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大學同學,畢業(yè)后順利入職一家知名企業(yè),當時我們都艷羨不已。
沒想到,最近他被辭退了。
他過去是個實干派,工作拼命,一絲不茍。
這些年,他自認為做出了一點成績,便心安理得躺在功勞簿上開始混日子。
每天上班時間上網(wǎng)、喝茶、閑聊,工作懶懶散散,只出工不出力。
老板心知肚明,擔心帶壞風氣,決定拿他開刀,辭退了他。
在職場,有不少這樣的老油條:
每天卡點上下班,把公司當成養(yǎng)老院,任務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偷懶絕不干活。
短期來看,談笑、摸魚間就把工資拿了,身心愉悅、修身養(yǎng)性,是極聰明的活法。但從長遠來看,那些老油條親手把自己能力的天花板釘死了,把未來的路走窄了。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迅速變成職場老油條。
01
周鴻祎說:給別人做事,做成了能獲得很多經(jīng)驗,做不成也不損失什么,在公司混日子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生命。
深以為然。
人生最不劃算的事,就是在工作中當老油條混日子,看似安逸,實則會毀掉你的一生。
我有個從事建筑行業(yè)的朋友,一直沒什么事業(yè)心,工作做得不好不壞,雖挑不出毛病,但也毫無嘉獎之處。
每天除了坐在電腦前機械地畫圖,分外的活一點不干,到點就下班回家。
論資歷他不算短,業(yè)務能力卻始終在原地踏步。
后來,他索性把手里的活都安排給下面的人,自己既不檢查,也不指導,純粹當個傳話筒。
這幾年建筑行業(yè)不景氣,公司經(jīng)營陷入困境,連工資都難以按時發(fā)放。
他也不敢貿(mào)然辭職,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只能在焦慮中煎熬度日。
蔡康永曾說過:當你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是在殺人,你不小心,殺了你自己。
有些人消極怠工,對工作敷衍了事,甚至嘲諷那些努力工作的人,那么賣力,和我拿的不還是差不多的工資。
其實,這些人不明白的是,表面上他看似是賺了,但他荒廢的是自己最美好的年華,輸?shù)舻氖钦麄€職業(yè)生涯。
作家李尚靜畢業(yè)時,辦公室有個工齡十年的同事老王。
老王工作上今天重復著昨天,沒有想法,沒有活力,給多少工資就干多少活。
每天上班匆匆完成手頭的工作后,就開始刷微博,刷知乎,打開微信和朋友閑聊。
前些年,公司進行部門調(diào)整,考慮到老王這個崗位沒有收益,公司決定給他補償金勸退。
被開除后,老王出去找工作,發(fā)現(xiàn)技能早已退化,加上年齡劣勢,連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
在職場混日子,你要么有關系,要么有家底,否則是沒有出路的。
今天偷的懶,都是明天要還的債。
這些年來,我目睹了太多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因為貪圖安逸親手斷送了自己的職業(yè)前程。
真心勸你別在職場活成老油條,別讓眼前這點偷來的安逸,慢慢蛀空你的能力,最后在社會上寸步難行。
02
作家王耳朵有位表叔是80年代為數(shù)不多的大學生,畢業(yè)時進了國有紡織廠。
當時紡織屬于壟斷行業(yè),旱澇保收,福利待遇很好。
剛上班時,他也曾懷揣著對工作的滿腔熱忱,一心想要做出點成績來證明自己。
可時間長了,他漸漸安于現(xiàn)狀,不再精進技藝、鉆研業(yè)務,一張報紙一杯茶一混就是一天。
隨著市場經(jīng)濟放開,民營企業(yè)涌入,他們紡織廠面臨破產(chǎn),他也失了業(yè)。
三十出頭的他,沒有一技之長,每份工作都做不長久,最終只能靠打零工勉強維持生計。
這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好事,你選擇了安逸與舒適,危機就會悄然而至。
職場不是游樂場,而是練本事的角斗場。
在工作中敷衍度日的老油條終會明白,眼前這顆裹著糖衣的毒丸,甜在當下,苦在余生。
博主@謝松是一位四十歲的大齡程序員,他在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負責維護數(shù)據(jù)庫。
