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皮皮貓
編輯丨歷史國編輯部
費拉食品的共同特點是用大量淀粉混合少量肉沫,用大量調料添加劑來滿足口味或者是掩蓋腐敗的氣息,用喂豬的飼料來喂飽像牲畜一樣干活的人。
費拉食物
費拉(Fellah),出自阿拉伯語,本意是指埃及農民(佃農、小農或無地農奴),“像他們古老的祖先一樣住在泥磚房子里,過著謙卑的生活”(Pateman et al. 2003)。在德國歷史學家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的著作《西方的沒落》中,用后羅馬時代的埃及人舉例,稱“文化之后的民族”為“費拉民族”(fellah-peoples)。區(qū)別于“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邦族(Nations)”,費拉民族是一個民族沒落之后的狀態(tài),斯賓格勒用“動物學意義上的起伏”來形容這種民族的生存毫無意義。說白了,就是指一個民族失去了尚武與進取的精神,終日沉迷享樂或是碌碌無為,人民精神頹喪,頗似魯迅筆下“麻木的中國人”。顧名思義,“費拉食品”就是給費拉民族吃的食品,就像豬飼料是用來喂豬的一樣。
費拉化的民族不會反抗。埃及農民被古希臘人、古羅馬人、阿拉伯人、奧斯曼人、高加索人輪番掠奪,精神上早已被奴役。穆罕默德阿里屠殺馬穆魯克貴族,將土地國有化并均分,強迫農民服兵役,此時的埃及人仍然不愿意拿起槍桿子保衛(wèi)自己的土地,要把自己的手指弄殘來拒絕參軍。同理,費拉化的無產階級也不會反抗,統(tǒng)治階級看著最為舒心。將無產階級費拉化,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劣質的垃圾食品填飽他們的肚子,用“奶頭樂”消磨他們的意志,攜手進入“美麗新世界”。
費拉食品就是為此而產生的。費拉食品的共同特點是用大量淀粉混合少量肉沫,用大量調料添加劑來滿足口味或者是掩蓋腐敗的氣息,用喂豬的飼料來喂飽像牲畜一樣干活的人。
生活在香港的小市民被地產商們榨干了血肉,吃個魚丸就感覺很開心。小豬麥兜點的菜,魚丸、墨魚丸與牛肚,不是淀粉球就是牲畜內臟,就是沒有大塊的肉。為什么要做成丸子?因為容易摻卡拉膠、瓜爾豆膠與木薯粉。
熱情盡失的飲食
如果讓人民群眾只吃費拉食品,國民身體素質就會遭受到影響,那整個民族就會喪失武德。
意大利法西斯政治理論家馬里內蒂痛斥道,“意大利面是荒謬可笑的美食宗教,是傳統(tǒng)主義者的菜肴。它難以消化,賣相野蠻,對營養(yǎng)含量造成誤導,讓人吃了之后心存疑慮、行動緩慢且悲觀。所以說,面食對意大利人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吃多了只會讓人熱情盡失。如果意大利人能戒除吃面的習慣,那成就不知會有多高”。
為此,他還在一次晚宴上用左輪手槍射擊一盆意面。“看那些卡布里島的胖子、佛羅倫薩的肥掌柜、羅馬的屁股大到可以把巷子堵起來的老媽媽,他們都是因為吃了太多的意大利面?!?/p>
馬里內蒂
連美國都知道讓兒童和青年吃飽肚子。美國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為二戰(zhàn)征兵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太多青年因吃不飽飯過于瘦小而無法參加兵役。這就是美國隊長參軍被拒絕的社會背景。為了在冷戰(zhàn)中對抗更為強大的蘇聯(lián),美國在六十年代通過了《國防教育法》,用公共資金為在校學生提供營養(yǎng)午餐。
斯大林同志也說過,“軍人待遇上精打細算的國家,就是在為下一次戰(zhàn)爭賠款做準備?!?/p>
因過于瘦弱而不能參軍的美國隊長。
美食還是羞辱?
