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挺在成都市美術館“傳移模寫”展覽現(xiàn)場進行線上直播導覽圖/受訪者提供
“當下這個時代,喧囂也是很喧囂,高蹈也是很高蹈,一堆大道理和正確的廢話之下,我想做一些基礎性的東西,就是扎扎實實,從百年藝術史梳理的角度,來討論中國畫的基礎問題?!?/p>
丘挺
“傳移模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臨摹教學作品展”是2025年中央美術學院的年度大展之一。三百余件作品,囊括了自北平藝專到中央美院中國畫臨摹教學及創(chuàng)作的脈絡。從物理的層面來看,這批作品時間跨度長達百年,但從其臨摹和呈現(xiàn)的內(nèi)容來看,魏晉唐宋的彩繪、壁畫、名家名作,在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手下復活,更是千年不絕。
展覽很快在學界引起巨大反響。央美的展程結束之后,“傳移模寫”大展又轉場到了四川,7月底在成都美術館再次迎來長達三個月的展期,也成為全國國畫教育體系中不可不看的重要展覽。
“傳移模寫”四字,語出“謝赫六法”,是中國最早的繪畫理論體系。早在公元5世紀至6世紀,畫家便已經(jīng)確立了在習畫過程中臨摹、傳授、遞送作為基本法的精義。展覽的策展人、央美中國畫學院院長丘挺因此把大展劃分為四個板塊:經(jīng)典、遺產(chǎn)、精研、變化,來討論“傳移模寫”帶來的啟示。
在展廳里,這樣有啟發(fā)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唐代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宋代的《朱云折檻圖》被反復臨摹,不同時代師生的臨摹圖橫向比較,又產(chǎn)生了新的對比;畫家謝志高臨摹俄羅斯蘇里科夫的名作《女貴族莫洛卓娃》局部,是用水墨臨摹油畫;宗其香臨摹德國銅版畫,是用紙本設色臨摹蝕刻印刷,跨媒材的模仿,竟然皆能惟妙惟肖……
丘挺說,其實“傳移模寫”并不局限在中國傳統(tǒng)水墨,在各種藝術門類的創(chuàng)作中,挪用和演化都是常見的手段?!氨热缲惗喾揖团灿煤芏嗄氐臇|西,李斯特也挪用很多來自舒伯特的東西。莫扎特的《魔笛》、《費加羅的婚禮》中的旋律,貝多芬直接就拿來用,但他會創(chuàng)造性地把聲樂變成弦樂,把弦樂變成鋼琴,來實現(xiàn)轉換。”
丘挺是此次“傳移模寫”大展的策展人兼學術主持。作為水墨畫家,他多年來的創(chuàng)作亦深深受益于臨摹傳統(tǒng)。在他眼中,“傳移模寫”是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三位一體的,也是藝術家提升認知的終生功課。
如果你問丘挺,在古之大家中,你只能挪用一位畫家,此人是誰?他的答案會是董源。董源畫面中那種“景物粲然,若有返照之功”的獨特神光,是丘挺一直試圖在畫面上尋找的東西——因此,他的許多畫作都以《洛神賦》中的“神光離合”作題,來寄托自己在畫面上的追求:一種蘊藉的、內(nèi)在而克制的光。
但他同時也承認,我們所知道的五代時期的董源,也許是由后世傳人、明代的董其昌所界定的——這便是中國畫一代又一代藝術家試圖上追古人而流傳下來的文化記憶和脈絡,也是理解“傳移模寫”的一把鑰匙。
