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開海嘍”,千余艘漁船齊聲轟鳴,加足馬力駛離海港。汽笛聲此起彼伏,震得人心潮澎湃。船首破開海面,犁出一道道銀色浪花,正有序地向深海進發(fā),長達3個半月的北部灣休漁期正式結束。
防城港,位于中國大陸的最西南端,580公里的海岸線宛若舒展的臂膀,環(huán)抱著北部灣豐饒的漁場。多條江河在此入海,帶來充沛的淡水與養(yǎng)分,為魚蝦蟹貝撒下了豐盛餌料。正因如此,這片海洋慷慨而富足,孕育出的海鮮格外肥美。
開海后,最令防城港人期待的場景莫過于漁船回港。天還未亮,企沙漁港已被海風與人聲喚醒。點點燈火映照下,漁船一艘接一艘靠岸,空氣中彌漫著咸濕。卸貨的瞬間,就像開啟了“盲盒”一般:快趕上小臂粗的皮皮蝦、手掌大的斑節(jié)蝦、形態(tài)各異的小雜魚,還有許多連名字都叫不出的海貨,全都活蹦亂跳,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俯瞰防城港出海捕魚的漁船
漁民肩挑手提,動作麻利,船老大喜笑顏開,與前來進貨的商販邊聊邊遞貨。吆喝聲很快被海風吹散,取而代之的是人群簇擁的熱鬧,大家爭相挑揀心儀的漁獲。開海后的防城港,每一天都從這熱氣騰騰的港口晨景開始。
新鮮捕撈上岸的海鮮
如果說漁港是即時的驚喜,那么萬尾農(nóng)貿(mào)市場則是一次海鮮世界的全景展示。作為緊鄰萬尾金灘的老牌漁市,在很多初次到訪防城港的人眼中是買海鮮的不二之選。
一踏入市場,撲面而來的就是這座海濱城市物產(chǎn)豐饒的氣息。攤位整齊密布,水箱里水聲潺潺,呼吸都是海腥味。眼前的產(chǎn)品多到目不暇接。既有常見的小青龍、石斑魚、花蟹,也有稀奇少見的螺類貝類,仿若把整片北部灣都搬了進來。這里沒什么裝潢可言,招牌大多直白得很:“黃妹海鮮行”“方仔海鮮攤”,常常還要加上“生猛”二字,透著廣西老表特有的魅力。邊逛邊買,順便聽攤主熱情地介紹,已然成了防城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向我這樣的旅人體驗地道風味的最佳入口。
防城港的萬尾金灘
挑上幾件愛吃或者想嘗鮮的海貨,旁邊就有加工小店。交到后廚手里,坐等一桌鮮香上桌。有趣的是,你完全不用指定烹飪方式,哪怕是從未見過的海鮮,本地廚師都能輕松找到最合適的料理方式。
后廚的阿姨們處理蝦蟹的動作嫻熟:徒手捉起張牙舞爪的螃蟹,輕巧一掐便安分下來。水管底下沖洗,菜刀“咔噠”劈開,每一步都干凈利落。再入鍋,上下翻飛,從水里撈出到上桌品嘗也就不過一小時。現(xiàn)殺現(xiàn)吃,體驗感堪比東京的筑地市場。椒鹽皮皮蝦肉夠彈,姜蔥爆香的花蟹味夠鮮,清蒸石斑魚夠滑嫩。無須繁復調(diào)味,因為食材本鮮,入口的一刻,足以讓人幸福地感嘆:“真是太值了!”
新鮮捕撈上岸,價格實惠的海鮮美食
若想探尋更獨特的地方風味,那一定要嘗嘗防城港的螺。廣西人吃螺有個生動的說法——“撩螺”。
所謂“撩”,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樂趣。捏起一只螺,先嘬一口汁水的鮮,再用巧勁挑出緊實的螺肉,咬下去又脆又甜,美味在舌尖炸開。老餮們常常一挑即中,動作嫻熟,旁人看得直咽口水。
防城港最初可見的螺肉美食@財神爺?shù)男「黄?/p>
當?shù)卮笈艡n里,最常見的炒螺莫過于“老友口味”,用酸筍、豆豉、蒜米同螺一起爆炒,酸辣鮮香直鉆鼻腔。紫蘇的獨特香氣更是點睛之筆,既去腥又提味,讓人一口接著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在防城港撩螺,更添一分異域氣息。跨過北侖河就是越南,東南亞風味也在此融合。教育路口,有家開了二十多年的“明翠炒螺”,幾乎是東興的美食地標。老板跨街道開了對門兩家鋪面,忙起來時,各邊都座無虛席。小弟小妹端著剛出鍋的螺在兩店之間來回穿梭,食客的熱情伴著摩托車的轟鳴把夏夜里的空氣攪得溫熱。
