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益事業(yè),從高速增長的“上半場”,邁向高質(zhì)發(fā)展的“下半場”。
過去,公益在大眾認知中幾乎等同于“捐款”,更追求大額的籌款數(shù)字。如今,人們開始淡化對捐贈數(shù)額的單一崇拜,更加關注公益項目本身的社會成效和長期價值,構建一個健康、多元和可持續(xù)的公益生態(tài)。
當公益回歸理性,各大平臺和品牌開始擁抱新變化,希望用更豐富的公益形式,尋找長期發(fā)展之道。
《DT商業(yè)觀察》留意到,今年中華慈善日,麥當勞發(fā)起了一場“麥麥愛心搭伙人”活動,不僅用線上線下的傳播打響公益影響力,而且通過更多元、生活化的參與形式,吸引到公眾對“麥當勞叔叔之家”的關注,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公益樣本。
我們好奇,近幾年公益行業(yè)到底出現(xiàn)了哪些新變化?成熟品牌如麥當勞,又探索了哪些公益的新玩法?
全民公益時代,公益發(fā)生新變化
如果說中國公益事業(yè)的A面,是企業(yè)擔起了改善社會的部分責任,那么B面則是社區(qū)、公眾身體力行,與企業(yè)合力成為“公益搭子”。
根據(jù)《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fā)展報告(2024)》,最近十多年來,中國公益慈善事業(yè)加速從小眾化、精英化,走向了全民化、生活化。越來越多普通人開始參與公益、表達善意,更多企業(yè)和品牌試圖設定更豐富多元的參與方式,吸引全民參與。
到了2 025年,新的變化在細微處滋生。
《DT商業(yè)觀察》發(fā)現(xiàn),一個明顯的信號在于,今年久久公益節(jié)將公益使命從“連接捐贈”升級為“連接服務”,并聯(lián)合騰訊地圖上線“身邊公益地圖”,直觀展示出用戶周邊的公益場所和參與機會。
這意味著,當代公益越來越注重從附近出發(fā)——普通人開始追求更深度的公益參與,比如線下探訪、市集互動,來提高意義感和獲得感;品牌做公益,愈發(fā)看重將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場景,不只回應“遠方的哭聲”,更關注近處的溫度。
新變化的發(fā)生,帶來了品牌公益?zhèn)鞑ニ悸返母淖儯号c其打造一場節(jié)點性的公益事件,不如編織一張可感可觸的公益溝通網(wǎng)絡,追求更深度的用戶連接。
而麥當勞發(fā)起的“麥麥愛心搭伙人”活動,就以“人的連接”為核心,創(chuàng)新公益?zhèn)鞑ィ屆恳粋€個體成為與品牌并肩的“公益搭子”。
麥當勞是如何讓大家成為“公益搭子”的?
今年9月5日-9月9日,麥當勞推出“麥麥愛心搭伙人”活動,邀請公眾參與搭手、拍照分享,讓更多人看見異地就醫(yī)困難的患兒家庭,共同助力麥當勞叔叔之家這一公益項目。
“麥麥愛心搭伙人”是怎么吸引大眾自發(fā)參與的呢?
結合傳播主題來看,麥當勞找到“搭手”這個暖心的動作,種下一個“一起搭伙做公益”的新觀念。
這里的“搭”有兩重含義:
其一,和麥當勞叔叔搭手形成的屋檐意味著搭建起一個家,指向了活動的初心——每個人都能用微薄之力,幫助異地就醫(yī)困難患兒家庭搭建一個溫暖的家。
其二,麥當勞向公眾發(fā)起了“愛心搭伙”的邀請,用“搭手參與”這種輕量化的形式,降低參與門檻,讓公益活動變得簡單且互動性十足。
可以說,“搭手”讓“麥麥愛心搭伙人”活動有了一個軟性的情感溝通符號,與大眾建立起情感鏈接。同時它也成為一句蘊含能量的行為號召——每個人只要行動起來,就能有所改變,“哪怕是一點微光,也能湊成照亮他人的火炬”。
除了主題的情感鏈接力,“愛心搭伙人”之所以能產(chǎn)生影響力,離不開“降低參與門檻、創(chuàng)新公益機制”兩大關鍵。
具體來看,麥當勞通過線下門店宣傳、品牌聯(lián)動助力、線上平臺共創(chuàng)的多維傳播路徑,拓寬了參與公益的觸及面,讓更多人關注到異地就醫(yī)大病患兒這個群體。
今年6月,麥當勞將愛心箱上線到全國約6000家門店,消費者到門店用餐,就可以在取餐臺掃描愛心箱二維碼,隨手做公益。
今年9月,麥當勞將湖南麥當勞叔叔之家孩子們渴望有一個“家”的心愿畫作,帶到了全國門店,印在餐盤墊紙、外帶紙袋和點餐屏上,并通過外賣小票介紹麥當勞叔叔之家,打造不同的溝通觸點,在就餐體驗中和消費者建立真實溫暖的共鳴。