“傳移模寫“展覽現(xiàn)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圖/受訪者提供
幼年視覺與肌肉記憶
丘挺出生于1971年。他自幼習畫,一開始完全出于自發(fā)的興趣: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徐悲鴻的馬、鄭板橋的竹、張光宇的《大鬧天宮》、張仃的《哪吒鬧海》……不管是水墨畫還是連環(huán)畫,只要看了覺得喜歡,就照著畫。父親有位要好的同學彭大侃,是個牙醫(yī),丘挺的藝術啟蒙老師,也會帶些不常見的畫冊與他看。小學每天放學的路上,丘挺經(jīng)過這位牙醫(yī)的診所,到了那就走不動道,貪看掛在牙科診所門口的潮州木雕——也是牙醫(yī)的珍藏。潮州木雕精巧繁復,無窮無盡的豐富細節(jié),總也看不夠。牙醫(yī)伯伯頗風雅,如同畫廊更換櫥窗一樣,定期更換他的診所陳設,不僅掛木雕,也張掛自己的畫作,讓那間小小的診室總有美學上的新意。
到了15歲,丘挺師從周凱先生正式學畫。周凱本是上海美專油畫系出身,后來轉向水墨,是陸儼少的弟子。其時,丘挺的父親在深圳大學供職,剛剛創(chuàng)辦不久的深圳大學聚攏了一批藝術前輩。除了周凱,還有深圳畫院的創(chuàng)建者楊沙、藝術史學家蘇東天、壁畫家韓金寶、長安畫派代表畫家王子武等等。作為新興的特區(qū),深圳活躍的藝術氛圍成為丘挺當時的營養(yǎng)來源。
“比如蘇東天老師是藝術研究院的,年輕時畢業(yè)于杭大歷史系,也跟過潘天壽,他研究徐青藤、王維、蘇東坡,對藝術史尤其是文人畫頗有心得,就經(jīng)常跟我講這些;韓金寶老師比較關注當代思潮,加上深圳當時出國便利,他每次出國看了大展,都把作品拍了回來上課放幻燈片,所以我們很早就系統(tǒng)性地看到馬蒂斯、享利·摩爾、賈克梅蒂、莫迪利亞尼、安迪·沃霍爾……”
2025年5月,在復旦大學一場名為《書與畫》的講座上,丘挺與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白謙慎對談。主持人高翔教授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一個臨池的畫家,是否比那些不畫畫的書法家更能創(chuàng)作出有新意的書法來?
中國文人畫的傳統(tǒng),仕子們在畫畫自娛之前,全都有寫字的底子,書法滋養(yǎng)繪畫是毋庸置疑的,但高翔提出的是一個反向之問,即繪畫是否會反哺書法?
這個話題對丘挺來說頗有針對性,因他15歲開始習畫時,已經(jīng)練了十來年的書法。積年的童子功讓他早早地熟悉了筆性,入門也更快。時至今日,行政工作繁冗,很難做到每日寫生繪畫,但寫字卻可以日日不輟——在他的工作室里,墻上正掛著一幅逸興草草的《臨河序》,墨痕猶新,是他昨晚與朋友雅聚時所寫?!杜R河序》是《世說新語》中收錄的《蘭亭集序》刪節(jié)版,也是八大山人愛書寫的體例。
在丘挺看來,繪畫反過來作用于書法的例子很多,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倪瓚。倪瓚的小楷里,那種折筆帶皴的執(zhí)筆方式,偏鋒往下,中指的波動,任性里有一種氣若游絲,既結實又虛靈,顯然來自他的繪畫習慣,是繪畫時的肌肉記憶投射到書法之中。