“異域氣息”十足的明翠炒螺@林大力
玻璃柜里的螺殼形態(tài)各異,瘦長的、圓潤的、粗糲的,應有盡有。點完單后,小妹端來一個小碟,里面放著曲別針、生姜塊與青檸——這是撩螺前的專屬儀式:曲別針先在姜塊上搗幾下,用姜汁消毒,隨后便成了挑螺肉的利器。
老板炒螺時擅長把香茅、椰片入鍋,再佐以廣西特有的酸筍,將越南與廣西的味道巧妙翻炒融合。螺上桌,先嘬一口。酸、甜、鮮、辣彼此碰撞,帶著淡淡椰香,汁水飽滿得讓人忍不住砸吧嘴。桌上那疊特制的辣椒醬,要擠上幾滴青檸汁,再蘸著螺肉吃,瞬間仿佛被帶去了西貢的街頭。
融合越南和廣西風味的明翠炒螺@小紅薯5D5F8EFE
另一款咸蛋黃風味則是老板自創(chuàng)的招牌,金燦燦的蛋黃醬汁裹滿螺殼,用曲別針扎入螺肉,再反向這么一挑,螺肉“?!钡貜棾?,滑嫩鮮脆,蛋黃的咸香在舌尖久久不散。撩完螺,用隨餐的越南包擓著剩下的蛋黃醬吃,更是食客們不約而同的默契。
在防城港的夏夜,撩螺像嗑瓜子一樣尋常。幾張小桌拼起,人們邊聊邊撩,一眼望去,堆起的螺殼成了一座座小山。
宵夜時分,大排檔喧鬧正酣,而等天亮,又是另一種味道登場了。廣西米粉早已名聲在外,桂北的螺螄粉和老友粉俘獲了無數(shù)食客的味蕾,而防城港更是“碳水腦袋”的天堂。光是這一座小城,各色米粉就能讓你連吃好幾天不帶重樣。對于本地人來說,每天起床最大的難題莫過于:今天要嗦哪碗粉?這種“凡爾賽式”的苦惱,大概也只有防城港人才能懂。這里的粉不如桂北的濃烈滋味,反而多了幾分清爽的鮮。但光是一個“鮮”,又能幻化出各種模樣。
所有選擇中,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非海鮮粉莫屬。在防城港的餐桌上,海鮮既能撐起一桌風味,也能巧妙地為主食增色。一大早街巷里的海鮮粥粉鋪子已是人頭攢動。十幾塊錢就能換來一碗豪華蓋碼的海鮮粉,讓初來乍到的我忍不住驚嘆:防城港人每天盡吃些海鮮了!
防城港必嘗美食海鮮粉@吃遍全球小青蔥
一碗粉里,豬肝、潤腸、瘦肉之外,還有海蝦、魷魚、沙蟲,占滿了整個碗面,把米粉都遮得嚴嚴實實。不光蓋碼講究,底子也講究——由海紅米制成的粉,從源頭上就帶著一絲海味。拿海蟹吊的湯頭很鮮,不帶半點腥氣。每張桌上都少不了腌制的小菜和椒辣醬,舀一小勺拌入粉中,整個味覺立刻被喚醒。這種“十多塊錢便能把大海盛進碗里”的幸福,在防城港顯得如此自然尋常。
配菜豐富,分量大到“溢出屏幕”的防城港珍記海鮮粉
@芋泥冰淇淋球
除了海鮮粉,還有兩廣人都熟悉的牛腩粉。如今牛腩粉店在防城港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但本地人真正的心頭好,依舊是那幾個:顏六、潘大、古大、古二。光是聞著慢火熬出的湯底,就已經(jīng)能想象牛腩和牛筋的耙爛與軟糯。一碗才十幾二十塊,盛滿的都是兒時的味道,料足得讓人心安。
端上桌,按慣例先來一口湯,醇厚香濃,帶著一絲鮮甜和恰到好處的膠質(zhì)感,讓人直呼“好味”!隨粉而來的小碟子里,必定少不了辣椒醬,再淋上魚露。對于防城港人來說,這是鐵打不動的習慣:牛腩,就該蘸魚露和辣椒醬。這種固定搭配,從童年開始就刻進了味覺記憶里。牛肉蘸上醬汁送入口中,咸辣刺激著味蕾,還有肉香在唇齒間回蕩,讓人一嘗就上頭。不少外地食客慕名前來打卡牛腩粉,在網(wǎng)上曬圖分享。如果恰好選中那幾家本地人口中的老字號,評論區(qū)往往會出現(xiàn)防城港人打趣留言:“還真會找!”