麻辣燙則風行于某次東北、西南失業(yè)率升高的事件。在冷冷的寒風中裹著破軍大衣,找了一天工作未果,心里想著兒子的學費和失業(yè)的老婆,從口袋里掏出幾張皺巴巴的票子。問地攤上的老板要了一碗麻辣燙,狠狠心多添一塊,加了倆淀粉揉成的魚丸。吃著溫熱香辣的麻辣燙,肚子仿佛也得到了滿足,意志再次覺醒,心想大不了從頭再來。重新拾起勇氣,念道“咱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
我們常吃的肥牛發(fā)明于九十年代河北的某個肉類加工廠。大塊的牛肉供給了大使館,廠里員工就把剩下的牛腹肉邊角料切成薄片涮著吃,味道竟然湊合,包裝一下竟然風靡全國。
費拉化產生的原因
探討費拉化,我們就不得不探討費拉化產生的原因。斯賓格勒畢竟是唯心主義的歷史學家,他把某個文明的崛起和衰落看做是某種注定的命運,一種絕對精神的支配。例如他認為羅馬的勝出“是因為它能把它的政策措施和希臘主義的費拉本能隔離開”。
要知道,羅馬一開始是以公民國家出現(xiàn)的,而非奴隸制國家。在塞爾維烏斯時期,羅馬的成年士兵就達到了八萬人,土地擴展到了帕拉丁、凱里烏斯等城市(狄奧尼休斯《羅馬古代史》)。
為管理人口眾多、四方強敵覬覦的土地,羅馬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能代表全體居民利益的武裝力量和管理機構。正如偉大導師恩格斯所指出的,“社會創(chuàng)立一個機關來保護自己的共同利益,免遭內部和外部的侵犯。這種機關就是國家政權?!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249頁)羅馬氏族外平民與羅馬人民激烈的矛盾斗爭迫使塞爾維烏斯進行改革,打破了血緣氏族劃分等級的制度,使得氏族外的有產平民取得了與羅馬人民同樣的政治權利。
從此,“有產公民”服役組成的軍隊成為羅馬的武裝力量,沒有任何凌駕于羅馬公民之上的官僚機構,在對待外部勢力的時候羅馬公民內部空前團結。在與地中海周邊奴隸制國家(例如希臘、迦太基)的戰(zhàn)爭中,羅馬軍隊爆發(fā)出了空前的戰(zhàn)斗力。如同漢初和唐初,有土地的自耕農(良家子)自備甲杖組成的府兵,吊打周邊一眾國家,打出了萬里江山。
正如“有產公民”和“自耕農”是古代國家的統(tǒng)治基礎,那私有制下不可避免的貧富分化,大量有產公民失去土地則是命中注定的“費拉化”的開始。從公元前154年開始,因為連年的征戰(zhàn)致使部分小土地所有者破產,貴族對通過戰(zhàn)爭掠奪來的財產的超額瓜分,致使羅馬有產公民總數(shù)不斷減少,能服兵役的士兵也不斷減少。
格拉古兄弟致力于改革,限制大地主的地產上限,沒收超出上限的土地分給無地羅馬平民。此舉遭到了貴族的反對,哥哥提比略.格拉古被拋尸臺伯河。弟弟蓋約.格拉古繼續(xù)改革,為增大平民的力量打算給予其他意大利城邦居民以羅馬戶口,但此時擁有羅馬戶口的公民卻害怕其他意大利居民分享“份地和廉價糧食”,轉而反對蓋約.格拉古,致使其失去執(zhí)政權后被殺害。
格拉古兄弟
為了一張戶口上眼前的小福利而放棄政治權利,這就是費拉化的表現(xiàn)。一家三代十幾口人,擠在羅馬的破胡同里,但是還有作為“老羅馬人”的精神優(yōu)越,相親的第一條標準就是對方必須有羅馬戶口——費拉不堪。
在此后的朱古達戰(zhàn)爭中,羅馬軍團已經表現(xiàn)出了兵源不足、紀律渙散的疲態(tài),接連遭到失敗,在馬略改革之后才取得勝利。馬略改革是將公民兵役制度轉為雇傭兵制度,不管有無財產、是不是羅馬公民都可以參軍,國家發(fā)軍餉。
羅馬公民失去服兵役的特權,就意味著再也沒有一支武裝力量為全體羅馬人的利益服務,拿錢打仗的雇傭兵只效忠于發(fā)軍餉的軍頭,軍事長官掌握了軍隊將其變?yōu)樗奖?,為之后的蘇拉獨裁和三頭執(zhí)政打下了基礎。喬萬尼奧里的《斯巴達克斯》中就描寫過這種情節(jié),蘇拉沒收政敵的財產后分給十二萬軍團士兵,這些士兵就把蘇拉“當做恩人一樣崇拜”。
在公民兵役制度下,軍事長官是沒有這種發(fā)餉的權力的,有產公民也不需要拿軍餉。他們效忠的對象只能是元老院和羅馬人民,也就是他們自己。此后的羅馬公民被掌握軍隊的獨裁者隨意抓捕、沒收財產,敢怒不敢言。這就是自動放棄政權的下場。
失去土地的羅馬公民終日在羅馬城游蕩而無所事事,可以任意被貴族收買而成為票倉。公民失去了槍桿子,共和國名存實亡。如同中國古代王朝末期被征發(fā)的佃農,沒有財產、飽受壓迫的農奴為何要為壓迫他的政權而戰(zhàn)?
