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開你的“童年與故鄉(xiāng)”?
——《一個小姑娘到海邊去》新書見面會
? 本書作者汪家明,作家張煒,作家王延輝,學者王邵軍,攝影家荊強,《老照片》主編馮克力,出版人白峰,飛行嘉賓……
?? 2025年9月7日(周日)19:00—20:30
阡陌書店?579百工集店
添加店員微信報名
活動介紹
海會老去嗎?
童年會走遠嗎?
故鄉(xiāng),是否只在回望時才真正成立?
《一個小姑娘到海邊去》,
作者汪家明,一位編書四十余年的老出版人,
以寫作者的身份,
帶我們走回他記憶深處的青島:
小魚山下的舊樓、夏日正午的蟬鳴、
被陽光曬出香氣的丁香花,
還有那個總提著魚跑向棧橋的小姑娘……
張煒的海,可渡濟“古船”,汪家明的海,可打撈“童年”……這里,有著關于故鄉(xiāng)的兩種時間敘事。
而當所有人都在刷短視頻時,他們?nèi)栽趫猿謱懼枰奥l(fā)酵”的書——
正如在電子屏統(tǒng)治的時代,汪家明的《一個小姑娘到海邊去》還在以紙張的摩挲依舊致敬著你我的日常閱讀,在這里,既有對童年的詩意打撈,也有對故鄉(xiāng)的一再回望。
汪家明,他曾用《老照片》的創(chuàng)刊,喚醒一代代人的集體記憶,以影像的黑白,承載歷史的重量,為小人物立傳,在懷舊敘事中,重溫時代印記的明暗線,和山東畫報出版社同仁開創(chuàng)了我們民間記憶的“讀圖時代”。
如今他匯集《一個小姑娘到海邊去》等小說散文創(chuàng)作,再現(xiàn)“童年與故鄉(xiāng)”各式人物的隱秘波瀾,文字似帶膠片感,恰如對“似水年華”的珍重一握。本書中的短篇小說處女作“小姑娘”的故事,還帶著海鹽味,可視為對你我普通人生命史的詩意打撈——這是出版人汪家明對“何謂值得記錄的故事”的又一次回答。
9月7日晚上,汪家明作者將攜《一個小姑娘到海邊去》新書,濟南首發(fā)開講,以《老照片》策劃出版人的身份,更以作家的身份,新書共讀,我們邀請你,在這個白露的夜晚,走進阡陌書店,聆聽一場關于童年、故鄉(xiāng)與記憶的對話。
嘉賓介紹
汪家明
曾用名汪稼明,筆名吳禾,1953年生于青島。1972年考入部隊宣傳隊,專職舞臺美術。1978年復員,考入曲阜師范學院中文系,1982年畢業(yè)后做了兩年高中語文教師。1984年進入出版行業(yè)。曾任山東畫報出版社總編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副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策劃出版《老照片》《漢字王國》《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等圖書。1982年開始發(fā)表小說、散文,著有《難忘的書與插圖》《美術給予我的》《范用:為書籍的一生》《一個小姑娘到海邊去》等作品集。
相關書籍
這是一本小說散文集,也是一個人的心靈史。
記憶,可以像潮汐一樣,抵達無數(shù)人的心靈海岸。
“我常想,一個人總要有一個根,你生長的土地、山水、道路、樓房以及你所經(jīng)歷的時代,就是切切實實的根……”
往事并不只意味著題材,往事對作者汪家明來說,像一個精神的坐標系,像一眼可以汲取純凈力量的泉,即使是身邊發(fā)生的事,以對往事的態(tài)度對待,就讓作品獲得了一個恒久的靈魂和沉靜從容的氛圍。一切都經(jīng)過陶冶后,干凈地交到了讀者手里。
這類理想主義、追求道德自我完善和質樸的生活觀,向往純藝術,講究意境、韻味和語言,追隨蕭紅、巴烏斯托夫斯基和孫犁的作品,已經(jīng)頗不時髦了。唯有作者本人,也許還有一些朋友,仍珍愛著它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