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歸隊》里湯德遠躲著老山東、不肯歸隊那段,不少人覺得他是怕了、不想再打了。可直到肖鐵林說出他和湯家的舊恩怨,才明白湯德遠的“躲”,根本不是慫,是被親情和愧疚捆住了手腳。
其實湯德遠和肖鐵林的關系,不光是老相識,背后還藏著一條人命的糾葛。肖鐵林四歲那年,跟湯德遠的哥哥去河邊玩,倆人都掉進了冰窟窿。當時湯德遠的爹趕過來,先把肖鐵林救了上來,可湯德遠的哥哥卻因為耽誤了時間,沒救回來。從那以后,肖家就一直記著“欠湯家一條命”,肖鐵林也從小被灌輸要報答湯家。
后來日本人占了東北,倆人走了完全不同的路:湯德遠去參加抗聯(lián)打鬼子,肖鐵林則靠著給日本人做事,換得一家平安。但肖鐵林沒忘報恩——這些年湯德遠在外打仗,家里父母過得難,都是肖鐵林主動幫襯:湯父腿被黑熊傷了,他立馬找郎中、掏醫(yī)藥費;湯家缺吃少穿,他也常去接濟。
這次湯德遠從勞工營逃出來,也是肖鐵林救的。當時湯德遠想帶勞工營所有人一起逃,可肖鐵林怕動靜太大被日本人盯上,不僅自己要遭殃,還會連累湯家,只能把湯德遠打暈綁走,先保他一個人的安全。
可湯德遠回家后,心里只剩復雜:一方面,他恨肖鐵林幫日本人做事,倆人“道不同”;另一方面,他看著家里的樣子,又沒法不心軟——之前離開家時,父母還好好的,現(xiàn)在父親臥床、母親眼睛都瞎了,這些年全靠肖鐵林照拂。他自己在外“保大家”,卻把“小家”扔給別人,這份愧疚壓得他喘不過氣。
更讓他糾結的是父親的想法。湯父本來就反對他參加抗聯(lián),現(xiàn)在兒子好不容易回來,干脆勸他跟著肖鐵林干——不用再打仗,還能賺錢養(yǎng)家。湯德遠嘴上說“再也不摸槍了”,其實是看著父母的處境,沒法再狠心轉身離開。
所以老山東來找他時,湯德遠才躲著不見。不是他忘了抗聯(lián)的使命,是父母成了他最大的軟肋:他怕自己一露面,就會被老山東的“大義”推著歸隊,可他實在放不下臥床的父親、失明的母親;可要是真的拒絕歸隊,又覺得對不起戰(zhàn)友、對不起抗聯(lián)的信念。
最后湯德遠偷偷去元寶鎮(zhèn),給老山東點了一碗熱面,這其實是他最后的“妥協(xié)”——既沒違背對父母的承諾,也沒完全斷了和戰(zhàn)友的情分。
說到底,湯德遠的“躲”,是普通人在“大家”和“小家”之間的兩難。他不是沒擔當,是擔當太重,一邊是國家大義,一邊是至親安危,怎么選都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