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春,貴州山區(qū),川軍四十三軍前鋒營長,氣喘吁吁跑進指揮部:"軍長,紅軍就在前面十里地,弟兄們說最多兩個時辰就能追上!"
郭汝棟放下望遠鏡,慢悠悠下令:"傳令全軍,原地扎營,埋鍋做飯!"
年輕參謀們面面相覷,老兵們卻暗自點頭稱妙。
蔣介石的緊急軍令
1934年底,蔣介石坐鎮(zhèn)貴陽,臉色鐵青。紅軍突破湘江防線后,一路西進,已經(jīng)進入貴州境內(nèi)。
薛岳的中央軍在后面追,可就是咬不住。貴州的王家烈部隊戰(zhàn)斗力太差,擋不住紅軍。
"必須調(diào)動川軍南下堵截!"蔣介石一拍桌子,立即給在四川的郭汝棟發(fā)電報。
郭汝棟接到電報時正在重慶。四十三軍剛從湖北打完仗回來,部隊疲憊不堪,正準備休整。
電報措辭嚴厲:"限三日內(nèi)率部南下貴州,配合中央軍圍剿共軍,不得有誤!"
郭汝棟心里明白,這是個燙手山芋。
紅軍戰(zhàn)斗力強悍,自己部隊去了就是送死,可不去,蔣介石那邊交代不過去。
思來想去,郭汝棟想出個辦法——去是要去的,但怎么打,自己說了算。
三天后,郭汝棟率領(lǐng)四十三軍兩萬人馬開進貴州。
部隊沿著崎嶇山路行軍,每天只走三十里。參謀長勸:"軍長,這樣走太慢了,蔣委員長那邊會怪罪的。"
郭汝棟抽著煙斗:"山路難走,部隊要保存體力。打仗不是趕集,著什么急?"
其實郭汝棟心里有本賬。
川軍是地方部隊,打一個少一個,補充困難。中央軍有蔣介石撐腰,損失多少都能補上。
自己要是傻乎乎沖在前面,部隊打光了,蔣介石不會掉一滴眼淚。
出發(fā)前,郭汝棟召集團長以上軍官開會。
會議室里煙霧繚繞,郭汝棟敲著桌子說:"弟兄們,這次南下貴州,上面催得緊。但我把話說明白,咱們川軍的命是自己的,不能白白送掉。"
一個團長問:"軍長,那我們怎么辦?總不能抗命不去吧?"
"去,當然要去。"郭汝棟瞇著眼睛,"但怎么走,走多快,什么時候打,打多狠,這些都有講究。
記住一句話——雷聲大,雨點小。明白了嗎?"
軍官們會心一笑。跟了郭汝棟這么多年,大家都知道軍長的脾氣。
郭汝棟在四川混了二十多年,從一個小排長爬到軍長位置,靠的就是這種"靈活"。
追擊路上的貓鼠游戲
1935年2月,郭汝棟部進入貴州都勻地區(qū)。這時候紅軍剛完成四渡赤水,正向南移動。蔣介石急了,一天幾封電報催促:"務(wù)必加快行軍速度,咬住共軍主力!"
郭汝棟把電報往桌上一扔,對副軍長說:"咬?。恳ё×宋覀兙统扇夤穷^了!"
部隊繼續(xù)慢悠悠地走。每到一個地方,郭汝棟都要派出大量偵察兵,美其名曰"搜集情報"。偵察兵出去一整天,回來報告:"前面二十里有紅軍活動痕跡。"
"好,全軍休整一天,等情報確實再說。"郭汝棟總能找到理由拖延。
有個年輕營長按捺不?。?軍長,我們這樣磨磨蹭蹭,上面會說我們消極避戰(zhàn)的。"
郭汝棟看了他一眼:"小子,打仗不是逞英雄。紅軍那幫人,個個都是亡命徒,真打起來,你那一營人夠他們?nèi)揽p嗎?"
