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優(yōu)質好文激勵計劃#
當年美軍遺棄的破銅爛鐵,如今竟成了菲律賓的"圣物",在中國領海上賴了9000多天。
面對中方25艘艦船的鐵桶包圍,艦上士兵已斷糧99天生死一線,菲軍司令卻在此時放話威脅開戰(zhàn)。
是什么給了破船叫板的勇氣?這出荒誕鬧劇的背后,究竟藏著什么盤算?
破船對陣25艦,菲律賓哪來這份底氣
南海仁愛礁上演了一出現代版螞蟻撼樹。8月22日,中國海警局發(fā)言人甘羽發(fā)布消息,菲律賓非法坐灘的"馬德雷山"號再次挑釁中方執(zhí)法船。
從中方公布的現場視頻可以看出,這艘銹跡斑斑的破船釋放了兩艘小艇,以極其不專業(yè)和危險的方式沖向正在巡邏的中國海警船。菲方此舉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制造碰瓷挑釁。
中方理所當然對其進行了管制和驅離。說起來,這種小把戲在南海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這回的背景不太一樣。
據菲方報道,從8月20日開始,來到仁愛礁海域的中方艦船越來越多,目前已經達到25艘的規(guī)模。包括5艘海警船、9艘海上民兵船和11艘剛性船體沖鋒艇,而且很多沖鋒艇上還裝了重機槍。
從現場照片中,還能看到中方的一架直升機和一架無人機在空中盤旋?!秮喼迺r報》報道稱,中方海警和民兵的艦船已經逼近坐灘軍艦約50米的地方。這個距離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鐵桶合圍。
中方正在開展多頻次、高強度的盤旋、攔截和水炮操演等行動,疑似對菲方的補給通道進行封控演練。面對如此壓倒性的實力對比,菲方不但沒有收斂,反而選擇了更加激進的表態(tài)。
8月22日,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長布勞納公開警告中國,如果中方試圖強行登陸"馬德雷山"號,菲方將根據制定的交戰(zhàn)規(guī)則下令軍隊開火。
更離譜的是,他還聲稱如果有人因此死亡,哪怕只有一人,或者中方強行拖走坐灘軍艦,這將被視為總統(tǒng)馬科斯設定的"開戰(zhàn)紅線"。
一艘隨時可能解體的廢船,對陣25艘現代化艦船,菲律賓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美軍廢船賴了25年,這出戲該落幕了
要搞清楚菲律賓的底氣,得先說說這艘破船的來龍去脈。"馬德雷山"號的前身是美國在二戰(zhàn)期間建造的542級坦克登陸艦,1944年正式服役。
1976年,這艘老舊軍艦被美國轉交給菲律賓,菲律賓海軍將其重新命名為"馬德雷山"號。到了1999年5月,一個讓人憤怒的時間節(jié)點出現了。
就在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轟炸的第二天,菲方認為侵占仁愛礁的機會來了。他們將這艘已經失去動力的破船直接拖到仁愛礁西北角,以漏水"擱淺"為借口,賴著不走了。
這種乘人之危的卑劣行徑,在現代國際關系史上都極為罕見。從那時起到現在,這艘破船已經在中國領海上非法停留了9000多天。
經過20多年的日曬雨淋、海水侵蝕,加上菲方多次使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加固,它已經跟礁石"融為一體"。說是廢船都算抬舉,現在更像是一堆海上垃圾。
更諷刺的是,這20多年里,中方從人道主義角度考慮,允許菲方定期向艦上駐守人員運送生活物資。包括淡水、蔬菜、水果、燃料等,但不允許運送加固的建筑材料。
菲方每次執(zhí)行"運補任務"前,都需要提前向中方通報并接受現場核查。這本來是一個"臨時運補協議",體現的是中國作為大國的克制和善意。
但菲方經常違反協議要求,在生活物資中違規(guī)夾帶建材,甚至考慮向坐灘軍艦空投水泥。據中國海警局公布的消息,從2024年6月17日到2025年5月20日,中方允許菲方運送補給共9次。
菲方平均40天左右進行一次,最長時間間隔不超過62天。但自今年5月16日最后一次運送補給至今,已經過去了99天時間。
按照正常的物資消耗邏輯,艦上的糧食、淡水、藥品等關鍵物資早已瀕臨耗盡。艦上士兵甚至面臨斷糧的風險,生存狀況堪憂。
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下,菲律賓沒有選擇通過外交渠道協商解決,反而試圖通過"放狠話""搞碰瓷"的方式施壓。
能滅不滅才叫實力,中國亮出真功夫
面對菲方的無理威脅,中國展現的是什么?是有理有力有節(jié)的大國風范。這次中方出動的裝備規(guī)模確實讓人印象深刻,25艘各類艦船形成的包圍陣勢,展現了中國海上執(zhí)法力量的系統(tǒng)性建設成果。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硬殼式快艇直接架設了重機槍,這釋放的信號已經十分明確。中國已經做好了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從技術層面看,中方這次亮相的裝備確實有看點。
