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消息,美國得克薩斯州眾議院通過了一個叫SB17的法案,意思是允許州長有權(quán)禁止一些國家的公民、政府和實體在當(dāng)?shù)刭I房子。而被點名的國家里,就有中國。
聽起來好像很“強硬”,但仔細一琢磨,其實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腳。
你看,這個法案表面上說是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但問題來了:買個房子能威脅到你國家安全嗎?中國人在德州買套房子、開個店,能影響美國的導(dǎo)彈、衛(wèi)星、軍艦嗎?說到底,這不過是政治化操作,拿中國人當(dāng)“替罪羊”。
美國這一套,其實是“此地?zé)o銀三百兩”。
如果中國真的無足輕重,美國根本懶得搞這些限制。比如說,為什么他們不去限制某些歐洲國家的人買房?因為沒必要。
只有當(dāng)他們覺得中國發(fā)展太快,競爭力太強,心里沒底的時候,才會用這種看似“強硬”的方式來“打壓”。
換句話說,美國越折騰,越說明他們心里在意誰。而他們越在意,反而說明中國在國際格局里的分量越來越大。
打壓不可能阻止中國發(fā)展。
再說,這類法案就算通過了,對中國整體的發(fā)展幾乎沒有實質(zhì)性影響。中國的經(jīng)濟增長,靠的是自己的產(chǎn)業(yè)升級、科技創(chuàng)新、內(nèi)需市場。咱們的基礎(chǔ)設(shè)施、供應(yīng)鏈完整度、14億人口的市場潛力,才是硬核實力。
你在德州不讓中國人買房,那又怎樣?中國人有的是選擇,世界那么大,投資渠道那么多,根本不可能因為美國這點“小動作”而受挫。相反,這些政策會讓美國自己受傷。
誰真正吃虧?
首先是美國的房地產(chǎn)市場。大家都知道,美國很多地方的房產(chǎn)和土地投資很大一部分靠外國買家撐著。尤其是一些留學(xué)生家庭、移民家庭,過去都喜歡在美國買套房,孩子讀書方便,家人探親方便?,F(xiàn)在好,你法案一過,硬生生把這塊需求給掐斷。
最后損失的,是誰?是美國本地的開發(fā)商、房東和稅收部門。
其次,這種法案釋放的信號非常危險。
它不僅僅是“限制中國人”,它會被理解成“針對亞裔”。這種標(biāo)簽一旦貼上,容易在社會層面合法化歧視,甚至助長反亞裔暴力。這已經(jīng)不止一次發(fā)生了,新冠疫情期間的例子還歷歷在目。對美國來說,這完全是在“自砸招牌”。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天天喊“自由市場”、“人人平等”,一邊卻出臺這種明顯帶有歧視性的法案。
這不就是自相矛盾嗎?他們喜歡在國際上打“人權(quán)牌”,可在自己國內(nèi),連一個普通人買房子的權(quán)利都要根據(jù)國籍來剝奪,這不是妥妥的“雙標(biāo)”嗎?
對比之下,中國反而顯得更加開放和自信。
中國沒有出臺類似“禁止美國人買房”的法案,反而積極吸引外資、開放市場。這種對比,其實更能讓其他國家看清:誰是真正的開放者,誰才是口惠而實不至的封閉者。
所以啊,美國各州搞的這些小動作,對中國來說反而是一種“反向佐證”:他們越設(shè)防,中國越證明自己在崛起。我們完全沒必要被情緒帶跑,越是他們緊張,我們越應(yīng)該淡定。
中國的發(fā)展方向本來就不依賴某一個市場。我們有“一帶一路”,有RCEP,有東盟、非洲、拉美這么多合作伙伴。
美國如果選擇自我封閉,遲早要發(fā)現(xiàn)自己被邊緣化。
總的來說,美國得克薩斯州這個法案,說白了就是“以國家安全為名,行政治操弄之實”。它既傷害不了中國的發(fā)展,又會讓美國自己在經(jīng)濟和社會層面吃虧,還會把自己標(biāo)榜的價值觀撕得粉碎。
而從對中國有利的角度看,這類法案反而是一種間接的“證明”:中國越強,美國越焦慮;美國越焦慮,越會出這種荒唐的法案。
對我們來說,看到這種動靜,大可不必慌張,心里明白一個道理就行,這恰恰是中國越來越重要的最好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