公司事情不多,技術要求也不高。天天上班盼下班,拿工資沒活干,偶爾寫點程序。
前兩年公司效益不好,失業(yè)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找不到工作。
作為程序員,他只會寫點簡單的程序,沒做過數(shù)據(jù)庫優(yōu)化;對許多軟件只是略懂皮毛,遠達不到精通的程度。
他追悔莫及,在上家公司工作期間,有大把時間可以鉆研技術、精進專業(yè),當時的他只想著渾水摸魚了。
馬斯克說過:我可以容忍努力但成效一般的人,但絕不容忍那些故意低效且死不悔改的人。
同樣是每天上班8小時,有人快速成長、升職加薪,年紀輕輕當上公司高管,有人卻只漲工齡不長本事,面臨失業(yè)危機。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學歷高低、資歷深淺,而是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
工作像一面鏡子,你放棄它,就是放棄了自身的成長;你糊弄它,就是在糊弄自己的人生。
03
看過一句話:不喜歡的工作就堅決、趕快離開,待在公司就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
一位名叫@lion的外企高管分享,他工作十余年,換了3個平臺,無論在哪里工作,他做事永遠積極主動,從不怕吃虧。
“我干任何一份工作首先考慮的是,通過這份工作我能學到什么東西。”
正是這樣的心態(tài)帶著他一步步從基層爬到了高層。
職場中,不少人選擇避重就輕,只做分內(nèi)之事,生怕多做一點就吃了虧。
其實,你多做的每一件事,都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演員金靖在一檔節(jié)目中分享過一位實習生因為買盒飯被領導發(fā)掘出來的故事。
這個實習生當時在央視實習,節(jié)目組請來了很多老藝術家,大家吃飯忌口各不相同。
實習生在給大家訂盒飯的過程中,記住了每位藝術家的喜好,之后根據(jù)每個人口味,分配了屬于各自的特殊盒飯。
節(jié)目結束后,老藝術家們記住了她,有意無意在領導面前夸她,這才引起了領導的注意。
她非常有責任心,干活兒從不挑三揀四,交給她的任務,從來不會說自己不會做。
當時央視在人才招聘方面收緊了政策,轉(zhuǎn)為正式編制的難度大幅提升。
周圍的朋友都調(diào)侃說:你一個編外人員還搞得自己每天勁兒勁兒的。
可她并不關心身份如何,依然主動申請出差,她更看重的是自己能不能學到東西。
后來,這位實習生成了央視制片人,再后來她從央視離職加入愛奇藝馬東團隊。
這個實習生的名字叫牟頔。
她是馬東米未傳媒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推出了《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等一系列火爆節(jié)目。
從打工到創(chuàng)業(yè),二十多年的職場生涯中我閱人無數(shù),深刻認識到有兩種人注定一事無成。
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會主動做事的人;另外一種人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
那些不需他人催促,就能主動做事的人,終將有所成就。
無論你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工作,都請你記?。耗悴皇窃诮o別人打工,你是在為自己工作。
多接幾個項目,多畫幾張圖紙,多做幾份PPT都能學到東西。
你學到的東西和你得到的價值,任何人都剝奪不走。
知乎上有個提問:什么是對職場人的最高評價?
其中一個回答深得我心:除了“夠?qū)I(yè)”,另一個應該是“沒有混日子”。
有句話說得好:混日子者看鐘表,成長者看復利曲線。
認真負責的人,他清楚自己的目標,絕不會在工作中得過且過、敷衍了事。
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努力一點,再過五年、十年,你會感謝今天發(fā)狠的自己。
點個贊吧,工作中不當老油條,這是對自己最起碼的要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