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一場暴雨,讓青島多條街道積水到膝蓋部位。
路面積水沒過腳踝,電動車在水中寸步難行,可誰也沒想到,一場關(guān)于 “借道” 的爭執(zhí),會比這場暴雨更讓人心寒。
事發(fā)當天,一位女士推著電動車在積水中艱難前行。眼看前方道路被積水阻斷,她發(fā)現(xiàn)路邊一家 4S 店門口地勢較高,且兩車之間留有空隙,本以為能從這里臨時借道通行,卻被店里的工作人員攔了下來 —— 兩車之間不僅放了錐桶,還拉了一根繩子,明擺著 “禁止通行”。
“當時水都快淹到電動車踏板了,繞路要多走兩公里,這邊明明能過,為啥不讓走?” 女子實在沒忍住,上前一腳踢開了錐桶,想趁著空隙推電動車過去??蓻]等她走兩步,店里一名男子突然沖了出來,鞋都沒來得及穿,不僅重新踢回錐桶,還直接雙手拽住電動車把手,整個人頂在車旁,語氣強硬地喊 “不讓走!”
視頻里,兩人的爭執(zhí)瞬間升級。女子急得提高了聲音:“這路是你家修的?你有啥權(quán)力不讓走?這難道不是行車道嗎?” 旁邊還有店員辯解:“我們都好言相勸了,也報警了,就是不能從這過!” 可女子越聽越氣:“就算不下雨,你們也沒資格攔路??!現(xiàn)在下雨積水,借個道怎么就這么難?”
隨著視頻在網(wǎng)上傳播,網(wǎng)友們的議論瞬間炸開了鍋。支持女子的人占了大多數(shù),不少人直言 4S 店是 “路霸行為”:“店門口的公共道路,憑啥說攔就攔?人家只是想找個地方躲躲積水,又不是要偷車,至于這么強硬嗎?” 還有人質(zhì)疑:“是不是平時就把公共區(qū)域當自己家的,習慣占道了?”
也有少數(shù)網(wǎng)友站在 4S 店這邊,覺得店家的顧慮能理解:“店外停的都是待售新車,萬一電動車刮到了,誰來賠?一輛車好幾萬,店員確實承擔不起這個損失?!?可這種說法很快被反駁:“怕刮蹭可以派人引導啊,直接硬攔算怎么回事?難道天災面前,連基本的體諒都沒有了?”
事后,4S 店回應稱,店員一開始只是勸離,沒有惡意,之所以不讓女子通行,是因為店外停放的新車沒有保險,一旦被刮蹭,“損失實在承擔不起”??删W(wǎng)友們并不買賬,覺得這只是店家為了逃避輿論壓力找的借口:“怕刮蹭就把車停到室內(nèi)啊,占著公共道路還不讓人過,哪來的道理?”
其實,類似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發(fā)生。去年北京暴雨時,就有便利店不讓路人進門躲雨,理由是 “怕出事?lián)煛?;還有小區(qū)物業(yè)不讓外賣員進小區(qū)避雨,怕影響業(yè)主生活。這些事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商家維護自身權(quán)益沒錯,但當天災來臨,人與人之間該不該多一點包容?
目前,事情還沒有最終結(jié)果。4S 店依舊堅持不讓步,女子也沒再公開發(fā)聲,這場 “借道之爭” 就這么僵在了原地。可它留下的討論卻沒停:下次再遇到暴雨、暴雪這樣的極端天氣,有人想臨時借道避災,商家該怎么做?是優(yōu)先護著自己的財物,還是伸個手幫別人一把?
有人說,4S 店護車沒錯,畢竟新車是店家的生計;也有人說,女子想早點回家沒錯,誰也不想在積水中多待一秒??勺屑毾胂?,這件事其實有更暖心的解決辦法 —— 如果店員當時能跟女子溝通,說清楚新車怕刮蹭的顧慮,再幫她指一條更近的繞路路線;或者女子能多一點耐心,跟店員商量能不能小心通過,或許就不會鬧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天災面前,道理和人情往往很難兩全,但 “各退一步” 的體諒,才是化解矛盾的關(guān)鍵。4S 店怕新車被刮蹭,可以提前做好防護,比如給車套上保護罩,或者安排專人引導路人通行;路人想借道,也可以多一分理解,跟商家好好溝通,而不是直接硬闖。畢竟,誰都有需要別人幫一把的時候,今天你幫了別人,明天別人也會幫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