丘挺 《山外之山中》 紙本水墨 550cmx263cm 2020年
眼睛一睜便是滿墻大師環(huán)伺
在中國美術學院學習的時候,丘挺有大量的時間在臨摹室度過。國美書畫傳統(tǒng)豐厚,一百多平方米的臨摹室,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木質地板,四面墻中有三面墻都是玻璃展柜,張掛著明清原作,另一面是玻璃窗,能看到校園風景,并帶來穩(wěn)定的天光。
丘挺入學的時候,校園里流傳著10年前國美失竊的故事。1980年代中期的一個元旦前夕,恰逢大雨,學生們聚在體育館中參加跨年聯(lián)歡。體育館位于油畫系和國畫系之間,距離臨摹室不遠。據(jù)說學生看到有個穿著雨披的人暗夜騎行,自行車后綁滿了東西??缒甑臍g愉氣氛里,無人在意這一細節(jié),但第二天便聽說臨摹室里丟了大量明清原作,包括揚州八怪的精品。
這成了國美至今未破的懸案。但打那以后,臨摹室就加強了管理——學生出入臨摹室,國畫系的資料管理員會把展柜門鎖上。男同學要負責值班,搭行軍床,晚上住在臨摹室里,白天上課再把床收起來,人在畫在。丘挺讀書的時候,有時候近一個學期都睡在臨摹室,每天眼睛一睜,便是滿墻環(huán)伺的大師作品,真正做到了與古之賢者朝夕相對。
那也是丘挺高產(chǎn)和專注的一段時光。離國美南山路不遠,便是杭州繁華熱鬧的商業(yè)中心武林門。但他學生數(shù)載,硬是連武林門都沒去過,鎮(zhèn)日關在臨摹室內(nèi)面壁用功,頗有一種不知肉味的投入感。臨摹是國畫系的基本功,唐宋元明一路梳理下來,學院山水教學在陸儼少的主持下,圈定十幅必臨的名畫:郭熙的《早春圖》、李成的《晴巒蕭寺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王蒙的《青卞隱居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倪瓚的《容膝齋圖》……有原作的便臨摹原作,看不到原作的便臨摹日本二玄社精研的復制品。十幅作品過一遍,中國繪畫伏脈千里的傳承線索便了然于胸。
丘挺說,臨摹之難,最高境界便是“你要成為那個人”。
“要進入那種狀態(tài),不僅僅是視覺記憶,還要體會他畫中所有細微的部分,同時手頭跟得上。到最后,如同打坐通關一樣,玄妙一點來說,仿佛附體一般,你要臨摹的那個人,他的氣質和氣息,最終跟你貼合在一起。”
為了達到這一境界,除了反復研習、練筆,也要技術性地化整為零。學生時代,他起手臨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第一張臨得不滿意,再臨便會膽怯。為了克服心理障礙,把大幅的作品劃分成若干局部,先臨細部,再臨半幅,反復練筆,尤其著力摸索不同的點法和皴法。筆力漸長,對原作的理解也日漸加深,下筆老熟之后,速度快起來,就不再遲疑,勇氣和心力便這樣養(yǎng)足。此后他再臨《青卞隱居圖》和《富春山居圖》,得到童中燾等先生的表揚且得了滿分,臨摹古代名作而得滿分,在學院臨摹教學史上極其罕見。
也是在臨摹的過程中,丘挺意識到古典繪畫的語言與媒材之間的微妙關系。要想臨得跟古人一模一樣,光是筆法技術上接近是不夠的,還要充分研究古人所使用的畫材,他們用什么樣的筆,什么樣的紙張,什么樣的印章和墨……
