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士手表品牌 Swatch 因為一張廣告照片在中國遭遇巨大爭議。
照片中的男模特擺出了一個夸張的“瞇瞇眼”動作,結果引發(fā)大量網友指責“辱華”,甚至呼吁抵制。事情發(fā)酵之后,Swatch 在全球范圍緊急下架所有相關內容,并公開道歉。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一個簡單的表情動作,會被解讀為“辱華”?
▲點擊收看視頻
要理解這個問題,就要追溯到近代的種族主義歷史。十九世紀歐美流行“黃禍論”,東方人被描繪成對白人世界的威脅。媒體和漫畫里,中國人往往被畫成黃皮膚、塌鼻梁、瞇瞇眼,這些特征被用來強調“異類”和“低人一等”。
▲黃禍論漫畫,圖源網絡
到了二十世紀初,英國作家薩克斯·羅默塑造了一個著名的虛構角色——傅滿洲博士。他就是“黃禍”的化身:眼睛細長、留著山羊胡、陰險狡詐,精通毒藥與陰謀。歐美影視和舞臺劇里,演員會特意化妝成“瞇瞇眼”的形象去扮演傅滿洲。
久而久之,這種眼睛形象就固化為“邪惡東方人”的種族標簽。對海外華人來說,這種符號意味著長期的污名和歧視。于是今天,當中國很多網民看到廣告里出現(xiàn)類似的“瞇瞇眼”動作,很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這種歷史記憶,并認定為冒犯。
▲圖源網絡
從 Swatch 的角度看,他們一直強調“年輕、玩味、潮流”的品牌調性,廣告里常見一些夸張搞怪的表情。這次他們可能只是想營造輕松氛圍,卻忽略了中國語境中的敏感點。
要知道,中國市場是Swatch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占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收入,他們根本沒有動機去侮辱米飯班主,自砸飯碗。
▲Swatch地區(qū)銷售量,圖源網絡
所以,更合理的解釋是:創(chuàng)意團隊缺乏文化敏感度,審核把關出現(xiàn)漏洞。在這里,我想特別強調一點,很多類似的爭議,其實完全可以用“愚蠢”來解釋,而不必用“惡意”來解釋。
很多人覺得“辱華廣告”總是外國品牌的問題,但其實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也曾因為廣告創(chuàng)意鬧出過“大頭佛”。
最典型的就是2016年的俏比洗衣溶珠。廣告里,一個黑人男子被推入洗衣機,最后被“洗白”。這在歐美引發(fā)軒然大波,被批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最終廣告被緊急下架,品牌也不得不公開道歉。
▲俏比洗衣溶珠廣告
這件事說明,跨文化傳播是雙向的,中國品牌走出去,如果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同樣會踩雷。其實即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qū)之間,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比如不少外地品牌進入廣東市場時,會用“柒”“嗨”這樣的字作為品牌名或廣告語,覺得響亮、洋氣。但在粵語里,這些詞都接近粗口諧音,當?shù)叵M者看到只會覺得低俗、冒犯。這說明廣告創(chuàng)意如果忽視本地語言文化,賣點就可能變成雷點。
▲圖源網絡
作為一個在廣告和公關行業(yè)工作多年的從業(yè)者,我個人的感受是,一個品牌要進入某個市場,創(chuàng)意最好交給本地的創(chuàng)作團隊來做。
總部可以提供品牌戰(zhàn)略和核心價值,但在落地階段,本地團隊必須有審議甚至否決的權利。因為他們最了解本地文化的敏感點,也最能預判輿情。
▲Swatch廣告,圖源網絡
否則,就可能像這次 Swatch 一樣,本意是輕松搞怪,卻因為忽視了歷史符號,被解讀成惡意冒犯,最終損失遠大于廣告本身的投入。你怎么看這件事?你又有沒有見過類似“廣告踩雷”的案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羊記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