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盤雞蛋里的兩種人生
8月26號西安那家酒店的早餐區(qū),監(jiān)控鏡頭記下了段讓人咋舌的事!
你敢信嗎?有人帶著孩子吃自助,想把雞蛋打包被拒后,居然端來一整盤雞蛋,一個個捏碎,蛋液淌得滿桌都是。穿條紋T恤的女人捏雞蛋時,臉都擰著,像是要把火氣全撒在蛋上。
旁邊她女兒睜著眼睛看,那眼神不是怕,是懵??赡苓@孩子還想不明白,好好的雞蛋為啥要毀掉。
鄰桌的老太太倒成了鮮明對比。白襯衫掖得整齊,頭發(fā)挽在后腦勺,看女人拿雞蛋時就時不時瞅一眼。等看到捏雞蛋,她坐不住了,輕聲勸:“吃多少剝多少,別浪費啊。”換來的是女人不耐煩的回懟。可老太太沒走,就坐在那嘆氣,眼神盯著那桌狼藉,不是生氣,是疼那幾顆被糟踐的雞蛋,也疼這事里的荒唐。
這段視頻一出來,網(wǎng)上立馬炸了。大家給那女人起了個“捏蛋姐”的名,越傳越廣,她之前在社交賬號上的樣子也被扒了出來——那些配著“詩和遠方”文案的自拍,現(xiàn)在再看反而有點諷刺。照片里她笑得多甜啊,跟捏雞蛋時的粗魯比起來,像兩個人。
反觀老太太,火的不是她的衣服,是她起身繞開蛋液的那一下。我忽然想起我外婆,每次吃飯都要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撿起來,說“清潔工擦著費勁”。老太太也一樣,她沒想著“教育”誰,就是本能地體諒別人——說白了,她的體面不是裝的,是過日子攢下來的。
其實捏蛋姐這事不是獨一份,你去自助餐沒見過嗎?有人總把盤子堆得冒尖,好像堆得越高越“值”,最后吃不完全剩下。為啥會這樣?可能是心里總揣著“不吃虧”的念頭,覺得“我付了錢,帶點走怎么了”。酒店之前估計也忍過類似的事,這次敢放監(jiān)控,未必是想搞大,或許就是實在咽不下這口氣——總不能看著好好的東西被這么糟踐。
有人說老太太“多管閑事”,可我覺得,她那聲勸比啥都有分量。不是因為她“站在道德高地”,是因為她沒帶火氣,就只是心疼糧食。網(wǎng)上有20多萬條留言說“想成為這樣的老太太”,有人還翻出了她的同款白襯衫,穿在身上拍視頻,說“這叫歲月不敗優(yōu)雅”。其實哪是襯衫優(yōu)雅啊,是穿襯衫的人心里有分寸——面對不占理的人,沒跟人吵,也沒當看不見,這份克制,比啥都難得。
最讓我揪心的還是那孩子。她看著媽媽捏雞蛋的眼神,比任何說教都管用。6歲前的孩子學東西快得很,不是學“不能浪費”的道理,是學爸媽怎么待人接物。媽媽今天能為了打包被拒就毀雞蛋,孩子以后會不會覺得“不高興就能隨便發(fā)脾氣”?這可比浪費幾顆雞蛋嚴重多了。反倒是老太太,她沒跟孩子說一句話,可她那聲勸、那聲嘆氣,說不定比媽媽的行為更能留在孩子心里——原來有人會為了不浪費站出來,原來被懟了也可以不生氣。
有人說“不敢當場勸,怕被懟”,這我能理解。不是每個人都有老太太那股穩(wěn)勁兒,怕惹麻煩是人之常情。但至少別跟著浪費,別覺得“別人都這樣”就無所謂——說白了,文明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自己心里的那點分寸。你少拿一雙用不上的筷子,勸朋友“少點一個菜”,這些小事看著不起眼,攢起來就是規(guī)矩。
現(xiàn)在網(wǎng)上還在吵,有人罵捏蛋姐,有人夸老太太。等這股熱乎勁過了,再想起這事,你會不會突然想起自己某次在餐廳的舉動?是多拿了一盒酸奶,還是勸過同事別把沒喝完的飲料隨手扔了?
其實哪有什么“人設”經(jīng)得住看啊,濾鏡里的精致會掉,可心里的分寸不會。就像老太太頭發(fā)上的那點陽光——不是美顏調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照在身上的,看著就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