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貿易談判代表剛結束三天訪美會談,華盛頓就爆出個大瓜,特朗普直接被法院按在地上"摩擦",可轉頭美國又在芯片領域給中國使絆子,這操作實在讓人看不透。
先說說中方訪美的事。8月27日到29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帶著團隊去了美國,跟美方財政部、商務部的官員坐下來聊了聊。聊的核心很實在:怎么落實兩國元首的共識,怎么讓中美經貿關系穩(wěn)一點。
李成鋼也把話挑明了:中美得相互尊重,有分歧就坐下來談,能合作就往前推。說白了,大家都是大國,硬碰硬沒好處,好好合作才是正經事。不過目前官方沒說有沒有達成實質成果,只能說"坐下來聊"本身,就比劍拔弩張強。
可誰能想到,中方代表離開美國的當天,華盛頓就出了個戲劇性的事——聯(lián)邦巡回上訴法院突然給了特朗普一記"悶棍",裁定他搞的大部分關稅"違憲"。
法院說得很清楚:加關稅的權力本來在國會手里,特朗普繞開國會,用行政令加關稅,這是越權。要知道特朗普上臺后,就愛拿關稅當"武器",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加稅,現(xiàn)在法院直接說"這不行",等于給他的關稅大棒潑了盆冷水。
但這事妙就妙在"留了一手"。法院雖然判了違憲,卻沒馬上生效,要等到10月14日才落地,等于給特朗普留了條"上訴通道"。果不其然,特朗普立刻跳出來炸毛,在社交媒體上喊:"關稅全有效!法院判錯了!"還放狠話:"取消關稅就是美國的災難!"轉頭就把官司捅到了最高法院。
有人說這是美國"三權分立"的正常操作,司法制衡行政;也有人覺得像"雙簧"——法院給特朗普留了緩沖期,特朗普借機刷存在感,順便把矛盾引向司法系統(tǒng),轉移國內對經濟的注意力。到底是哪回事?估計只有美國自己人清楚。
這邊特朗普忙著跟法院"互撕",那邊美國又悄悄干了件不地道的事——撤銷了三星、SK海力士、英特爾在華工廠的設備豁免許可。
這事兒影響可不小。這幾家芯片大廠在中國有大規(guī)模生產基地,以前能合法用美國的半導體設備,現(xiàn)在豁免沒了,120天后就得受限制。設備更新、技術升級都得卡殼,運營成本蹭蹭漲,全球半導體產業(yè)鏈都得跟著亂。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沖著中國來的。這幾年中國半導體進步快,美國坐不住了,想通過卡設備供應,拖慢中國芯片制造的腳步,保住自己的高科技霸權。更耐人尋味的是,現(xiàn)在中美關稅還處于"休戰(zhàn)"狀態(tài),美國這時候動手,說不定是想給后續(xù)談判攢"籌碼",逼中國在其他領域讓步。
一邊是法院給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挑錯",一邊是美國悄悄升級對華芯片限制,再加上剛結束的中美會談,這幾件事攪在一起,讓人越看越明白:美國內部的權力博弈亂成一團,對華政策更是左右搖擺——既想在經貿上找平衡,又舍不得放棄遏制中國的那套心思。
但特朗普說"關稅戰(zhàn)美國會贏",這話怕是要落空。不管是他跟法院扯來扯去,還是美國偷偷卡芯片脖子,本質上都是在破壞合作、制造分裂。貿易戰(zhàn)從來沒有贏家,折騰得越狠,自己摔得越疼。
接下來就看美國怎么收場了——是繼續(xù)搞這些"小動作",還是真能坐下來跟中國好好談合作。畢竟,大國之間的較量,靠的從不是算計和打壓,而是能不能拿出合作共贏的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