防城港特色牛腩粉
那良的卷粉自有一番風情。攤主舀起一勺米漿倒進蒸籠,不過眨眼工夫便成了一張細膩剔透的粉皮。揭蓋后,用一根長木棍挑起、鋪平、撒餡、卷起,然后再用筷子推入盤中,攤主左右開弓,一套流程不過幾秒,舞得行云流水。碼好的卷粉再淋上一勺紅蔥酥油,香氣撲鼻。按當?shù)爻苑ǎ葕A起一條卷粉泡入肉湯,再蘸上點酸辣汁。一口咬下去,餡料里的木耳、馬蹄與肉末交織出豐富的咀嚼感伴著扎紅蔥的香氣,層次分明得讓人驚喜。
防城港的特色美食卷粉@唐一小只
吃飽喝足后來解鎖下防城港的地道玩法。凌晨四點多,簕山古漁村的灘涂上就響起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戴著頭燈的人們,提著抽蝦桶和耙刺,掐著退潮的點走向沙灘,大多是為體驗趕海而來。這里擁有數(shù)十平方公里的灘涂,盛產(chǎn)沙蟲,肉質(zhì)鮮甜到被譽為“天然味精”,幾乎是北部灣的招牌風味。
防城港簕山古漁村
沙面上大大小小的洞口暗藏玄機,把抽蝦桶對準猛地一抽后,快速把沙倒出,再扒拉幾下,若是竄出皮皮蝦,總能惹來一陣歡呼。小朋友們更是興奮,翻石頭、挖泥洞,海水濺得滿臉也毫不在意,第一次見到滿灘的螺和身手矯健的花蟹時,眼睛瞪得溜圓。
去對了時間,大風一刮,大潮一退,深海里的漁貨全被席卷到灘面上,撿都撿不完。不知不覺中迎來太陽一點點從海平面升起,陽光像潑灑的顏料,把整片灘涂染成耀眼的金色。潮水退去后留下的水洼閃閃發(fā)亮,像是碎裂的鏡子,把天光倒映其中。趕海與日出,是簕山清晨的雙重饋贈,足以讓人念念不忘。
防城港簕山古漁村日出
從簕山古漁村往西驅(qū)車半小時,則是清凈的“天堂角”。這處沙灘少了游人喧囂,更多的是本地人來散步、踏浪的日常。飽食一頓鮮味后,轉(zhuǎn)身便能與大海重逢。觸手可及的愜意是對海濱小城的優(yōu)待。
若想體驗更熱鬧的氛圍,不妨去萬尾金灘。這里是防城港最知名的沙灘之一,位于東興的“京族三島”之上,因日落時分在陽光映照下金光閃閃而得名。沙質(zhì)細膩,腳感柔軟,仿佛一腳踏入了面粉里。與許多海灘不同,金灘岸邊種植了成片的樹,在夏日里提供了難得的蔭涼。站在沙灘上,極目遠眺,隔著一片湛藍海水的便是西南方向的越南。
萬尾島的金色灘涂
這里不僅是一處自然風景,也承載著中國唯一海洋民族的文明。過去,京族人會赤腳踩著高蹺在淺海捕魚,姿態(tài)宛若雜技,留下了極具特色的勞作景象。如今,這般場景少見了,但依舊會以類似表演的形式為游客們重現(xiàn)。一舉一動間,感受到京族捕魚撈蝦的智慧與堅韌,見人見物,也見傳承。
東興京族萬尾島金灘漁民在晚霞中出海捕魚
低緯度的熱帶氣候不只饋贈了防城港豐饒的海和鮮,還賦予了這里人文版圖的絢麗多樣。東興口岸附近能讓你不出國門也能觸摸到正宗的越式風情。
這里的店鋪刷成復古黃色墻皮再配上橄欖綠的招牌,上頭還印著越南文字。水果攤位有種“聒噪”的鋪陳,熱帶水果色澤鮮亮,撞色大膽,頗有種獨特的越南美學。街頭巷尾,戴著斗笠或綠色越式帽子的人在人群中穿梭,仿佛一秒置身河內(nèi)街頭。走進西貢咖啡,點一杯越南傳統(tǒng)的滴濾式,從二樓望著街口的喧囂與安然交織,便能感受到這座邊境小城悠閑且充實。
東興街頭隨處可見的越南元素@shu憶昔
而在越南風情之外,東興對于自駕愛好者來說更有一番重要意義——這里是有著“此生必駕”稱號的全世界最美公路G219的最南端。這條公路北起新疆的喀納斯,南至廣西東興,全長達10065公里,是目前我國總里程最長的國道。它一路穿越雪山冰川、高山峽谷、江河湖泊、草原森林,最終奔向大?!绻松菚缫埃菛|興一定會是你的起點或終點。
國道G219的最南端就在東興@shu憶昔
在防城港,味覺與日常緊緊相連。大海饋贈的魚蝦蟹貝,從漁港的第一聲吆喝,到市井大排檔的鍋氣翻騰,再到餐桌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貫穿了一整天的節(jié)奏。尋鮮,是這里自然的日常,也是旅人最大的幸福。
這里的人對生活的熱愛是全情投入的,這種熱情如同小小的漁獲,雖不起眼,卻蘊含著巨大能量。他們在捕撈中體現(xiàn)智慧和勤勞,在烹飪里展現(xiàn)手藝與巧思,而在享用食物時,又釋放出對日常的珍惜與滿足。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Oliver
撰文 / 李悅Jeanette
圖片提供 / @財神爺?shù)男「黄?、@林大力、
@小紅薯5D5F8EFE、@吃遍全球小青蔥、
@芋泥冰淇淋球、@唐一小只、@shu憶昔、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