“比方說,假設我們以宋代的紙張作為標準件的話,那么元代畫家用的紙張基本相當于半成品,因為整個元代的制造業(yè)半停滯,制作水平比較粗放,他們織造的絹很糙,經(jīng)緯紋稀疏,俗稱‘大眼絹’。元代紙張最后若干道工序也都省略,所以畫家筆下的質感都很毛,《富春山居圖》里線條一畫出來,那種狀若秋草的蒼茫氣質,某種程度上是粗糲紙張所賦予的。”丘挺繼而細數(shù)不同畫家的紙張等級:元明一眾大家里頭,用紙最考究的,當數(shù)趙孟頫,他連日常寫信札的紙都精致;出自“大船吳”的吳鎮(zhèn)家境殷實,用的紙不壞,但用的絹就夠嗆;倪瓚也是富家子弟,家道中落后用紙也相當一般;王蒙用紙參差不齊,有些很好,也不乏普通的……精于傳統(tǒng)水墨的畫家,往往也會是不錯的古畫鑒定專家,除了看過、摸過、臨過大量原作,練就了火眼金睛,還在于他們可以通過研判材料多出更多甄別依據(jù)。
巧的是,丘挺當時所在的國畫系系主任吳山明,存了很多積年的富陽老紙,樹皮制,半生熟,富陽正是黃公望所描繪的富春山所在之處,丘挺便拿了老富陽紙來臨《富春山居圖》,可謂相得益彰。
丘挺 臨元代王蒙 《青卞隱居圖》 紙本水墨 164cm×42cm 1994年
黃賓虹的冊頁,揣在張仃貼身衣物中
丘挺的學院線索頗具代表性,他是罕見的遍歷了“三大美院”的人,也是新中國第一批美術博士。在國美讀完碩士之后,他原本要去央美教書,最后卻同時被國美和清華美院錄取了博士。兩大美院都是全國首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美術博士學位,“我后來才意識到,我在哪個學校讀書,就意味著哪個學校有中國畫藝術教育史上的第一個實踐類博士——因為我是碩士應屆生,讀三年就可以畢業(yè),而其他考上的同學都是在職的,要讀四年?!?/p>
清華美院當時的主導者是張仃和袁運甫。學科設置也有意思,叫“繪畫實踐類博士”。丘挺在杭州已經(jīng)待了七八年,愿意去北方換換環(huán)境,同時也覺得“繪畫實踐”這個提法比較對自己的胃口,“因為我想當藝術家,而不僅僅是研究藝術史。當然,在北京也有更多機會看到更多好東西?!?/p>
央美、國美、清美“三大美院”,雖然都屬“名門正派”,但在教學風格、氣質上各有特點。央美長于國家敘事,國美有厚重的筆墨傳統(tǒng),清華美院卻收納了一批主流之外的藝術家,比如張光宇這樣“哪條系統(tǒng)都不是、卻又特別有能耐的制度之外的高人”。當時美院系統(tǒng)里,留法的是一路,留蘇的是一路,古典傳統(tǒng)筆墨當然又是一路,清華美院的血統(tǒng)里,卻別有一路見證著自五四運動和民國以來的中國摩登,那是一種兼顧了文人與世俗、鄉(xiāng)土與西方大眾流行文化的審美趣味,是民間、野生和鮮活的東西,開放而包容,加上清華本身在設計學科上的優(yōu)勢,就形成了獨特的開闊性。
丘挺就讀博士期間,張仃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二人名為師徒,從年齡上說已是爺孫輩,日常也就親切隨和,相處很深。每天下午三四點,張仃要看國際新聞,關心中東局勢,丘挺有時也跟著陪看。老先生交友廣,眼界開闊,常常有社科院文史名家邀約在家中相聚,彼此傾談,不限于藝術。
