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太空油”,不少人第一反應(yīng)是——聽著像飲料,其實是毒品!
而且今年8月,這種毒品在香港已經(jīng)正式改名為“依托咪酯”。
(圖:香港01)
根據(jù)警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今年上半年涉及依托咪酯的案件多達 460宗,拘捕 561人,比去年同期暴漲 13倍。
更嚇人的是,被發(fā)現(xiàn)吸食的人數(shù)也從去年的85人,暴增到 338人,其中最年輕的才 12歲!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圖:星島頭條)
毒販盯上青少年
更離譜的是,毒販的推銷手段越來越像電商營銷了。
他們不只是在大街小巷暗中兜售,而是盯上了青少年常用的Instagram、Telegram等社交軟件,甚至推出了“團購優(yōu)惠”。
比如,有的毒販會鼓動學生拉上三五個同學一起買,打著“人越多越劃算”的旗號,營造出一種“同學之間都在玩”的假象。
(圖:香港01)
不少學生礙于面子或者被同伴影響,就跟著一起買,最后一腳踩進深坑。
這就是毒販最陰險的地方——利用面子“綁架”年輕人,把年輕人一步步推向毒品。
警方出手,行動見效
好消息是,香港警方也不是吃素的。
今年上半年,執(zhí)法力度明顯加大,光是截獲的依托咪酯煙彈就有25萬粒,比去年的 7000粒足足多了35倍。
(圖:香港01)
另外,警方還在本月初新增了24小時專屬舉報熱線。
截至上星期,已經(jīng)接到12宗舉報,全部都有跟進。
除了執(zhí)法,港府也很重視校園的預(yù)防教育。
“健康校園計劃”已經(jīng)有 268間學校參與,覆蓋范圍相當廣。
里面不光有禁毒宣傳活動,還有學生自愿驗毒計劃。
(圖:香港01)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學生被驗出吸食毒品,也不會立刻被拘捕,而是會得到輔導(dǎo)和幫助。
同時,還有舞臺劇、社交媒體短片等各種形式,把“拒毒”真正帶進學生的日常生活里。
大灣區(qū)合作,共同抗毒
下個月5日,香港還會舉辦“粵港澳大灣區(qū)禁毒高峰會”。
到時候?qū)⒂?strong>20個政府部門和19個民間機構(gòu)一同參與,互相交流執(zhí)法和宣傳經(jīng)驗。
(圖:大公文匯)
可以說,抗毒已經(jīng)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
通仔想說,毒品真不是“好奇玩玩”那么簡單,一旦染上,可能毀掉一生。
大家在生活里,也要多提醒身邊的朋友、親人,別被所謂的“團購優(yōu)惠”給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