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明日七夕節(jié),可不一般,“二十年不遇”,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段記載,我們在《詩經》中能夠找到,雖然只有簡短的幾個字,但表現(xiàn)出來的內容卻是極為豐富的。
大概的意思是:古人七夕前后的一天夜里仰望星空,其中一人指著星空對同伴說,你看天上,那顆叫“織女”的星星呀,像個踮著腳忙碌的姑娘,一整天來來回回挪了七回位置??蓜e看她忙得不停歇,卻沒能織出半塊像樣的布帛,就像咱們對著針線忙活半天,線卻總纏在一起似的。
再看旁邊那顆“牽牛”星,亮堂堂的,名字里帶“牽牛”,可它哪會真的拉車呢?就像村里給牛起了“大力”的名字,它要是懶起來,也不肯動半步呀。
七夕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期在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這天,又名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等,源于古代勞動人民的星宿崇拜。
織女星在古代時是被視為“授時星”,古人通過它的方位變化來判斷時間流轉,安排農活兒或調整作息。比如,盛夏時節(jié)的夜里,織女星升到頭頂附近的位置。立秋之后,當“大火星”離開了一年當中的最高位,向西邊流去,璀璨的銀河縱貫夜空南北,明亮的織女星就登上了中天。
在秦朝初期的時候,七夕還不良辰吉日,是被作為禁忌日來看的。后來到了西漢的時候,七夕才逐漸成為良辰吉日,再往后,魏晉南北朝、宋代、明清就更受民眾重視了。
在舊時,七夕節(jié)這天可不只是戀人出去約會、買禮物,而是有很多習俗活動的,非常熱鬧。
比如,這天傍晚,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向織女星虔誠跪拜,乞求心靈手巧,然后拿出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對月穿針,先穿完七根針的人預示將來能成為巧手女。除此之外,還有喜蛛應巧、守夜許愿、曝書、曬衣、吃巧果、食巧飯等一些傳統(tǒng)習俗活動。
今年的七夕可不一般,“二十年不遇”,要好好珍惜一下。
因為,今年的七夕節(jié)是21世紀陽歷日期最晚的,是在8月29日這天,而本世紀最早的是在公歷7月31日,發(fā)生在2006年2044年和2082年。這樣一來,最早與最遲的七夕節(jié)在陽歷中相差30天,是不多見的歷法現(xiàn)象,可謂是“二十年不遇”。
七夕距離秋收越來越近了,同時,具體寒冷的冬天更近了一步,古代人們也會通過這天的天氣情況來判斷收成和冬天的寒冷程度。
那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下面分享幾個七月初七這天的農諺作為參考,看看是怎么說的!
一、七月初七雨淋淋,煙雨連陰十月一
這句農諺不難理解,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大意是說,如果七月初七七夕節(jié)這天下雨的話,那么就預示著后續(xù)天氣可能以陰雨天氣為主,并且,這個情況可能會斷斷續(xù)續(xù)的持續(xù)到十月初一前后。這樣一來,當年的冬天大概率可能會比較寒冷,是個冷冬。
類似的農諺還有“七月初七落一陣,冬季牛羊凍成病”、“七月初七動了流,寒冬臘月人難寧”、“雨下七月七,冬天十層衣”等,表達的都是這個意思,都是說。如果這天下雨,當年冬天多半會是個寒冬。
二、七月初七東北風,仲秋雨連添厚棉
這句農諺也不難理解,大意是說,如果七月初七七夕節(jié)這天刮東北風的話,則往往預示著接下來的仲秋時節(jié)可能會以陰雨天氣為主。這樣一來,陰雨頻繁,必然會拉低溫度,甚至出現(xiàn)氣溫驟降的情況,需要提前備好棉衣。
三、七月初七雨,牛郎織女淚漣漣;寒冬臘月雪紛紛,來年凍破磚
這句農諺表達的意思和第一句相似,用了一種夸張比喻的說法。意思是說,如果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jié)這天下雨的話,那么就預示著當年的冬天會非常寒冷,大雪紛飛,甚至都能把磚頭凍裂了。
類似的農諺還有“七夕下雨,寒冬多雪”,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也是說,這天下雨,冬天多半寒冷雪多。
四、七月初七晴,寒冬無雪冰不堅
這句農諺的意思剛好和上面幾句相反,大意是說,如果七月初七七夕節(jié)這天是個大晴天,不下雨的話,那么就預示著當年的冬天會相對暖和一些。冬天不冷,降雪少,連冰都凍不結實,說明是一個“暖冬”。
總的來說,按農諺中的說法,如果七夕這天下雨的話,那么預示當年的冬天可能偏冷。反之,則預示冬天偏暖。
不過,這些都是老的說法了,是在當時條件下總結出來的,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加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簡單作為參考即可,不能夠作為判斷天氣的主要依據。
實際上,對于古代農人來說,反而希望冬天寒冷雪多一些。因為,冬天寒冷雪多,能凍殺土壤里的蟲卵、病菌,這樣來年蟲害病害少,莊稼長得好,農民省心。
并且,冬天的雪不會融化,像“被子”保住土壤里的水分不流失,開春融化后還能滋潤土地,緩解旱情,有利于作物返青生長和早春作物播種。
此外,雪水里含的氮化物比普通的雨水里多,融化后滲入土壤(這些氮化物能被土壤吸附保存,同時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為植物可直接吸收的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等有效氮養(yǎng)分),等于給土施了一遍氮肥,讓土壤更肥沃。
所以,老話說的“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該冷不冷,難成年景”等,是有一定道理的。
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您認為古人總結的農諺有道理嗎?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