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奇瑞汽車,如果你只知道奇瑞QQ,那么奇瑞的實際能力,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9月2日,奇瑞集團披露最新銷售數(shù)據(jù):上個月50%的車,賣給了海外用戶。
奇瑞也因為這份亮眼的成績,成為中國汽車出口最多的企業(yè)。
澳洲用戶喜歡它的性價比,瑞虎4Pro比豐田同款類似車型便宜3萬元人民幣;
非洲用戶覺得它很實用,在路況不佳的地區(qū),奇瑞車依然能“穩(wěn)如老狗”地穿梭;
俄羅斯用戶則稱贊奇瑞,在-40°C嚴寒時沒有掉鏈子。
如今,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正嶄露頭角,在海外市場贏得了廣泛的聲譽與認可。
在汽車這個領域,實現(xiàn)國內和國外市場的并駕齊驅,是車企強大實力的表現(xiàn)。
那么,在全球汽車出口的競速場上,開得最快的三輛戰(zhàn)車是誰?
汽車起源于德國,但是今天,全球汽車出口的前三名卻被亞洲國家包攬。
經(jīng)過近10年的發(fā)展,全球汽車出口“三國殺”的主角已經(jīng)從“日德韓”轉變成了“中日韓”。
日本長期保持的世界領先地位,在2023年被中國打破了。中國不斷擴大領先優(yōu)勢,連續(xù)兩年位居全球第一。
據(jù)數(shù)據(jù),今年1—6月,中國對外銷售的汽車數(shù)量是308萬輛,緊隨其后的日本是204萬輛,第三名韓國則是148萬輛。
日本追求極致的產(chǎn)品質量,又擁有豐田精益的生產(chǎn)效率,還塑造了“開不壞的日本車”的市場形象。
日本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是北美,大頭是美國,這就意味著美國一旦有什么動作,日本都會受到影響。
2024年,美國將進口汽車關稅提升了超十倍,從2.5%加到27.5%。
果不其然,日本汽車在北美地區(qū)的銷量直接下降了7%,整體下滑5%。
日本汽車出口量被關稅影響,而同樣是傳統(tǒng)霸主的鄰居韓國,卻把目標轉向了高利潤的車型。
提升高利潤車型的銷售比例,雖然出口總量比不上前兩名,但是韓國賺的錢卻一點不少。
特別是像獅鉑拓界、索蘭托、帕里斯帝這樣的全球暢銷SUV,每賣出去一輛,可能比別的車型賣出去兩輛還賺得多。
2024年,韓國起亞汽車每賣出去100塊,能凈賺11塊8,而全球利潤最多的車企也才賺11塊9,足以證明他們賺錢是有多牛。
韓國專注SUV、混動車以及電動車的銷售,對出口總量追求不高。
所以,汽車出口這場“三國殺”里,日本掉隊,韓國淡定,中國自然就有了機會成功勝出。
1957年,3輛解放牌卡車駛入中東國家約旦,標志著中國汽車第一次走出國門。
經(jīng)過近70年的努力,今天中國每生產(chǎn)5輛汽車,就有1輛駛向海外。
而駛向海外的100輛汽車中,就大概有41輛是新能源汽車。
特斯拉已經(jīng)在新能源領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場,為何中國還能跟巨頭虎口奪食?
