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俄烏戰(zhàn)場還在膠著,歐洲能源市場卻被“友誼”輸油管道的事情攪得一團糟。一邊是烏克蘭用無人機打俄羅斯煉油廠和能源設施,另一邊是俄羅斯通向歐盟的石油管道被炸,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油站老板直接急了。歐洲政壇的氣氛,比基輔的防空警報還緊張。烏克蘭這時候還想著進歐盟?恐怕連門檻在哪都找不到了。
先說新聞。8月27日,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在視頻講話里公開說,他要和美國代表團在紐約見面,談烏克蘭的安全和軍援。可前一天,俄羅斯國防部宣布自家“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夜襲烏克蘭軍工廠,烏克蘭那邊也承認打擊了俄羅斯好幾個煉油廠和重要設施。重點在于,烏克蘭用無人機襲擊了“友誼”輸油管道,結果俄羅斯對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石油輸送一下子斷了。
這下真出事了——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直接寫信給特朗普抱怨,斯洛伐克政府也向歐盟投訴,說這樣下去不是制裁俄羅斯,是自己往自己身上捅刀。匈牙利外長更是直接威脅,要對基輔進行報復。想弄明白這里面的門道,還得說說“友誼”管道。這根管道是蘇聯(lián)時期修的,幾十年一直橫跨烏克蘭,把俄羅斯的原油送到中東歐國家。冷戰(zhàn)、顏色革命、克里米亞事件都沒讓它斷過?,F(xiàn)在烏克蘭無人機一炸,匈牙利、斯洛伐克的油就沒了著落。
歐洲能源價格本來就因為俄烏沖突漲得離譜,現(xiàn)在連最基本的供應都開始不穩(wěn)了。德國、法國的天然氣賬單翻了幾倍,東歐加油站還得限量供應。普通人買油難,煉油廠也得搶貨應急。這事兒早就不是單純的軍事沖突,背后其實是歐盟內部信任危機。歐爾班為什么敢直接找特朗普求助?因為歐盟在能源問題上靠不住。
過去三年,歐盟忙著出制裁措施,原油價格上限都定到47.6美元一桶。可結果呢?俄羅斯照樣賣油,印度、巴西這類“全球南方”國家表面上譴責俄羅斯,背地里生意做得比誰都歡。印度進口俄羅斯原油份額從1%竄到35%以上,2024年俄羅斯光靠印度就賺了530億美元。美國一看不對勁,特朗普2025年8月對印度直接甩出50%的關稅,結果印度大使一句“誰便宜買誰的”,美國的老大地位就這么被打了臉。
有些西方分析倒是說了實話。烏克蘭打俄能源設施,不太可能讓俄羅斯全國幾千家加油站都斷油,但肯定可以推高油價。俄羅斯的汽油出口禁令可能還得延長。對烏克蘭來說,“打能源牌”短期能惡心對手,但長期卻不一定能換來盟友的支持。歐洲人看著油價一路飆升,誰還會真心支持烏克蘭的“正義之戰(zhàn)”?
更棘手的是,歐盟內部的分裂越來越大。德國、日本趁著這事兒加大軍費投入,歐洲大國討論要不要組建自己的軍隊,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都在談“去北約化”。歐盟第18套對俄制裁還在升級,能源、金融、國防全都囊括進來,結果呢?俄羅斯石油還是能賣出去,靠“影子船隊”繞過制裁,印度、巴西、中東國家買得很開心。
美國的“金融核彈”——把俄羅斯踢出SWIFT,結果盧布不僅沒崩,反而還漲了。全球南方國家對美國的號召力,已經大大降溫。這場能源和地緣政治的混戰(zhàn)里,烏克蘭其實最尷尬。美國的援助一波比一波縮水,歐洲盟友自顧不暇,連波蘭、匈牙利這些老兄弟都因為能源問題和基輔鬧掰。烏克蘭靠打擊能源設施自救,結果是自己進歐盟的路越走越窄。歐盟自己都快鬧不明白,誰還敢把個“定時炸彈”攬進來?
現(xiàn)在的烏克蘭,真難再靠“正義”敘事拿到歐洲的全面支持。能源才是硬道理,誰斷了油,誰就成了眾矢之的。過去歐洲可以在道德高地上指責俄羅斯,現(xiàn)在自己家油罐沒油,天然氣賬單翻倍,誰還愿意為基輔買單?全球“去美國化”越來越明顯,歐盟的凝聚力正在被能源危機和內部分歧慢慢瓦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