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客家人將中原文明的火種帶進贛南群山,在與當(dāng)?shù)鼐用竦娜诤现校惑缫簧酪煌唛?,?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從餐桌上的煙火氣到身上的藍布衫,從屋檐下的安居夢到口耳相傳的俗語智慧,客家文化的生命力在衣食住行中綿延不絕。
山野之味,炊煙生智慧
八月的熱浪蒸騰著大地最后的暑氣。在贛州的街巷里,大大小小的客家菜館每日食客盈門。廚師楊師傅熟練地將調(diào)料倒入鍋中,隨之蓋上鍋蓋?!叭u是最廣為人知的客家菜之一。所謂‘三杯’,即一杯醬油、一杯茶油(或食用油)、一杯米酒,烹制時不加水,全靠這三杯調(diào)料將雞肉燜熟。它是客家人待客的頭等大菜?!睏顜煾到榻B,在客家人的飯桌上,還少不了清香四溢的擂茶、濃情深蘊的米酒、肥而不膩的荷包胙、懷鄉(xiāng)念祖的釀豆腐……
客家飲食文化與其生存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由于地處山區(qū),客家菜講究就地取材,用料突出主料,講求酥軟香濃,尤其注重火功,以炒、燉、煲、釀見長,形成了“無菜不能釀,無地不曬腌,萬物皆可蒸,米粉繞鄉(xiāng)愁”的烹飪哲學(xué)??图也丝谖镀?,注重“肥、咸、熟”,民間甚至有“配菜麻麻達達,味道咸咸辣辣,形象糊糊借借”的俗語形容。
客家人遇紅白喜事宴請客人,不論哪種筵席都要吃“四盤八碗”。春節(jié)親友拜年,用臘肉等美食招待。連裝食物的器物也有規(guī)定,如酒龍盤,五個格子稱五子登科,九個格子稱九龍戲珠,十三個格子稱十三太保。不同的節(jié)日有特定的食物,富含寓意。如過年吃釀豆腐、臘味,寓意“招財進寶”;中秋吃花生、月餅,寓意“多子多福”;婚宴必有紅棗蓮子湯,寓意“早生貴子”。
藍衫經(jīng)緯,素布載風(fēng)華
贛南客家服飾的形成可追溯至宋代,在流變中相繼吸收了中原“唐裝”和贛南畬族、瑤族等土著服飾特點。贛南客家服飾主要包括衣、褲、鞋、帽等,尤以客家藍衫、圍裙、冬頭帕、吉祥肚兜、吉祥童帽等為典型代表。其制作原料就地取材,以贛南生長的苧麻、葛草、藍靛等植物為主,顏色多以黑、白、藍為主色調(diào),成就了樸素大方、實用耐穿的特質(zhì)。
走進江西客家博物院,可見客家服飾的獨特形制。客家藍衫即大襟衫,因其用藍靛染成藍色而俗稱“藍衫”。常見的客家藍衫整體較為寬松,袖圍和胸圍寬闊,呈現(xiàn)“平直寬大”的結(jié)構(gòu)特點,衣襟彎曲向右開口一直延伸至右腋下,然后順著肋邊與小襟重疊扣合。
“舊時客家人無論男女都要參與田間勞作,如插秧、挑擔(dān)等,寬大的衣擺可以在工作時往上卷一截扎住,極為便利?!苯骺图也┪镌褐v解員羅芳介紹道。
客家服飾還擅長運用紋樣表達美好寓意。許多兒童服飾上巧妙運用人物、花鳥、動物、文字等,通過借喻、比擬、雙關(guān)、諧音、象征等多種手法創(chuàng)造出圖案與寓意的完美結(jié)合。
“例如童帽中的獅子、老虎等猛獸是長輩對兒童長大后能有所成就的殷切盼望,衣飾中的梅、蘭、竹、菊、蓮等則寓意穿著者能有冰清玉潔的品格等等?!绷_芳說道。
圍屋之下,家堡兩相安
客家民居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即廳屋組合式民居和圍屋民居。
初秋時節(jié),石城縣琴江鎮(zhèn)大畬村的荷塘尚有零散盛開的荷花。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下,一座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南廬屋靜靜地述說著歷史。
南廬屋又稱“黃氏屋”,系清乾隆年間富商黃聲遠所建。南廬屋有五進廳堂,正廳分為上、中、下三廳,每廳有一天井相隔。屋外有大院、池塘、園圃,占地面積1萬余平方米。
“南廬屋采用天井式磚木建筑,封閉式結(jié)構(gòu),是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碑?dāng)?shù)刂v解員溫蘇婷稱,“受客家風(fēng)俗影響,全屋天井很多,大大小小加起來有21個。下雨時,屋頂?shù)乃涞教炀畠?nèi),又通過天井周圍的水枧流入陰溝,排到屋外的月牙形池塘內(nèi),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肥水不外流’?!?/p>
圍屋是古代客家民居的重要建筑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體,集實用與美學(xué)于一體。在贛南地區(qū),現(xiàn)存500余座圍屋,其中龍南市便有376座。這些圍屋中保存相對完整的有龍南市的關(guān)西圍屋群、燕翼圍、粟園圍、漁仔潭圍和烏石圍,全南縣的雅溪圍屋群,定南縣的虎形圍和明遠第圍,安遠縣的東生圍屋群等。
在粵贛閩三地,圍屋的形式與稱謂有一定的差異。客家贛南以方圍為主,客家閩西以圓圍為主,客家粵東以圍龍屋為主。贛南客家人則以走出山林為榮,為了顯富,又為了防劫,多在平疇上擇一闊地,憑空矗起城堡式的圍屋——方圍。
圍屋最大的特點是“防御性”,其外表沒有復(fù)雜的裝飾但是完善的防御體系、固若金湯的結(jié)構(gòu),令人感到有一種威懾力。門是圍屋防衛(wèi)的重點所在,因此門墻都特別加厚。圍屋的另一特點,就是“聚合性”,這表現(xiàn)在房間朝向內(nèi)庭,圍屋內(nèi)居住的居民都是同一祖先的后裔,圍內(nèi)人相見,互以宗親長幼相稱。聚族而居,不離不棄,這是客家圍屋的重要人文特征客家圍屋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它不僅是舊時客家人安身立命的美麗家園,也是如今客家人精神依托的重要所在。
來源:江西晨報
記者:張靜
編輯:馮智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