老兵們都明白軍長的意思。
川軍第三師副團長奉伯常私下對部下說:"紅軍停我們就停,紅軍走了我們再跟上。每天派人問問老鄉(xiāng),打聽紅軍往哪走了,知道個大概方向,給上面寫報告就行了。"
這種"追擊"持續(xù)了一個多月。郭汝棟的部隊始終和紅軍保持著"安全距離"——不太遠,免得蔣介石說他們不賣力;也不太近,避免真打起來。
有一次,前鋒部隊真的和紅軍后衛(wèi)遭遇了。雙方打了幾槍,川軍立即后撤。郭汝棟在報告里寫:"遭遇共軍主力,激戰(zhàn)三小時,敵眾我寡,暫時后撤整頓。"
其實所謂的"激戰(zhàn)",不過是遠遠地放了幾百發(fā)子彈,雙方都沒什么傷亡。
帶隊的連長回來匯報,郭汝棟拍拍他肩膀:"做得好,下次記得多放些空槍,聲勢要大。"
有一回,蔣介石派來的督戰(zhàn)官到了軍部,質(zhì)問郭汝棟為什么行動遲緩。
郭汝棟一臉愁容:"長官,您看看我們的裝備。紅軍都是輕裝,我們拖著這么多輜重,山路又難走,實在快不起來啊。"
埋鍋做飯的玄機
1935年4月中旬,紅軍進入貴州西部山區(qū)。郭汝棟部跟在后面,始終保持著一天路程的距離。
這天上午,偵察排長跑回來報告:"軍長,紅軍主力就在前面的山谷里休息,看樣子很疲憊。我們?nèi)绻毙熊?,下午就能追上?
年輕的作戰(zhàn)參謀興奮起來:"軍長,這是個好機會!我們可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郭汝棟拿起望遠鏡,朝前面山谷看了半天。山谷兩邊都是峭壁,中間只有一條小路。
紅軍選這地方休息,肯定有埋伏。
"傳令下去,全軍原地休息,埋鍋做飯!"郭汝棟下令。
"軍長,現(xiàn)在才上午十點,吃什么午飯?"參謀不解。
"打仗是力氣活,不吃飽怎么打?告訴伙房,今天加餐,每人二兩肉!"
命令傳下去,士兵們樂壞了。行軍這么久,難得吃頓好的。炊事班忙活起來,很快炊煙四起,香味飄出老遠。
副軍長悄悄問:"軍長,真要追上去?"
郭汝棟嘿嘿一笑:"追什么追?這是做給蔣介石看的。我們'積極'追擊了,只是部隊要吃飯,總不能餓著肚子打仗吧?"
老兵們心領(lǐng)神會。大家慢悠悠地吃飯,吃完了還要"休息消化"。
等到下午三點再出發(fā),紅軍早就走遠了。
晚上宿營,郭汝棟讓參謀寫報告:"我軍奮勇追擊,與共軍激戰(zhàn)于某某山谷,因地形不利,暫時休整。"
一個老兵班長對新兵說:"跟著郭軍長打仗,最重要的不是勇敢,是聰明。硬拼硬打,死的是咱們這些小兵。軍長這招高明,既不得罪上面,又保全了弟兄們。"
當天晚上,郭汝棟把幾個心腹團長叫到指揮部。
大家圍坐在煤油燈下,郭汝棟壓低聲音說:"今天那個山谷,我看了地形,要是真追進去,就是石達開第二。紅軍不傻,故意在那休息,就是引我們上鉤。"
一個團長說:"軍長英明。我剛才讓偵察兵仔細看了,山谷兩邊確實有人影晃動,估計是紅軍的伏兵。"
"所以說,打仗不能光憑勇氣。"郭汝棟點了根煙,"蔣介石坐在貴陽發(fā)號施令,不知道前線的兇險。咱們得為兩萬弟兄的性命負責。"
各懷心思的追擊戰(zhàn)
整個1935年春天,川軍、黔軍、中央軍在貴州山區(qū)上演著一出追擊大戲。表面上圍追堵截,實際上各懷心思。
黔軍將領(lǐng)王家烈的部隊戰(zhàn)斗力最差,碰到紅軍就跑。
川軍不想當炮灰,始終保持距離。
只有中央軍薛岳、吳奇?zhèn)サ牟筷犝娲颍杉t軍太狡猾,總是打不著。
郭汝棟不是個例。川軍另一個將領(lǐng)鄧錫侯更直接,對部下說:"保持一天的距離,不遠不近。放空槍空炮應(yīng)付一下,能交差就行。"
這種"消極追擊"讓蔣介石很惱火,但又無可奈何。地方軍閥名義上服從中央,實際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蔣介石需要他們幫忙,又不能逼得太緊,怕他們反水。
5月底,紅軍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圍圈。郭汝棟松了口氣,總算不用再演戲了。部隊撤回四川休整。
兩年后,抗戰(zhàn)爆發(fā)。
郭汝棟率部參加淞滬會戰(zhàn),這回是真刀真槍地干。
在大場防線,四十三軍第二十師與日軍血戰(zhàn)七天七夜,傷亡過半。
郭汝棟因勞累過度病倒,不得不辭去軍職。
1952年,郭汝棟在重慶病逝。
臨終前對兒子說:"我這輩子打過很多仗,有些該打,有些不該打。追紅軍那次,幸虧沒真打,不然良心不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