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片《讓子彈飛》掀起了一股開平碉樓旅游熱潮,循著旅游路線設置的頗具代表性的自力村、立園、馬降龍、錦江里碉樓群走個不停,感慨良多。
開平碉樓,幾年前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聽說過開平碉樓的人,也不少了,然而,把它當作值得旅之游之的人并不多。是《讓子彈飛》讓碉樓也飛了起來。
單從表面上推斷,有影響的影片將它作為主要取景地,是會帶來擴大宣傳效果的作用。然而,細細思量,卻是因《讓子彈飛》令人聯(lián)想到開平碉樓應運而生的時代?!蹲屪訌楋w》故事發(fā)生的時代,就是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發(fā)生、軍閥混戰(zhàn)、土匪橫行,社會處于重大轉型的歷史時期,開平碉樓群的產(chǎn)生,恰恰也正是上個世紀早期。《讓子彈飛》書寫的電影藝術,是對已逝時代的凝重表演,因而驚醒了世人對開平碉樓印證歷史、反思歷史的情感。
開平,是遠走異國他鄉(xiāng)的華僑眾多的地方,數(shù)代人的流浪、打工、創(chuàng)業(yè)于東南亞、南半球、西半球,不僅集聚了一定的財富,而且學習吸收了他國異鄉(xiāng)的文化及生活方式。于是,在故鄉(xiāng)處于亂世之秋之際,中西兼容地集防衛(wèi)、居住,表現(xiàn)自信自尊的的碉樓群就從這塊瀕臨南中國海不遠的內(nèi)陸小平原的地平線上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出來了。
時代的呼喚,哪怕是扭曲了的變形的時代,同樣呼喚出了持家、保家、保族、乃至一方人眾的自立自強的精神。這恐怕是開平碉樓的歷史文化意義所在。正因為如此,才可以稱得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然,咋一看來,在今天改革開放經(jīng)濟大潮洗禮著的那些碉樓,不管它們?nèi)绾稳绾蔚闹形骱翔担蠖嘞旅鎯蓪邮侵惺降飿?,是中式城垛的樣式,三四層外觀點綴著西方古堡式的圓堡頂和四角的圓堡型耳朵,殘舊不堪,大多空房空屋,與現(xiàn)代化的旅居條件相去甚遠矣。既不適用,外觀又不倫不類,叫如今的現(xiàn)代人怎么去認同呢?就連這些碉樓的子孫們,謀求發(fā)展的也不得不仍然繼續(xù)遠去異國他鄉(xiāng),最近的恐怕也去了廣州或開平縣城吧!不信,請看看吧!我們在碉樓群里見到的當?shù)鼐用?,大多與中西部山區(qū)差不離,是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在新的經(jīng)濟浪潮面前,這些碉樓群所在的地方,似乎經(jīng)濟的再生能力已經(jīng)弱化了,或被歷史邊緣化了。
那些殘破著的不少處于危房狀態(tài)的碉樓似乎這樣呻吟著……
旅游者們看到的這些不理想的現(xiàn)實,并沒有降低對碉樓的崇敬感,反而更加激起了對碉樓群的珍視和緬懷。我們應該讀懂這些已失去生命的碉樓留下的至今不能忘記的遺言:無論生于亂世或欣逢盛世,都應當自強自立!
而處于碉樓群地域的子孫們(包括吃官飯的),則更應讀懂碉樓寄予的先輩們的遺訓,怎么去自強自立的“轉型升級”,首先使這些遺產(chǎn)鮮活起來,讓旅游者來這兒通過吃、住、行、看,得到時空的穿越,做旺碉樓的旅游產(chǎn)業(yè),復活碉樓的同時,因地制宜發(fā)展特色農(nóng)業(yè)、讓高端科技產(chǎn)業(yè)化。
若不這樣,只是腳踩在祖宗殘破的身軀上,懶懶地賺來訪者的幾個子兒,那則是對祖宗的踐踏,是吃懶飯的表現(xiàn)。
自強是一個漫漫長河的跋涉過程,但只有自強,才無愧于碉樓留下的靜默的遺言。
(1183 2011/6/1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