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剛過完半年,國安機關已公開通報的涉芯片、涉軍工案件就破了過去三年總和,三名博士研究員被帶走時,手里還握著沒來得及發(fā)出去的U盤。
消息一出,不少實驗室連夜清點電腦。
有人慶幸自己沒出過國,也有人開始回憶,那次國際會議的酒局里,到底誰主動加過微信。
王某的簡歷很干凈,985直博,畢業(yè)后進研究所,負責先進封裝工藝。
直到去年夏天,他在國外出差,被一位自稱校友的女士請去酒吧。
兩杯之后,女士遞來一張酒店房卡,門一開,攝像機已經(jīng)架好。
從那一刻起,他每發(fā)一封郵件,對方就多一張底牌。
不到半年,他把三塊實驗晶圓的完整參數(shù)打包上傳。
國安抓人時,王某賬戶里多出的五十萬美元還沒來得及轉出。
張某的故事更安靜。
他是高校副教授,去歐洲做訪問學者,合作方天天請喝咖啡,聊的全是家長里短。
第三個月,對方提出想借他的賬號下載幾篇付費論文,順手給了兩千歐咨詢費。
張某以為只是幫小忙,結果對方用這段記錄逼他繼續(xù)提供實驗數(shù)據(jù)。
最終泄露的是某型雷達芯片的低噪聲放大器設計,整套圖紙只賣了不到三萬人民幣,卻讓項目推遲兩年。
余某的手法更隱蔽。
被策反后,他先辭職,跑去小公司混了半年,再考進體制內單位,試圖把過去抹平。
國安盯了他九個月,直到發(fā)現(xiàn)他把舊筆記本藏在新房吊頂里,里面存著十幾份蓋著密級的會議紀要。
抓人只是第一步。
更讓人后背發(fā)涼的是,漁民在南海撈出的幾條金屬魚,拆開一看,全是水聲通信模塊,能連續(xù)工作五年,把潮汐、鹽度、潛艇航跡打包發(fā)出去。
這些設備單價不到十萬,卻能毀掉上千億投入的隱蔽工程。
芯片戰(zhàn)打到今天,偷技術已經(jīng)不限于會議室和實驗室。
社交軟件上,有人曬跑步軌跡,實際把試驗場坐標標得一清二楚;有人把測試照片發(fā)小紅書,忘了關定位;還有研究生為了拿獎學金,把課題組代碼整包上傳網(wǎng)盤,被境外公司直接拿去流片。
國安新規(guī)7月生效,核心崗位出國審批縮到三天,護照統(tǒng)一保管,實驗室Wi-Fi與辦公網(wǎng)徹底隔離。
多地高校開講保密課,老師第一句話就是:別以為只有導彈才算機密,一根時鐘線的抖動數(shù)據(jù)也能推算出雷達頻率。
普通人能做什么?
三點最實用。
第一,別把涉密電腦帶回家,孩子玩游戲點進釣魚郵件,全家信息瞬間裸奔。
第二,出國開會,對方請喝酒先問清楚單位,名片上印著NGO的更得小心。
第三,朋友圈少曬工位,一張實驗臺照片放大后,屏幕上的波形足夠被還原出參數(shù)。
過去總覺得間諜離生活很遠,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它可能藏在一場酒局、一張論文邀請、甚至一次看似普通的點贊。
技術封鎖越緊,對方下手越不擇手段。
保住核心機密,不靠口號,靠每一次關電腦、每一次拒絕陌生人U盤的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