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幾個故事。
01
三姑六婆在八卦家長里短時,別人問張大媽,你兒媳婦怎么樣?。?/p>
張大媽一臉嫌棄地說,哎喲,懶死了,天天睡懶覺,啥事兒也不做,看著就心煩。
別人又問了,那你女兒結(jié)婚后過得怎么樣?
張大媽滿面春風地說道,可好了,每天在家玩,家務(wù)都是婆婆做,早飯都是老公遞到床上去呢,舒服得很。
同樣的事情,說別人時百般嫌棄,千般厭惡??梢坏┻@好事輪到自己時,卻是一副樂在其中的嘴臉。
他們像一群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跳梁小丑,既想享受道德審判的優(yōu)越感,又不愿承擔自我約束的代價損失。
于建嶸教授也講過一件事。
一次,他去鄰居家玩,正好碰到老大爺看病回來。
一進門,老大爺就對醫(yī)院破口大罵:“檢查個骨質(zhì)增生就要幾百塊,醫(yī)生都是黑心爛肝的東西?!?/p>
一會,于建嶸和他兒子談到高考,老大爺聽到了,斬釘截鐵地說:“一定要考醫(yī)學(xué)院,要當醫(yī)生,工資一分不要都行,單拿紅包和提成就幾輩子吃不完?!?/p>
自己無恥,罵別人沒下限。自己惡劣,罵別人心黑。
這種人就是“道德雙面人”,對別人良知高要求,對自己道德沒底線。
02
有一個專家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要脫下孔乙己的長衫,改變就業(yè)觀念。難道大學(xué)畢業(yè)就不能做保安,保潔,跑外賣,跑滴滴了嗎?
現(xiàn)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順著問了一嘴:那您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是不是也去做保安,保潔,跑外賣,跑滴滴呢?
專家趕忙搖手說:那我哪舍得?那可是親生的。
同樣的事情,總有人喜歡高高在上說教,可真正讓他俯身到低處去做時,要么不吭聲,要么又是另外一種說辭。
博主@小舞在結(jié)束支教生涯,準備回歸家庭。
志愿者群里有一老頭在那指點,說你走了孩子怎么辦,你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她說,你負責你咋不去。老頭說我要帶孫子。
她直接被氣笑,合著天下就這老頭一個人有家有口的,她義務(wù)支教了十年,還不能回家陪陪爹媽了。
自己道理一籮筐,讓人吃苦可自己最吃不了苦,讓人發(fā)善心可自己最沒善心。
這種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指點局內(nèi)人,更直白地說,他們就像一個總是挑剔飯菜咸淡卻從不下廚的人。
03
一個老人上了公交車,摸摸兜,發(fā)現(xiàn)老年卡忘帶了,就對司機說:我公交卡沒帶,讓我上車好咯?
司機說,抱歉,按規(guī)定,您不出示老年卡,就必須投幣。
幾名乘客聽到,頓時怒了,指責道:喂,你這人怎么這么不通情理?人家都說了忘帶老年卡了,你怎么還刁難人家?
司機淡定地說:公交公司的規(guī)定,又不是我制定的。我不能違背,只能執(zhí)行。你們既然這么好心腸,要不然替這位老人家把車錢付了吧。
這些乘客急忙義正詞嚴地拒絕:憑什么讓我們替他付錢?
同樣一件事,只想慷他人之慨,不想委屈自己半分。
可表面多慷慨,實際就多自私。
這種人的世界里沒有統(tǒng)一的標尺,只有雙重標準的算計:喜歡讓別人多付出,但自己面臨同樣處境時,就給你來一句憑什么。
04
為什么會說那么多故事呢?因為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人嚴于律人,寬以待己。喜歡用圣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給別人制定規(guī)則,自己轉(zhuǎn)身卻把規(guī)則拋在腦后。
為別人套上道德枷鎖,自己的節(jié)操卻碎了一地。
對別人各種嚴苛要求,對自己無條件縱容。
雙標的人拿著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處處顯得荒誕,事事顯得滑稽。
捐款時覺得自己愛莫能助,卻指責別人捐得少沒良知。
請客吃飯時最喜歡斤斤計較,卻怪別人不夠大度。
自己感情經(jīng)歷豐富覺得值得夸耀,擱別人那處就是不檢點。
雙標的人喜歡站在道德高地、輿論高地,因為事不關(guān)己,這時正義和善良是沒成本的。
05
認同一句話:我審判自己比審判別人難多了。
如果你成功地審判了自己,那么你就是一個真正的智者。
在納撒尼爾?霍桑的《紅字》中,赫斯特因通奸被強制在胸前佩戴象征恥辱的紅色 “A” 字,遭受眾人的指指點點與唾棄。
她被迫站在絞刑臺上接受公開審判,小鎮(zhèn)居民對她的 “罪行” 表現(xiàn)出強烈譴責,將她視為道德敗壞的典型。
然而,那些嚴苛批判赫斯特的人,自身卻并非清白無瑕。迪梅斯代爾牧師,在公眾面前是圣潔的象征,受人敬仰,可實際上他正是赫斯特通奸案的另一方。
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鎮(zhèn)民,在指責赫斯特時義憤填膺,卻在私下里放縱著自己的欲望,隱藏著各種不為人知的丑事。
我們喜歡把別人放在顯微鏡下去細看、去找茬,卻忘了自己其實也是滿身臟灰。
所謂道德,從來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而是拿來約束自己的。
再碰到有人用圣人標準去衡量和要求別人,我們送他們六個字:真虛偽,假高尚。
06
很多人應(yīng)該都看過這個故事。
戰(zhàn)國時,孟嘗君以養(yǎng)士聞名,門下食客數(shù)千。
孟嘗君對待門客不分貴賤,門客吃什么,自己也吃什么。
有一次,孟嘗君設(shè)宴與眾門客共飲,席間,因燈光被遮,一位門客懷疑飯食有別,覺得孟嘗君不尊重自己,因此要憤怒離去。
孟嘗君親自端飯相較,這位門客發(fā)現(xiàn)餐食規(guī)格是一樣的。
他對孟嘗君說,我以小人之心猜度君子,污人名聲,有虧士道,當還公子一個公平。
說完,心懷慚愧的門客直接拔劍而自盡。
小時候,我看到這個門客的行為,一臉不可思議,內(nèi)心嘀咕:這至于嗎?
現(xiàn)在卻對這位門客多了幾分敬意。
門客要求孟嘗君以“士”的標準對待自己,而他自己也以“士”的標準對待孟嘗君。
這個世界上,一百種人,就會有一百種看待事物的方法。但無論是何種價值觀,不管是對己,還是對人,都應(yīng)秉持著一以貫之的認知。
這種人,不一定會讓人喜歡,但絕對不會讓人討厭。
什么是修養(yǎng)?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閱歷的增加,我對這一句話感觸越是深刻。
現(xiàn)在,我在指責別人之前,一定會先問問自己:這些自己做到了嗎?
道德、規(guī)則不是用來要求別人,而是拿來修養(yǎng)自己的。
我在努力著不成為讓別人討厭的雙標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