旋戈-36垂直起降無人機采用了整機偏轉技術,混合動力系統(tǒng)讓它的飛行風險更小,在狹小空間和復雜地形中有極強的適應力。
直-8直升機配置了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tǒng),新增組合導航、綜合顯示等功能,對復雜海上情況有很好的適應能力。這些裝備的出現,再加上無人裝備母艦也亮相南海,菲律賓面臨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中國為什么沒有直接動手?從技術層面說,將"馬德雷山"號拖離仁愛礁確實面臨難題。
這艘船在礁上"坐灘"9000多天,船體底部早已與礁石緊密嵌合,部分船身甚至深深陷入礁盤之中,嵌入深度達到數米。
如果強行拖曳,可能導致船體瞬間解體,船上的燃油、金屬廢料等污染物會大量泄漏,對仁愛礁周邊的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毀滅性打擊。
中方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維護主權的同時,同樣重視海洋生態(tài)的保護。
從政治層面看,菲方早已將"馬德雷山"號打造成"民族圖騰",中方若貿然采取強硬手段,極有可能被菲方政客利用,煽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甚至為外部勢力介入南海問題提供借口。
這就是大國智慧和小國投機的根本區(qū)別。中國考慮的是長遠和全局,菲律賓想的只是眼前的政治利益。從國際對比來看,美國處理類似爭議時從來不會有這種顧忌。
但中國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徑,這條路徑叫做"戰(zhàn)略定力"。正是這種定力,讓中國在南海爭議中始終占據道德制高點,也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一個負責任大國應該有的樣子。
小國挑釁大國的下場,歷史早有答案
菲律賓這種挑釁行為的背后,其實有著更深層的地緣政治邏輯。馬科斯政府為什么敢如此強硬?說白了還是得到了美西方國家的支持和慫恿。
在馬科斯政府上臺后,菲律賓持續(xù)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在過去幾年的美菲聯合軍演中,美國將南海島礁列入演練范圍,承諾會在必要時刻為菲律賓提供援助。
但有意思的是,美國也給自己留了一條后路,即未承諾直接軍事介入。換句話說,未來怎么援助美國自己說的算,解釋權在美方手上。這種虛實并存的"盟友關系",讓菲律賓產生了錯誤的安全感。
但歷史告訴我們,小國依附大國挑釁另一個大國,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被拋棄。當年的南越政權如此,今天的菲律賓恐怕也難逃這個規(guī)律。從菲律賓內政來看,馬科斯的處境其實很不妙。
因為爭奪財政大權,馬科斯與參眾兩院的關系鬧得很僵。而且,一名協助逮捕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的警察,最近被菲法院以"涉嫌網絡誹謗"發(fā)出逮捕令。
更要命的是,馬科斯的最大對手,菲律賓副總統(tǒng)莎拉·杜特爾特的彈劾決議被駁回,她競選下一任總統(tǒng)已經無障礙。這些情況讓馬科斯在國內面臨巨大壓力,他需要通過對華強硬來轉移國內注意力。
但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從更大的歷史視角看,菲律賓現在處在一個重大的歷史關口。如果繼續(xù)充當美國的棋子破壞南海和平穩(wěn)定,只會將自己拖入戰(zhàn)爭的泥潭。
相反,如果能夠理性看待中菲關系,積極推動對話談判,菲律賓完全可以在中國的發(fā)展中獲得更多機遇。
畢竟,對于菲律賓這樣的小國來說,與鄰近的大國保持良好關系,遠比充當遙遠霸權的馬前卒更有意義。就像網上那句話說的:"菲律賓,離中國也不遠嘛!"
這句話看似輕松,實際上點出了地緣政治的基本常識。鄰居的感受,遠比遠方朋友的承諾更重要。中國展現出的戰(zhàn)略定力和大國智慧,正在重新定義大國處理周邊爭議的模式。
這種"實力與克制并舉,原則與智慧并存"的模式,將成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范式。而那些試圖挑戰(zhàn)這種模式的投機行為,注定只會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結語
海上那艘破船,承載不了菲律賓的野心,也改變不了南海的歸屬。隨著實力天平的進一步傾斜,南海爭議終將回歸理性和法理軌道。
面對大國處理爭議的智慧與定力,你覺得這種模式能否成為國際關系新范式?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