躺平與貧富不均
因此,斯賓格勒所謂的不可避免的“費拉化”起因是私有制下的貧富分化,自耕農不斷破產,國家喪失了其統(tǒng)治基礎。只有人民才能創(chuàng)造歷史,而不是所謂的精神。導致國家、民族費拉化的是私有制下的統(tǒng)治階級貪得無厭的掠奪,無產階級在終日勞動而不能果腹的情況下變得人不人鬼不鬼。
斯賓格勒寫道:“種姓則是文化的最后的費拉式國家的表現(xiàn)……是文化的絕對終結,這時,發(fā)展已被不變的固定狀態(tài)所替代。”種姓意味著階級的絕對固化,是壓迫的最高階段,低種姓的人生而為奴毫無希望,所以他們無知、麻木,他們佛系、三和。大水單煙掛逼面,日結一天玩三天,再努力也趕不上飛漲的房價,索性佛系為好。平成廢宅被日本財閥壓迫,小豬麥兜被大地產商壓迫。當然最慘的還是印度的低種姓賤民。
條件最差的人吃掛逼面,稍好一點的就可以選擇淀粉摻肉的費拉食品。毫無疑問,它們對身體健康是有害的。
共青團中央點名批評奶茶
本質上,毀掉健康的是分配的不均。正如電影《我不是藥神》里面所展示的,治不好的病是窮病。
“法國近幾十年來,工人從資產階級那里學會了人工節(jié)制生育:或者完全不生孩子,或者不多于兩個。工人們極端貧困,以致很難或者根本不可能養(yǎng)活大的家庭?!槺阏f說,即使參軍的那些士兵,也是一年比一年糟糕:身材矮小,肺部虛弱,氣力單薄?!保帷げ脊帧⑷~·普列奧布拉任斯基 《共產主義ABC》)
武德充沛的本質是公平
毛主席的著作《井岡山的斗爭》中早就點出,紅軍的民主主義與平等精神,讓打仗不勇敢的國民黨俘虜兵也變得勇敢起來。所以,沒有什么“武德充沛”的絕對精神讓一個民族、一個階級奮斗進取,歸根結底是生產關系的改進,是分配關系的調整。
“麻木的中國人”分得土地,當家作主站起來之后,立馬就能在朝鮮跟聯(lián)合國軍剛正面。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介紹一個合作社》中評價道,“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xiàn)在這樣精神振奮,斗志昂揚,意氣風發(fā)?!?/p>
人只有吃得飽穿得暖才有尊嚴,人只有勞有所得才能辛勤工作,人只為代表自身階級利益的政權英勇戰(zhàn)斗。一切用所謂“人性論”反駁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終歸是打了自己的臉。
由此我們得知,從整體的民族或者階級上講,沒有自主得精神上的頹廢,只有經濟上的壓迫導致的頹廢。人是社會中的人,社會才能把人逼成鬼。因此,像某些人那樣嘲諷“費拉”極為不正確,應該看到的是背后的經濟基礎。
一百年前的中國人何嘗不是“東亞病夫”?同樣,我們也沒有理由嘲笑任何一個落后的國家和民族。同理,費拉食品則是在剝削壓迫的制度下生產出來的專門供應低收入群體的食品。被剝削階級被迫吃費拉食品,不應該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我們本應吃更健康、在當前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下盡可能滿足人體營養(yǎng)和口味需求的食品,而不是故意制造的劣質垃圾食品。
編者按:本文首發(fā)于《同舟觀潮》公眾號,轉載已獲得號主和作者同意。
-FIN -
以后大部分內容都在知識星球更新,星球內容包括對歷史和時事的解讀,并分享私家人文資源,目前星球內有修明、青年普林尼、李競恒教授、蒙元史專家班布爾汗、竹溪哥等一眾大咖,歡迎大家加入知識星球交流互動?。▋H售79元/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