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居然不是孩子吃的跳跳糖?”杭州新城市廣場的禁毒展臺前,居民張阿姨舉著仿真毒品模型反復打量,語氣里滿是震驚。
近日,上城區(qū)禁毒工作專項組聯合凱旋街道、南肖埠社區(qū),把“安全課堂”搬進居民常逛的廣場,用“接地氣、有互動、夠真實”的方式,將實用的“鑒毒秘籍”送到居民身邊,切實筑牢社區(qū)防毒拒毒防線。
“大家湊近看,這包‘奶茶粉’沒生產日期,‘巧克力’包裝印著奇怪圖案,這些都是新型毒品的‘偽裝術’!”禁毒社工手執(zhí)仿真毒品模型向大家展示,拆解“鑒毒秘籍”的核心要點:大麻酯像塊“黑餅干”,冰毒晶體透著“假冰糖”的光澤,就連孩子愛吃的“軟糖”,也被標注著“可能含合成毒品”。
為了讓居民精準掌握識別技巧,社工還總結了“三查三不”實用方法:
查包裝,無廠名、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的“三無”物品堅決不碰;
查外觀,顏色異常、氣味刺鼻、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物品多留警惕;
查來源,陌生人贈送、非正規(guī)渠道購買的食品飲品絕不接受。
同時,現場演示如何通過細節(jié)區(qū)分正品與偽裝毒品,比如對比正品“跳跳糖”與偽裝毒品的顆粒大小、包裝印刷清晰度,讓居民通過直觀對比加深記憶。
“以前覺得安全知識都是‘大道理’,今天親手摸了‘毒模型’、聽了真案例,才知道這些事離自己一點不遠!”居民李大叔拿著活動發(fā)的“安全手冊”,還特意拍了仿真毒品的照片,說要回家給孫子看。
活動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會把“安全課堂”搬進樓道、小區(qū)涼亭,用居民喜歡的方式講安全,讓大家既能享受便民服務,又能把“防范意識”裝進口袋,共同把社區(qū)建成“平安小天地”。
內容來源:杭州禁毒
編輯:陳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