在丘挺眼里,老先生既樸素認真,又寬容,極有品味,衣著和家居雖然簡樸,但在審美上很講究,視覺上很挑剔。張仃重視筆墨傳統(tǒng),尤其推崇上啟元代、后經(jīng)新安畫派一路下來直至黃賓虹這一繪畫脈絡。被抄家時,張仃冒著極大風險,把他最心愛的黃賓虹的一套冊頁揣在衣服里,貼身密藏,被搜查時謊稱是語錄才得以保存下來。但他舍得把這套黃賓虹冊頁借給丘挺看,一借就是一年多。丘挺臨摹的《富春山居圖》,得到了楊仁愷和馮其庸的題跋。張仃也喜歡,丘挺請張先生題跋,題完他對丘挺說,你先不要拿走,放在我這里借我看看?!坝谑且苍谒抢锓帕艘粌赡?,后來我聽灰娃說,他時不時地就打開來看,還是非常喜歡。”
丘挺(后)和張仃先生圖/受訪者提供
清華美院對丘挺的影響是綜合的,不但有大量的通識課,也能接觸到世界各個領域的前沿話題,袁運甫先生會請北師大的語言文字學家王寧來給博士生講古文。那是一個思想碰撞的時代,清華的校園里各種火爆的講座層出不窮。包括丘挺自己,因為兼著研究生會主席的工作,也經(jīng)常請一些有趣的人來做講座,比如請吳釗來講古琴、六角鬼丈來講建筑、曹意強來講藝術史方法論、孟京輝來講實驗戲劇……這種綜合性的素養(yǎng),在中國的文人畫傳統(tǒng)中,本就該是觸類旁通的。
從南方到北方,換了風物,換了景觀,走出臨摹室的丘挺畫了大量寫生。北方天高云闊,高緯度帶來了更明銳的光線,有別于江南蘊藉混沌的天光,北方的樹木植被,也顯得更加骨骼清奇,丘挺因此畫了很多雪景寒林,著力表現(xiàn)墨色反差的銳度。京郊的潭柘寺、碧云寺、大覺寺、香山八大處……再往遠一點,“到北方,看太行”:河南的郭亮村、山西的王莽嶺,都是山水大開大闔、可以構建胸中丘壑的寫生好去處。
古人并不常實景寫生,更多的是勾勒精神概念中的山水,山水畫里的南宗與北宗,也未必是南北自然風物造成的風格差異,但一個畫家的所見所感,總是會以某種形式折射在他的筆端。在郭熙的家鄉(xiāng)河南溫縣,丘挺突然看到太行幽谷,似曾相識的云臺山三折直下,蟹爪般的枯樹遒枝,鬼臉皴的卷云山石,他相信自己此刻置身早春圖卷之中,而郭熙在一千年前正凝視著這同一片山景云天。
1996年,中國美術學院本科畢業(yè)展上,丘挺(中)與卓鶴君先生(右)和陳向迅先生圖/受訪者提供
教材與課徒
在學生時代,丘挺編過一本水墨技法的書,被選為美術學院的教材,如今依然在使用,在美院也傳為佳話。丘挺自己卻覺得尋常,不過是“以前研究生少,我們當研究生的時候就要派用處的”。
當時廣西美術出版社希望做一套教材,囊括中國畫中的人物、山水、花鳥等題材,他們找到丘挺來編著,也是因為他本科時關于中國畫開闔的論文被選為當年的全國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拔覀冏x研的時候已經(jīng)要教課,課時量跟一個正常的老師是相仿的。所以出版社找到我的時候,我也覺得這是一個教學相長的機會,可以讓我很系統(tǒng)地去梳理一下中國山水畫‘以筆墨為壟’的脈絡?!?/p>
上世紀90年代,圖片資料遠未實現(xiàn)數(shù)字化歸檔,也無法在電腦上查閱。為了做這本書,丘挺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浸泡在圖書館中,細查所有古畫。從局部選圖,他希望能既從縱向的時間序列,又能從橫向的筆墨技法上,全面呈現(xiàn)中國山水畫的方法論。筆法、墨法、皴法、點法……萬千變化,都需要在藝術史中一一爬梳,尋找最適合的范例。
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本兩百多頁的彩印教材加印了一版又一版仍未過時,只是出版商們略有遺憾:丘老師什么時候能把各種筆法做成一套示范視頻,隨教材一起發(fā)售?
