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今天去了美國,但沒想到剛到華盛頓就被特朗普“敲了一記”,要是不答應美方的條件就拒絕會面嘛?
當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的專機降落在華盛頓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迎接他的不是紅毯和儀仗隊,而是只有兩名官員和三分鐘的寒暄——副禮賓長Abby Jones遞上一枚鍍銅紀念幣,連句像樣的歡迎詞都省了。 這被稱為“最低規(guī)格禮賓待遇”,瞬間引爆全球頭條,韓國媒體直呼“羞辱”。
李在明喊著“改善中韓關系”上臺,但實際上他當選后,外交方面的動作并沒偏離靠近美日的路線。這點可以從他第一次跟特朗普通話、婉拒參加九三閱兵改由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帶隊出席這兩件事看出來。雖然他讓代表團傳了份親筆信給中方,但對雙邊關系的態(tài)度降低,反映出他心里的想法。
特朗普政府此次會晤設定了明確議程,這并非簡單鞏固盟友關系。美方意圖通過全方位的極限施壓,迫使韓國全盤接受一份代價高昂的“合作”方案。這份方案融合了經(jīng)濟、軍事與心理層面的多重壓力。
經(jīng)濟賬單上,美方提出了天價要求。駐韓美軍軍費分攤額,要求從11億美元激增至100億美元,增長近九倍。這筆錢對韓國來說,是沉重負擔。
美方還強推一筆1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訂單。此外,美方要求韓國企業(yè)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但據(jù)稱其中90%的收益將歸美國企業(yè)。韓媒評價,這更像是在“交保護費”。
軍事戰(zhàn)略方面,美方議程暗藏深意。美國希望提升駐韓美軍的“戰(zhàn)略靈活性”,試圖突破其在朝鮮半島的傳統(tǒng)防御角色。美方還希望擴大《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的適用范圍。這暗示美國可能想將韓國卷入臺海等潛在地區(qū)沖突中。
外交姿態(tài)上,美方上演了一場心理戰(zhàn)。李在明抵達美國時,韓媒評價接待規(guī)格為“寒酸”或“最低規(guī)格”。美方僅派出國務院副禮賓司長和一名韓裔美軍上校接機。特朗普曾親自迎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前任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訪美時曾享受21響禮炮及儀仗隊的高規(guī)格待遇。對比之下,李在明的待遇格外顯眼。
美方贈送的歡迎禮,僅為一枚紀念幣。這些刻意冷淡的接待,顯然想在談判前給李在明一個“下馬威”。
美方冷遇的原因有推測。特朗普政府可能對李在明先訪問日本感到不滿?;蛘?,這可能是談判施壓策略,意在制造劣勢,迫使韓國做出更多讓步。李在明與特朗普的會談時間,僅安排了30分鐘,并且將進行全程直播。外界將這種安排看作是一種“透明的施壓”。
面對美方的步步緊逼,李在明并沒有被動接受。他通過一系列主動外交布局,試圖打破信息不對稱,增加談判籌碼。這些舉動也向外界傳遞了他獨立自主的信號。李在明打破外界預期,在8月24日前往美國之前,先行訪問了日本。他在日本與石破茂進行了會面。
此舉是為了外交策略,通過與日本的交流,為即將到來的美韓會談做更充分準備。李在明過往對日本持批評立場,這次訪問也展現(xiàn)了他的務實外交風格,意在緩和日韓關系。
日方提供了協(xié)助。石破茂向李在明分享了與美國領導人會晤的經(jīng)驗。這無疑為李在明的美國之行提供了寶貴參考。在李在明啟程赴美的同一天,他的特使團抵達了北京。前國會議長樸炳錫率團,攜帶李在明的親筆信。
樸炳錫向中方官員王毅強調,李在明高度重視中韓關系,希望推動雙邊關系重回正軌。此舉明確提醒華盛頓,韓國的經(jīng)濟命脈與中國緊密相連。中國連續(xù)21年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雙邊貿易額高達3280億美元,占韓國出口的四分之一。韓國無法輕易放棄與中國的聯(lián)系。
李在明在飛往美國途中,對記者明確表示,韓國“很難同意”美方關于“戰(zhàn)略靈活性”的要求。這是一種先發(fā)制人的策略。他提前為談判劃定紅線,管理國內民眾的預期。李在明還做足了個人準備。為深入了解談判對手,他閱讀了一本關于特朗普的書。這顯示了他對這場硬仗的重視。
李在明展現(xiàn)了靈活的外交手腕,但韓國的自主空間終究受到根本性制約。韓國在安全上對美國深度依賴,經(jīng)濟上對中國巨大依存。這構成了難以破解的結構性困境。這決定了韓國任何外交努力都只能是“戴著鐐銬跳舞”。韓國軍隊的戰(zhàn)時指揮權掌握在駐韓美軍手中。
此外,F(xiàn)-35戰(zhàn)機等核心軍事技術被美國掌握。這使得韓國在安全議題上缺乏與美國討價還價的底氣。經(jīng)濟方面,中國作為韓國連續(xù)21年的最大貿易伙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3280億美元。中國市場占據(jù)韓國出口的四分之一。
如此巨大的貿易量,決定了韓國無法承受與中國關系惡化的代價。歷史上的“薩德”問題,已經(jīng)讓韓國企業(yè)在中國市場遭受了巨大損失,前車之鑒歷歷在目。
在半導體、汽車等關鍵產業(yè)的技術和市場上,韓國受美國影響巨大。半導體等支柱產業(yè),既面臨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的技術和市場管制。
它也面臨美國要求其加入對華出口管制的壓力。這使得韓國陷入兩難境地。美國曾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韓國芯片產業(yè)造成沖擊。
這些歷史教訓,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韓國所面臨的復雜局面。李在明表示此次談判過程將很艱難,但他會努力爭取合理結果。這句表態(tài)本身,就承認了韓國在談判中的被動地位。
李在明的訪美之旅,生動展現(xiàn)了一個中等強國在大國競爭時代的生存狀態(tài)。他采取的多種策略,雖然贏得了國內外的關注,但難以改變韓國面臨的結構性困境。
無論是華盛頓表現(xiàn)出的冷淡和巨額要求,還是北京的強大經(jīng)濟引力,都清晰劃定了韓國外交政策的邊界。這次走鋼絲般的訪問,結果或許已經(jīng)注定。重要的不是能否滿載而歸,而是在無法避免的讓步中,李在明如何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
信息來源
上觀新聞《李在明訪美遭最低禮賓規(guī)格迎接,“被冒犯”的韓國急需在談判中扳回一城》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971011.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