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
吊柜是廚房裝修的 “標(biāo)配”,仿佛沒有它,鍋碗瓢盆就無處安放。可住過帶吊柜的房子才知道,那些高高掛起的柜子,藏著不少讓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小戶型廚房,裝了吊柜后壓抑感翻倍,取物時踩凳子、怕砸頭的尷尬更是家常便飯。直到看到鄰居家沒裝吊柜的廚房 ——4 平米空間顯得通透又整潔,我才明白:廚房的實用與美觀,從來不是靠吊柜撐起來的。二次裝修時,我果斷放棄吊柜,照搬鄰居的思路,沒想到收獲了遠超預(yù)期的舒適體驗。
先說說為什么現(xiàn)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愿裝吊柜。最讓人擔(dān)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工人安裝時的細微偏差、板材承重不足、五金件老化,甚至墻面瓷磚空鼓,都可能讓吊柜變成 “定時炸彈”,萬一掉落,砸壞東西事小,傷到人可就麻煩了。其次是實用性差,標(biāo)準(zhǔn)吊柜底部離地面至少 1.6 米,深度約 35 厘米,對身高不足 1.65 米的人極不友好,每次拿東西都得踮腳、找取物夾,時間久了,柜子深處的物品還會被遺忘,最終淪為 “閑置區(qū)”。
小廚房更是被吊柜 “坑慘”。我家第一套房子的廚房只有 3.8 平米,裝了吊柜后,空間仿佛被壓縮了一半,站在灶臺前總覺得頭頂壓抑,連抽油煙機都快碰到頭。而且吊柜特別容易積油污,啞光膚感膜門板沾上油漬難清理,門把手全是指紋,頂部更是衛(wèi)生死角,擦一次得爬高上低,時間久了板材還會因廚房蒸汽受潮變形。更別提成本了,防潮板材加上五金件,動輒上萬,投入不少卻沒得到對等的使用價值,實在不劃算。
放棄吊柜后,我曾擔(dān)心收納不夠用,
沒想到鄰居的 3 個方案徹底解決了難題。
第一個是地柜多做抽屜和拉籃。
地柜內(nèi)部高度通常有 70 厘米,我做了三層抽屜:第一層放筷子、勺子等小餐具,第二層收納碗碟,第三層放常用鍋具,做飯時隨手就能拿到,比翻吊柜方便太多。同時在抽屜旁加了開放式拉籃,蔥姜蒜、土豆等食材直接分類存放,不用堆在臺面占地方,廚房瞬間清爽不少。
第二個方案是墻面隔板 + 掛鉤組合。
我在灶臺旁裝了兩塊木質(zhì)隔板,用來放油鹽醬醋和常用碗碟,炒菜時伸手就能拿到調(diào)料,不用再往返于臺面和吊柜之間。遠離油煙的區(qū)域,隔板上還擺了幾盆小綠植,讓廚房多了些生機。隔板下方加了根伸縮桿,掛上菜板、湯勺、漏勺等小廚具,既利用了墻面空間,又讓臺面保持空曠,清潔起來特別省事。
第三個 “神器” 是移動小推車。
考慮到偶爾會囤些零食、飲料或清潔用品,我買了個三層帶輪小推車,層高可以自由調(diào)節(jié),分層收納后一目了然。平時放在廚房角落,不占主要空間,需要拿東西時推到身邊就行,不用了就推回角落 “藏起來”,靈活性滿分。而且小推車價格便宜,比裝吊柜節(jié)省了一大筆開支,性價比超高。
很多人不裝吊柜后會擔(dān)心油煙機管道露在外面不好看,其實解決辦法很簡單。我參考鄰居的做法,給油煙機裝了個定制裝飾罩,不僅把管道完全包裹起來,還選了和廚房墻面同色系的款式,視覺上特別和諧,成本比做吊柜低多了。如果預(yù)算有限,也可以用簾子遮擋,靈活又方便,不想用了還能隨時更換,很適合租房或不想動硬裝的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