這也是丘挺在做這次“傳移模寫”大展時的深刻感受之一,學習中國畫,首先便是對經(jīng)典的認識和臨摹,俗稱“紙抄紙”,是從紙本到紙本的一種歸納法。在師徒傳授的過程中,“課徒”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從古代至民國,即便是有了西方體系的美術學院,北平藝專所輻射一批藝術家,比如蕭俊賢、何良樸、王夢白、齊白石,都仍孜孜于課徒。課徒是中國畫學習中最樸素、最有效的方式,能把復雜問題可視化地讓學生弄清楚。
在央美“傳移模寫”大展的“精研”板塊,可以看到由北平藝專到中央美院的一百年歷史中留存下來的諸多課徒畫稿:畫竹僅竹葉形態(tài)一項,前人早已歸納出“個字”、“介字”、“父字”、“分字”、“疊介”、“人破個”……等多種固定用法,課徒便是示范出這個巨大的素材庫,畫家熟練掌握之后,即可隨心發(fā)揮,自由組合。李苦禪為了讓弟子了解老鷹的畫法,在同一張宣紙上畫出了若干鷹頭、鷹爪,局部分解不同的筆法;史國良在臨摹周思聰?shù)淖髌飞细裢饧右慌ⅲ骸袄L線要慢,就像紡線從棉花卷里拉出來線條?!笨梢娺@幅作品是一邊示范、體悟和臨摹前人作品,一邊完成對后輩的指點,成為了一種接力棒式的書畫傳承。
丘挺《華嚴瀧》成都市美術館“傳移模寫”展覽現(xiàn)場圖/受訪者提供
說我像古人?我不敢信
作為央美“傳移模寫”大展的策展人和學術主持,這場展覽似乎也濃縮了丘挺擔任央美中國畫學院院長以來在教學建構上的關切點?!皩τ谥袊媮碚f,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跟古人的關系。”丘挺說,“做展覽不是為了展覽,而是為了提出問題。當下這個時代,喧囂也是很喧囂,高蹈也是很高蹈,一堆大道理和正確的廢話之下,我想做一些基礎性的東西,就是扎扎實實,從百年藝術史梳理的角度,來討論中國畫的基礎問題?!?/p>
可以探究的基礎性問題太多了。比如,僅中國畫的材料研究一項,便是巨大的學問?!拔蚁氤闪⒁粋€中國畫材料研究中心。材料的物性與生長是很大的課題:傳統(tǒng)的礦物顏料、壁畫顏料等原材料的研究;包括日本的大和繪和巖彩系統(tǒng),我們本來也有這個學科底子;絹是怎么來的?紙本的發(fā)展和應用是怎樣的?這些都是專門的學問,僅憑央美的師資也很難獨力完成,我們未來可能會跟故宮等的相關實驗室合作……我想通過研究來開拓特性材料語言的邊界?!背酥猓€希望建構一個中國畫學研究中心和當代水墨研究中心,深入畫學、畫理,一方面展開對傳統(tǒng)的品評和研究,另一方面指向當代語境——東方水墨在今天的挖掘與重構。
丘挺 《桃花源7》 紙本設色 49.7cmx31cm 2022年
在招生時,他更愿意接收多元學科背景的生源。他的博士生中,有學生物學的,有學設計的……跨界帶來了新的邏輯和方法論,學生借用瓦格納歌劇、馬王堆和紀念碑來做中國畫作品,這種以國畫為介質的當代藝術嘗試在丘挺這里會得到很大的鼓勵。
創(chuàng)新也是“傳移模寫”大展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這個名為“變化”的板塊之中,能看到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在語言和體裁上的創(chuàng)新,始終求變,而又無往不在傳統(tǒng)之中,是中國畫頑強的生命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展廳里張貼著的明代書畫大家王原祁說的那句話至今仍未過時。
王原祁說的是:“謂我似古人,我不敢信;謂我不似古人,我亦不敢信也?!?/p>
文/蒯樂昊,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畫家簡介
丘挺,1971年生于廣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清華大學書法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于中國畫語言的探索與理論研究,注重各藝術門類的比較研究。
書畫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館、法國布列塔尼聯(lián)邦委員會、浙江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收藏。出版的專著及畫冊有《延月·梳風——丘挺作品集》《丘園養(yǎng)素——丘挺書法集》《山水畫筆墨技法詳解》《宋代山水畫造境研究》《中國當代藝術家談藝錄——丘挺卷》《丘園養(yǎng)素》《丘園養(yǎng)素——桂林黃姚寫生冊》《山水之眼》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