一方面,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已經(jīng)達到先進水平;另一方面,中國具備解決新能源汽車配套使用問題的能力。
中國構建了高度成熟且規(guī)模極為龐大的電池全鏈路系統(tǒng),國產(chǎn)電池設備占比90%以上,續(xù)航里程和充電技術也表現(xiàn)得格外突出。
比如,理想L9(增程式)綜合續(xù)航達到1315公里。
再比如,嵐圖汽車實現(xiàn)了不到一刻鐘時間,補充60%的電量的目標。
電車最大的難題就是充電難,而中國在解決這個難題方面經(jīng)驗豐富。
在很多基礎設施落后的國家,高昂的電費和稀缺的充電樁,是擺在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
于是,許多國家政府普及新能源汽車的同時,還要提高配套的基建。
例如,沙特阿拉伯制定了到2030年部署5萬個公共充電樁的宏大目標,而中國是實現(xiàn)這一宏大目標的主要合作者。
我們幫助合作國家,積極參與充電服務建設。
盡管新能源汽車表現(xiàn)搶眼,但是中國汽車出口更大的成就還是傳統(tǒng)汽油車。
2024年,中國銷往海外的車輛中,傳統(tǒng)燃油車型占比近八成,總量達457.4萬臺,同比增幅為23.5%。
取得這些成果并不是因為我們的汽車外觀有多漂亮,內飾有多優(yōu)良,而是發(fā)動機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
據(jù)汽車專家介紹,發(fā)動機的熱效率是一個關乎損耗的重要指標。
正常來講,如果花100塊錢買油,實際上汽車用來跑路的只有40塊,其余大頭的60塊都浪費了,那么熱效率就是40%。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0%居然是汽車行業(yè)保持多年,都無法打破的天花板數(shù)字。
日本曾經(jīng)攻堅了五六年,都只能提高1%。
但是2024年,中國一下子就把這個記錄提高到了46%,這提升6%的含金量是由中國汽車行業(yè)數(shù)百項專利技術匯集而成,直接讓中國成為汽車發(fā)動機熱效率最佳的國家。
當然,我們的發(fā)動機核心技術成果不止熱效率這一項,關鍵零部件與材料都有進步。
總的來說,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tǒng)汽油車,技術對市場的貢獻都功不可沒。
海外市場實打實的業(yè)績,給很多中國車企解決了國內市場飽和的難題。
主攻客車的宇通汽車,就嘗到了出口的甜頭,逆轉了企業(yè)低迷的銷售狀態(tài)。
2023年,宇通汽車將國內同款車型,以2倍的價格銷往國外,不僅意外地取得了10%的國際市場,而且還靠高額的毛利潤再創(chuàng)輝煌。
汽車出海最能代表著一個國家工業(yè)技術的實力,因為上下游系統(tǒng)緊緊依附在這個領域。
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開始海外征程,海外巨大的機遇下面也藏著難以預料的政策風險和制約因素。
有些國家的政策甚至朝令夕改,以及外國本土人員、物價等具體情況的不同,這些不確定的外部因素,都讓中國汽車出口的增長勢頭不太明朗,甚至可能出現(xiàn)階段性放緩的態(tài)勢。
目前,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是亞洲市場,尤其是東南亞。
但是東南亞的霸主依然是本田和豐田,這些車企早早地深入了東南亞的領地,不僅在當?shù)匾呀?jīng)有相當大規(guī)模的工廠,還與當?shù)劂y企合作,打通了汽車貸款的全流程,他們的搶先優(yōu)勢,抬高了進入當?shù)氐拈T檻。
要撼動日本的地位,中國車企還得付出更多努力。
在全球新的政策形式下,“整車出?!币呀?jīng)不能夠和其他國家拉開差距,中國車企開始轉向“技術輸出+本地化生產(chǎn)”。
這個新方向,意味著從簡單賣車到規(guī)劃全局,汽車戰(zhàn)的較量正式升級。
目前,比亞迪集團、長城汽車、零跑汽車、長安汽車等國內汽車巨頭,紛紛在海外加速開疆擴土,建立本土化生產(chǎn)基地。
與此同時,中國各項領先世界的新能源技術,也在抓緊向外輸出,比如寧德時代就給福特的新在建工廠提供了純粹的技術和服務。
而在上游,銀輪股份、拓普集團、三花智控、保隆科技、均勝電子等等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yè),也在國外注冊建廠,為全球汽車供應鏈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汽車的海外擴張,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電動車型在西方國家并不吃香。
西方國家公路不好翻新,電價降不下來,充電樁不好安裝,這些老化的基建拖了后腿。
加拿大就因為純電動汽車太重,會壓壞馬路而對純電動汽車,征收更高的過路費。
即便如此,還是有大批的中國車企冒險挺進墨西哥,想把墨西哥當作北美市場的跳板。
中國是否有一天也能拿下西方市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車出口的征途中,有一位年輕的“中國勇士”——小米汽車,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它大膽宣布:計劃兩年后登陸西歐。
“雷布斯”的“野心”昭然若揭,你會看好小米汽車嗎?
參考資料:
1.新浪財經(jīng)《奇瑞集團8月銷售汽車24.3萬輛,出口12.95萬輛創(chuàng)新高》
2.瀟湘晨報 《熱效率第一之爭,不是“內卷”而要“外展”》
3.澎湃新聞《中國汽車半年出口超300萬輛 海外建廠加速》
4.新浪財經(jīng)《中國電動汽車征戰(zhàn)東南亞,突圍日系車防線》
5.36氪《小米:今年是大家電和新零售出海元年,2027年汽車出?!?/p>
作者:盼盼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