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劉震云曾在《一句頂一萬句》里寫道:“我的處事態(tài)度:不予人難堪,不求人好感,保持好心情,定時清空情緒垃圾?!?/strong>
我們活這一世,與人打交道,與自己相處,最難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不予人難堪,是一種修養(yǎng)。人生在世,誰沒有幾分尷尬、幾分難處?見人陷于窘境,不添一把火,不冷眼旁觀,已是難得。
若能設身處地,為人解圍,更是善莫大焉。但更多時候,我們連不讓人難堪都難做到。
為何?因我們太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太容易忽略他人的處境與感受。
人我之間,總隔著一層皮囊,彼此難以全然理解。正因如此,我們更當心存敬畏,言語行為留有余地。
不必刻意討好,但需常懷善意。給人臺階下,其實是給自己留后路;與人方便,終究是與己方便。
這世間沒有誰永遠得意,也沒有誰永遠失意。今日你給人留面子,來日或許就有人給你留余地。
不求人好感,是一種清醒。我們太容易活在別人的眼光里,為了一句夸獎、一個認可,費盡心思,勞神勞力。
殊不知,人心如面,各有偏好,你便是做得再好,也難讓所有人滿意。
倘若一味尋求他人認可,便如同追風逐影,終將迷失自己。
人活一世,最要緊的不是活給別人看,而是活出自己的樣子。
不必刻意張揚,也不必刻意低調,只需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別人贊你,不必太過歡喜;別人貶你,不必太過沮喪。
外界的評價,如同風吹過耳,聽聽便罷,不必全都放在心上。真正有主見的人,心中有桿秤,自知輕重。
保持好心情,是一種智慧。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若事事計較,處處在意,恐怕難得片刻安寧。
然而好心情不是等來的,而是修來的。它源于對生活的理解,對世事的看透,對自己的接納。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許多煩惱,不是來自外界,而是起于內心。一件事是好是壞,往往不在事情本身,而在我們如何看待它。
轉個念頭,換種看法,心境便大不相同。保持好心情,不是強顏歡笑,而是從心底生出的淡然與從容。
定時清空情緒垃圾,是一種能力。人心如屋,久不打掃,便會積滿灰塵。
負面情緒如同垃圾,若不及時清理,便會發(fā)霉變質,污染整個心靈。
清空情緒垃圾,不是逃避,而是直面;不是壓抑,而是化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周期,有高潮便有低潮。低潮時,不妨獨處片刻,靜坐冥想,讓思緒沉淀。
或者尋一二知己,傾訴心聲,讓郁結之氣得以疏散。又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靜靜地等待這股情緒自然流走。
情緒如云,來來去去,不必執(zhí)著,不必抗拒。
處世之道,說到底,不過是與人相處、與己相處的藝術。
不予人難堪,是待人的慈悲;不求人好感,是待己的誠實;保持好心情,是生活的智慧;清空情緒垃圾,是心靈的保潔。
我們這一生,遇人無數(shù),經歷繁多,若能在紛擾中保持一顆清明的心,在復雜中保持一份簡單的態(tài)度,便是大自在。
人心不過方寸之地,裝得太多,便會擁擠不堪。適時清空,方能容納新知、新遇、新歡喜。
不予人難堪,心底便少一分愧疚;不求人好感,身上便少一分負累;保持好心情,眼前便多一分明亮;清空情緒垃圾,前路便多一分寬廣。
生活本就是一場修行,修的不是仙風道骨,而是一顆平常心。處世的態(tài)度,決定了人生的溫度與厚度。
愿我們都能在紛繁世事中,保持內心的寧靜與明亮,活得從容,過得自在。
如此,方不負此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