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2年,華北日軍接到確切消息,準備伏擊冀中軍區(qū)的一支八路軍部隊,然而就在前往預設好的埋伏地點時,卻發(fā)生了意外。
他們與八路軍的另一支部隊遭遇了,雙方展開了交火,因為這支部隊屬于日軍意料之外的情況,他們沒有提前準備好戰(zhàn)斗,以至于一時之間打了個倉促。
等戰(zhàn)斗結束的時候,日軍本以為伏擊計劃無法進行了,可出乎意料的是,這支八路軍部隊并沒有上報信息,以至于原定的目標毫無防備的走進了鬼子的伏擊圈。
這一戰(zhàn)導致被伏擊的八路軍部隊損失慘重,大部分干部都犧牲了,其中包括4名團級干部。該團幾乎被全滅。
為什么前面的部隊沒有上報,而且這支部隊周圍還有兩個團在駐扎,三方距離可謂是近在咫尺,為何他們不來救援友軍呢?
一、五一大掃蕩
1942年,日本駐扎在華北的日軍聯合日偽軍發(fā)動了一次大掃蕩,華北日軍和偽軍加起來超過五萬人,而掃蕩的地區(qū)就是冀中地區(qū)。
乍一聽,比起解放戰(zhàn)爭動不動就是幾萬十幾萬的軍隊,這點人好像不算多,但當時八路軍還很弱小,武器更是落后,小米加步槍。
反觀日軍用的是什么?德國制小山炮,幾十毫米的口徑,還有坦克、飛機和裝甲車,對于那時候的八路軍而言,簡直就是“銅墻鐵壁”。
日軍的目標專門挑選縣城以及大型的集鎮(zhèn),采取“拉網式”的作戰(zhàn)方式,一步步壓縮冀中八路軍的生存空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冀中地區(qū)所有的縣城和大鄉(xiāng)鎮(zhèn)全被鬼子占領。
這還沒有結束,鬼子又分成了數支部隊,將冀中包圍起來,但沒有急于求成,而是在打下來的陣地修筑工事,先后建立了1700多個據點,更是挖了一條長達4000公里的封鎖溝。
原本整體的冀中地界被鬼子分割成無數塊,再這樣下去,等待我軍的只有逐步蠶食,分而化之,隨后冀中軍區(qū)的八路軍展開了一場長達兩個月的反“圍剿”戰(zhàn)爭。
那段時間,各地都在打架,突圍的突圍,掩護的掩護,戰(zhàn)火將冀中一帶燒成了紅土,兩個月的時間,大小戰(zhàn)斗打了三百多次,日偽軍傷亡上萬,八路軍損失卻更大。
冀中軍區(qū)犧牲的戰(zhàn)士高達1.7萬,傷員和因戰(zhàn)爭失蹤的人員加起來也有三四萬,冀中的八路軍滿打滿算加起來不到3.2萬人。
經黨中央決定,冀中軍區(qū)的八路軍以團為單位向外突圍,跳出冀中地帶,在更遼闊的地區(qū)和鬼子展開游擊戰(zhàn),就這樣,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突圍戰(zhàn)就這樣開始了。
二、日軍的伏擊圈
1942年6月4日,冀中軍區(qū)向各個部隊發(fā)出了一則聲明《各分區(qū)的大團轉赴北岳區(qū)》,至此,全軍開始行動。
6月8日,日軍華北情報部門捕捉到一則情報,這是冀中軍區(qū)7分區(qū)18團向軍區(qū)指揮部發(fā)出的,被鬼子的高科技給截獲了下來。
冀中18團成立于1939年,成立時間雖然很短,卻和日軍進行了好幾次腥風血雨般的戰(zhàn)斗,戰(zhàn)力突飛猛進,短短半年時間就成了冀中軍區(qū)的一支主力團部隊。
18團從建立到1942年的抗戰(zhàn)生涯中,打出了數個漂亮戰(zhàn)斗,殲滅了許多日軍,屢建奇功,冀中軍區(qū)首長還為其表彰時夸贊他們是“猛虎團”:攻若猛虎,襲似群狼,尤其擅長夜襲和攻城戰(zhàn)。
該團團長名為高法寶,是原來冀中30團的團長,政委叫王志,大學生空降,有知識,有能力,有兩個副團長,分別是焦玉禮和楊萬倫,都是農民窮苦出身。
華北日軍在掃蕩之初就想逮住這只老虎,可是好幾次的圍堵都被18團沖破,這支部隊也漸漸傳到了華北總指揮岡村寧次的耳朵里。
所以岡村寧次這邊剛一得到情報,立刻集結日軍準備在冀中18團的必經之路設下埋伏,9日凌晨,日本大佐坂本吉一郎帶領五千多的步兵部隊趕赴潛伏圈。
他們本想在馬阜才村對18團設下埋伏,可剛到北邊的一個村頭卻恰好遇到了正在探查的另一支八路軍部隊。
雙方遭遇的猝不及防,但是八路軍反應明顯更快,直接擺好了攻擊架勢,趁著日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上來就是幾炮,雙方交火的時間很多,因為對方并不戀戰(zhàn),邊打邊撤,很快就離開了。
坂本吉一郎以為自己的位置已經暴露,伏擊計劃還未開始就已經失敗了,可偵察兵探查發(fā)現,他們的目標18團只是原地駐扎等待了一會兒就繼續(xù)往鬼子的陷阱走去。
坂本一時間有些猶豫,他擔心18團會是一個誘餌,害怕后面有八路軍的增援部隊,可派出偵察兵往外探查了幾里地都沒看到一個八路軍的影子。
他拄著指揮刀,猶豫之間,18團已經進入了他們的伏擊圈,坂本一咬牙,不打算放過這個機會,按照既定計劃出擊。
事實上18軍確實也不知道,直接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一番交戰(zhàn)之下,干部幾乎死光,全團只有寥寥幾人突圍了出去,團級干部更是損失了4名。
可回溯歷史發(fā)現,當時18軍遭遇伏擊的時候,并非是孤軍,因為當時八路軍17團和22團的駐地就在他附近,雖然不算近,但一心支援的話還是能趕上的。
為什么前面過去的八路軍沒有提示,旁邊的兩個團也不來支援呢?
三、遇襲的原因
事實上,17團、18團和22團雖然近在咫尺,可他們自己根本不知道,大掃蕩之后,八路軍的通訊設備幾乎全都丟棄或是損毀了。
18團是最早來到西趙莊的,并在這里暫時安頓下來,打算突圍,同時17團的想法和18團不謀而合,也打算從這個方向突圍,既18之后來到了東成村東邊三里地的小村莊里駐扎。
之后,22團也緊跟其后,來到了離18團不遠的大定溝駐扎,可即使離得這么近,他們卻根本不知道友軍就在身邊,這就是沒有通訊的最大劣勢。
而日軍在設伏之前遭遇的那支八路軍部隊,其實是17團的先頭部隊,他們是來探查日軍情況的,為之后17團的突圍收集情報。
這種“先頭部隊”都是由當地的本土人組成,通過對周邊一帶的熟悉收集突圍信息,卻沒想到竟然在路上遭遇了日軍,稍微交戰(zhàn)了一下就趕緊撤退了。
而他們在路過的時候也探查到了18團的位置,不過只是知道在西趙莊有一個八路軍部隊,具體是哪支部隊就不知道了,和日軍遭遇后,他們擔心將鬼子引過去,沒有直接往18軍駐地前進。
結語
而18軍聽到槍聲停了之后,猶豫了一會繼續(xù)前進,就這樣一頭稀里糊涂的鉆進敵人的圈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