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風起云涌。2027年總統(tǒng)大選尚未拉開帷幕,輿論已沸騰。根據德國權威民調機構Infratest dimap在2025年8月發(fā)布的最新調查,超63%的受訪者認為德國需要一位“能夠跨越黨派,凝聚社會”的新總統(tǒng)。數據背后,是德國社會對治國智慧和大國掌舵者的極高期待。
默克爾是否復出,馮德萊恩會否參選,已經成為德語世界最熱門的政壇話題。每一次表態(tài),都牽動著歐洲的未來走向。
女總統(tǒng)之爭,時代在呼喚誰
德國總統(tǒng),雖然是“虛位元首”,卻是德國國家形象和價值觀的最高象征。2027年大選,原本被視作一次常規(guī)權力更替,卻因馮德萊恩與默克爾兩位女性的潛在對峙,格外引人關注。
馮德萊恩,歐盟委員會主席。2024年底,她剛剛獲得連任,任期延至2029年。她曾是德國首位女性國防部長,掌舵歐盟期間,力推綠色新政和對烏克蘭援助。許多歐洲媒體分析,馮德萊恩具備極強的國際治理能力,歐盟內部對她的執(zhí)政風格褒貶不一。2025年初,《圖片報》爆出馮德萊恩可能競選總統(tǒng)的消息,柏林政圈一時風聲鶴唳。
默克爾
默克爾,16年總理生涯,被譽為“歐洲定海神針”。她掌控歐債危機、難民潮,化繁為簡,平衡各方利益,在德國和歐盟內部積累了難以撼動的威望。卸任三年,始終保持低調,沒有卷入任何黨派紛爭。2025年5月,德國最大日報民調顯示,默克爾如復出,擁有74%的“跨黨派信任度”,遠超同臺競爭者。
馮德萊恩的名字一度高居總統(tǒng)候選人之列。聯邦議院最大黨聯盟黨(CDU/CSU)內部,多次傳出默茨總理希望提名她的消息。馮德萊恩本人的政治履歷、國際影響和女性身份,令外界一度看好她能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tǒng)。
但現實遠比劇本復雜。默克爾的陰影始終橫亙在前。德國媒體一針見血:如果默克爾復出,沒人能與之抗衡。馮德萊恩深知這一點。
柏林權力博弈,誰能笑到最后
總統(tǒng)席位爭奪早已不只是個人奮斗,背后是黨派、利益集團、社會各階層力量的博弈。2025年德國《明鏡》周刊記者深入報道,聯盟黨高層一度分裂:一派支持馮德萊恩,另一派則私下力邀默克爾出山。
默克爾和馮德萊恩
綠黨、社民黨等反對派則更傾向于聯手推舉默克爾。理由簡單直接:默克爾能代表多元德國,擁有足夠的國際資本,能在動蕩的歐洲格局下穩(wěn)住陣腳。2025年6月,一份德國議會內部草案流出,明確提出“總統(tǒng)人選需具備全國性號召力及危機時期跨黨溝通能力”,這幾乎就是為默克爾量身定制。
默茨總理2025年8月在政府開放日公開表示:“德國是時候迎來首位女性總統(tǒng)?!钡麤]有點名支持誰。德媒普遍認為,默茨既想借馮德萊恩的國際聲望提升聯盟黨形象,又不得不顧忌默克爾巨大的社會影響。
默茨
馮德萊恩一度陷入兩難。辭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意味著放棄歐洲舞臺的權力高地。更現實的壓力在于,如果默克爾出山,無論黨內黨外,馮德萊恩都難以撼動其地位。2025年8月,馮德萊恩發(fā)言人正式對外宣布:她無意參選德國總統(tǒng),理由是要完成歐委會的任期。但德國政界普遍認為,這只是“最體面的退出理由”。
民意風向,誰是“全民總統(tǒng)”的最佳人選
德國社會對總統(tǒng)人選的關注從未如此高漲。2025年8月,德國ZDF電視臺民調顯示,61%的受訪者希望總統(tǒng)“脫離黨派束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象征。默克爾的名字多次高居榜首,馮德萊恩則排在第三。
默克爾
德國總統(tǒng)選舉制度決定了跨黨派妥協的重要性。總統(tǒng)由聯邦大會選舉,議員和各州代表共同投票。默克爾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她曾與各黨派合作無數次,熟悉妥協之道。2017年,她親自推動聯盟黨放棄自家候選人,力挺社民黨籍施泰因邁爾勝選。這種“超脫黨派”的政治智慧,被德國社會各界高度認同。
馮德萊恩雖在歐盟大舞臺上表現突出,綠色新政、對烏克蘭援助都獲得歐洲主流媒體肯定。但在德國本土,她的形象并不穩(wěn)固。擔任國防部長期間,德國軍隊改革未見起色,采購丑聞頻發(fā)。新冠疫苗采購階段,因分配和價格問題,被批評“未優(yōu)先考慮德國利益”。2025年德國電視一臺(ARD)分析指出,馮德萊恩的民意支持率在德國中部和西部城市較高,但在東部和南部地區(qū)則明顯偏低。
2025年,德國社會出現了對“國家凝聚力”極強的總統(tǒng)人選的需求。默克爾的跨黨派認可度,成為馮德萊恩難以逾越的門檻。
未來格局,德國政壇棋局未定
2027年大選遠未到來,局勢卻撲朔迷離。德國聯邦議院現有最大黨聯盟黨(CDU/CSU),理論上有權主導總統(tǒng)人選。但德國選擇黨(AfD)支持率正在上升。2025年8月路透社報道,選擇黨支持率已逼近20%,成為聯邦議院內第三大黨。多家智庫警告,若聯盟黨內部無法統(tǒng)一,未來總統(tǒng)提名或被選擇黨左右。
現任德國總統(tǒng)
綠黨、社民黨等反對派則把默克爾視作“最佳共識人選”。2025年夏,綠黨聯邦議會黨團主席公開表態(tài):“默克爾的回歸能讓德國在全球危機中找到穩(wěn)定錨點。”社民黨高層也表示,愿意與聯盟黨協商,支持默克爾成為“全民總統(tǒng)”。
馮德萊恩的選擇更像是一次理性撤退。作為德國少有的女性高官,她的國際形象已無須再靠總統(tǒng)職位加持。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席位,仍是她推動歐洲一體化和綠色轉型的前沿陣地。
2025年8月,德國《世界報》專欄作家分析,馮德萊恩主動放棄總統(tǒng)之爭,是對德國社會民意的尊重,也是對默克爾跨黨號召力的清醒認知。未來三年,德國政壇仍有諸多變數:聯盟黨是否能團結一致、默克爾是否真愿復出、選擇黨會否突破現有格局,都是未知數。
參考資料:馮德萊恩將參選德國總統(tǒng)?歐盟發(fā)言人回應
2025-08-28 14:40·環(huán)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