(lián)手,在寒雨夜色中展開緊急救援。
凌晨2時許,灘間山派出所接到求助,3名游客在國道315旁無人區(qū)駕車探險時,車輛陷入沙坑無法移動,且已迷失方向,當時氣溫驟降并伴有降雨,情況危急。經(jīng)研判,游客最后出現(xiàn)位置在舊315國道旁約60公里的無人區(qū)腹地,夜間搜尋難度極大。
派出所立即組織警力趕赴現(xiàn)場,同時緊急聯(lián)系屬地青海油田采氣二廠請求支援。采氣二廠負責人迅速下達指令:“立即組織人員,全力配合救援!”
凌晨3時,采氣二廠由安全生產(chǎn)辦公室主任張毅與生產(chǎn)保障中心駕駛員張樹勇分別駕駛救援車輛,冒雨奔赴現(xiàn)場?!熬热艘o,得爭分奪秒!”張毅出發(fā)時堅定地說。
無畏危險,雨夜尋人救援隊伍在顛簸的戈壁路上疾馳,雨勢漸大,氣溫低至冰點。張毅、張樹勇與民警一道,在黑暗中辨認方向,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和默契配合,逐步縮小搜尋范圍。
歷經(jīng)3個多小時搜尋,早上6時許,在距離被困車輛約10公里處,發(fā)現(xiàn)了棄車徒步的一家三口,正蹲在坑洼處避寒,凍得瑟瑟發(fā)抖??吹骄仍囕v的燈光,三人眼中燃起了希望。
“快上車暖和暖和!”張毅打開車門扶三人上車。見孩子只穿單衣,小臉通紅、不停發(fā)抖,他翻出備用衣物給孩子穿上,安慰道:“別怕,‘石油’叔叔來了。”
稍作休整,救援隊伍趕赴車輛被困點。張毅帶頭下車,不顧寒風與沙土,和民警一同奮力推車。張樹勇憑借豐富的駕駛經(jīng)驗合力緩緩將車駛出沙坑。
車輛脫困時已近7時,晨光雖灑向戈壁,游客仍因陌生環(huán)境擔心路途再遇危險,遲遲不敢動身。張毅和張樹勇當即決定:“放心,我們送你們到冷湖小鎮(zhèn)!”直至中午12時左右,眾人將游客安頓在冷湖鎮(zhèn)住宿點后才離開。
雨過天晴,戈壁灘上的陽光格外耀眼,映照著高原石油人井場為家守護能源安全的責任擔當和無畏危險刻進心里的“人民至上”,并用救援行動證明:哪里有需要,高原石油人的身影就會出現(xiàn)在哪里。(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邢生祥 通訊員 代風姣 白婧芳)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