門店之外,麥當勞還借用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同時與不同品牌結成“愛心搭伙人俱樂部”,在線上激活公益活動的傳播力和價值影響力。
品牌代言人王楚欽率先化身愛心搭伙人,與麥當勞叔叔搭手合拍吸引了大眾關注。
OATLY噢麥力、嘉吉中國、三元食品等16家品牌的搭手參與則把“關愛異地就醫(yī)家庭”的話題,輻射到更廣闊的行業(yè)和領域。
在小紅書,有人發(fā)揮想象,將外賣紙袋制作成迷你畫展形成二次傳播。有用戶專程到線下與“愛心站臺”雙向奔赴,開啟“搭手海報”打卡并線上分享,為活動傳播再添一把火。用戶之間的愛心互動,也因此被看見、放大,最終演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心助力傳播。
此外,麥當勞入駐騰訊公益的“身邊公益地圖”,并在線下城市舉辦愛心市集,為公眾提供了“既能線上隨手捐,又能線下輕松玩”的多場景參與形式。大眾在公益參與中獲得了價值,也在互動中建立連接。
在這過程中,麥當勞契合了年輕人數(shù)字公益的習慣,讓用戶能以“ 小紅花 ”的方式標記自己的公益熱情和善意,而且進一步拓展了公益參與場景,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將公益行為常態(tài)化。
麥當勞深耕公益,打造一個長期主義的公益IP
如果深入去探究“麥麥愛心搭伙人”被公眾關注的原因,除了歸因于品牌創(chuàng)新公益?zhèn)鞑シ绞?,更重要的是麥當勞的信任背書效應,和對公益事業(yè)的長期深耕。
麥當勞持續(xù)支持“麥當勞叔叔之家”項目,并結合各種傳播為這一公益項目發(fā)聲。
好公益的基本標準,不是一蹴而就的冒進,而是提供可持續(xù)的解決方案。
“麥當勞叔叔之家”正是如此,從2016年至今,經(jīng)過近十年的生長沉淀,它一直為異地就醫(yī)的困難患兒家庭提供一個“家以外的家”,成為一個承接并傳播善意的公益IP。
與此同時,麥當勞擅長采用一套“產(chǎn)品、門店、傳播”的體系化協(xié)作,吸引更多人參與“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搭建,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比如產(chǎn)品端,消費者每購買一份開心樂園餐,麥當勞都將投入0.5元支持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新建和運營,為項目提供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同時鼓勵公眾“將公益行為日?;?。
比如傳播側,全國門店的自有渠道、再加上數(shù)量龐大的用戶基本盤,能為公益項目的大眾化傳播奠定基礎。
可以說,麥當勞對公益的長期堅持,加深了大眾記憶,也形成品牌資產(chǎn),“麥當勞叔叔之家”成為品牌與消費者一起“養(yǎng)成”的公益IP。
從一個更長的時間跨度來說,麥當勞用深耕公益的實踐,為大眾公益的認知和行動帶來了正向的影響。
長期以來,好的公益一直在號召行動、創(chuàng)造改變。
這背后蘊含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唯有鼓勵“眾人拾柴”,才能讓公益火焰照得更亮、更遠。
要做到這點,離不開兩個關鍵:其一,吸引更多人參與、成為公益共同體。這里的共同體,不僅是實際的公益互動,更重要的是形成情感連接。其二,需要創(chuàng)新的機制,提供可持續(xù)的解決方案。
在扎根中國社區(qū)的30年間,麥當勞仍舊堅守“為社區(qū)鄰里提供美味和凝聚力”的初心,也堅持推動可持續(xù)的實體公益。相比簡單的捐助和互動,麥當勞叔叔之家注重讓人與“附近”產(chǎn)生更深的連接。
而通過對特定群體的關心和幫助,麥當勞用“愛心搭伙”的方式,連接起人與人之間流動不息的善意。正是有了這份連接,未來它也將有更大的生長空間。
作者/胡漢三@huwenwen11
編輯/ 鄭曉慧@mersailles
設計/戚桐琿 運營/蘇洪銳
企劃/潘志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