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孺子書房鼎湖分館的書架間,指尖劃過一本本貼好標(biāo)簽的書,心里總揣著踏實。這一萬余冊藏書,分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生活、少兒等七大類,每一本都是為街坊們備好的“精神補(bǔ)給”。作為安義縣首個集鎮(zhèn)書房,我從一開始就想著,要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摸到書、讀上書,把“15分鐘閱讀圈”真正融進(jìn)居民的日子里。
書房外的光景,也藏著我為讀者細(xì)細(xì)琢磨的心意,每一處都想著“再方便些、再舒服些”。三個“郵票停車場”就設(shè)在路邊,指示牌也很顯眼,開車來的讀者不用為找車位犯愁。書房毗鄰安義縣潦河市民公園,看書看累了可以去公園逛一逛,漫步林蔭小道,能感受到被綠色環(huán)繞的愜意與舒適,欣賞大自然的同時還可以消除眼部疲勞。還有不遠(yuǎn)處的板溪老街,修舊如舊的青磚黛瓦透著老味道,常有讀者讀完書去老街逛一圈,回來時手里提著剛買的老面饅頭,跟我念叨“這日子真愜意”。
常來的熟面孔里,75歲的付懷慵老人最讓人難忘。付老總是穿著樸素,手里提個布袋子,里面裝著老花鏡和記筆記的本子,一進(jìn)館就徑直走向歷史類書架,經(jīng)常會借書回家看,但是不太會操作借書的智能設(shè)備,每次都是我?guī)退僮?,一來二去就熟絡(luò)了。和他聊天得知,原來他是一名退伍老兵,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看到我們?nèi)孀訒康臍v史類書籍比較全,就經(jīng)常來,現(xiàn)在他逐漸習(xí)慣了在書房靠窗的位置坐下,一讀就是大半天。偶爾我遞杯熱水過去,他會抬頭笑著說“在這里看書,比家里還舒坦”。陽光透過玻璃落在他的書頁上,連帶著周遭的空氣都慢了下來,那一刻我才懂,書房不只是放書的地方,更是能讓人安心的角落。
館里的少兒區(qū)永遠(yuǎn)最熱鬧。放學(xué)后,總有孩子背著書包跑進(jìn)來,有的踮著腳拿繪本,有的趴在長桌上讀童話,偶爾還會圍著我問,“叔叔,這個故事接下來講什么呀”。孩子們的天真,讓我覺得我們守著的不只是書房,更是孩子們心里對閱讀的熱愛,是一代代人對知識的向往。
有人說,書房是城市的光。于我而言,鼎湖分館這方屋,更像個有溫度的容器——裝著書頁間的墨香,裝著孩子們的笑聲,裝著街坊們路上來回的閑聊,也裝著大家對“好好讀書、好好生活”的簡單期待。每次整理書架,每次聽讀者說“在這里很安心”,都越發(fā)明白,我們做的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守著這方屋,讓書本的光、生活的暖,慢慢融進(jìn)潦河畔的日常里。
作者:安義縣孺子書房鼎湖分館館長 楊昌森
整理:洪觀新聞記者 劉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