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可以,各位一定會認為,這人要么是腦子秀逗了,要么根本就是在胡說八道吧?
不如先聽下莊子的觀點,看他同為道家代表人物,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吧。
《莊子.齊物論》中,有這樣一段話: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惡乎可?可于可。惡乎不可?不可于不可。
啥意思?
這段話說白了,是在闡釋名相與實相的問題。如果各位把這兩個概念弄清楚,不光這個問題,恐怕很多相關(guān)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這里要特別感謝釋迦牟尼他老人家,因為借用了他們家的名詞。
事物的名稱,并不是它天生就該叫那個名兒,甚至連“道”這個名兒,也是老子他老人家自創(chuàng)的,世上并沒有一個天然就叫“道”這個名字的事物,名稱只是一個語言符號,一種同一種語言系統(tǒng)中人們公認的信息載體罷了。
相,相狀、表相,指事物呈現(xiàn)出的可被觀察到的形態(tài)或?qū)傩?/strong>。
名相,是我們對事物表相的認知與命名。
- 比如,春天的樹葉是綠的,秋天的樹葉是黃的;
- 比如,我們用陰陽形容道的性質(zhì)狀態(tài),用有無表達其存在形式;
- 但,如果最初我們就把“綠色”命名為“黃色”,把“陰陽”和“有無”的概念互換,那么我一開始的說法自然就成立了。
重點是,不論我們怎么命名、稱呼它,但其實相(本質(zhì)、內(nèi)核)是不變的。
莊子這段話,首句就是揭示實相的客觀存在:道自有其運行規(guī)律,從這個角度來說,可就是可,不可就是不可,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道的本質(zhì)及運行模式。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
而“物謂之而然”,這是人類可以把握的層次。我們可以作出各種規(guī)定、把事物命名為任何名稱,只要這個系統(tǒng)中的人們互相認可就行,比如中國叫綠,英語叫“green”,法語叫“vert”……
你問為什么?有些事并沒有為什么,只是一開始我們的祖先那樣叫,我們也就跟著這樣叫咯;有些事,大多數(shù)人覺得應該那樣,它便成了公序良俗,大家認為不行,于是就被齊刷刷否定,你問為什么?有些事只能去追問“集體無意識”。
我上面的結(jié)論就是從這一角度出發(fā)而言。名相只是一個稱謂,實相才是不變的本體。
比如綠,它的顏色,只是表相,其本質(zhì)為振動頻率為520~610THz,波長為577~492nm的光波。
不過呢,說到底,執(zhí)著于名相并沒有什么鳥用,脫離了事物的本質(zhì),把名兒搞得再清楚,并沒有實際意義。
真正的智者,都是透過表相看本質(zhì),透過名相觀實相。名相只是工具,表相則似幻術(shù)。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領(lǐng)悟?qū)嵪唷⒖赐副举|(zhì)。
所謂實,與虛妄、虛幻相對,而你知道嗎?這個世界最大的虛幻,就是當我們徹底追問到事物的內(nèi)在、底層時,卻發(fā)現(xiàn)——實相無相!
佛家稱之:凡所有相,皆為虛妄。
道家則稱其: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捪之而弗得……繩繩不可名也……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不論老子還是釋迦牟尼,都看到了這世界的實相,卻發(fā)現(xiàn),其實那里,什么……也沒有!
這聽上去,乍的都有些像忽悠,不論是我,還是他們二位,但事實就是如此。實際也并不是啥也沒有,用現(xiàn)代物理學的術(shù)語,那里至少有一堆粒子,一些能量波!但即便是量子力學誕生一百年的今天,又有幾人能真信這理呢?!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