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下):后漢高祖劉知遠
(3)建國稱帝
這時,秦州節(jié)度使何建歸降后蜀。后晉開運四年(947年)二月十二日,河?xùn)|行軍司馬張彥威與他的文武將吏等,認(rèn)為中原沒有主人,劉知遠的威望日益隆盛,眾心所歸,寫信勸他登上帝位,劉知遠謙讓不答應(yīng),此后眾官三次上書,諸軍將吏、貴臣耆老,一個接一個地懇切陳請,才發(fā)布文告應(yīng)允。十五日,劉知遠看準(zhǔn)時機,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后漢政權(quán)。他沒有馬上改國號,但棄開運年號,而延用石敬瑭的年號,稱天福十二年。接著,劉知遠下詔禁止為契丹括取錢帛;慰勞保衛(wèi)地方和武裝抗遼的民眾;在諸道的契丹人一律處死等等。于是晉朝舊臣紛紛投誠歸附。
契丹在中原人民抗擊下退出后,天福十三年(948年)六月劉知遠進入開封并建都,改名為暠,改國號為漢,改天福十三年為乾祐元年,蠲免賦稅,大赦天下,稱帝。劉知遠果斷采納了皇后李氏的建議,一改過去靠括民財犒軍的慣例,而是拿出宮中所有財物賞賜將士,果然深得人心。契丹軍進入中原后,到處以“打草谷”的名義掠奪財物、殺害無辜百姓,中原地區(qū)人民反抗不斷,耶律德光被迫北撤,留蕭干守衛(wèi)汴京,劉知遠看準(zhǔn)時機,采納了郭威“由汾水南下取河南、進而圖天下”的正確建議,命史弘肇為先鋒,舉兵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所向無敵,很快拿下了洛陽和汴京。劉知遠穩(wěn)定中原局勢后,令魏州的杜重威移鎮(zhèn)歸德(今河南商丘南),與原歸德節(jié)度使高行周對調(diào),杜重威抗命不從,劉知遠令高行周與慕容彥超率軍討伐杜重威,杜重威誓死守城,漢軍日久無功,劉知遠恐生他變,親自來攻,死傷甚巨,劉知遠見強攻不克,多次遣人招降杜重威,許以不死,此時魏州糧草用盡,城中將士多逾城逃亡,十一月二十七日,杜重威出城投降,劉知遠言而有信,沒有殺杜重威,封其為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楚國公。至此,中原基本上平定。
(4)托孤善后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因傷長子劉承訓(xùn)之死而病重,召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郭威等人托孤,臨終前,劉知遠認(rèn)為杜重威反復(fù)無常,于是授意托孤大臣除掉他。隨即駕崩,時年54歲,謚曰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葬于睿陵。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后漢隱帝。
(5)軼事典故 ①換馬相救
在劉知遠小的時候,他性格很內(nèi)向,平時也是寡言少語,因為體質(zhì)較弱,經(jīng)常得病。還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臉色紫黑,給人一種很威嚴(yán)的感覺。由于生活困難,他不得已只好到一個姓李的大戶人家去當(dāng)上門女婿,在封建社會,這種女婿叫做贅婿,社會地位幾乎到了最底層,備受歧視。在一次牧馬時,因為馬踏壞了寺廟屬地的莊稼,被僧人捆綁起來,打了一頓。劉知遠不甘心這樣混一輩子,就尋找時機出去干一番事業(yè)。
不久劉知遠就投到李嗣源的手下當(dāng)了兵,由于作戰(zhàn)勇敢,被升為偏將,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后梁軍隊激戰(zhàn)于黃河岸邊的德勝軍(今河南濮陽)的時候,石敬瑭的馬甲突然斷裂,幾乎就要被梁軍隊趕上了,這時,劉知遠將自己的馬換給了石敬瑭,自己則騎上石敬瑭的馬,掩護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繼位稱帝并任命他擔(dān)任河?xùn)|節(jié)度使后,石敬瑭就將劉知遠要到自己手下任職,擔(dān)任押衙,做了他的親信。
②泰山石敢當(dāng)
后唐末年李從珂起兵和唐愍帝李從厚爭奪帝位時,石敬瑭也領(lǐng)兵趕赴首都,在路上碰到出逃的李從厚,石敬瑭和李從厚到屋內(nèi)密談,劉知遠為防萬一,就暗地里派勇士石敢前去保護,石敢在袖子里藏了一把鐵錘,站在石敬瑭的背后。最后李從厚的隨從嫌石敬瑭沒有忠心保護李從厚的意思,就抽劍向石敬瑭刺來,石敢掩護著石敬瑭躲進旁邊的一個屋子里,用巨木將門擋住,等劉知遠聞訊領(lǐng)人闖進去時,石敢已經(jīng)戰(zhàn)死,劉知遠于是將李從厚的所有隨從全部殺死,石敬瑭沒讓殺李從厚,派人將他先囚禁起來。后來,李從厚被李從珂派人殺死。
在民間的墻上經(jīng)常見到“泰山石敢當(dāng)”的字樣,是避邪用的。
4.后漢隱帝劉承祐
后漢隱帝劉承祐(931年-951年),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漢第二個皇帝,948年—951年在位。
(1)早年經(jīng)歷
劉承祐,生于后唐長興二年三月七日(930年3月28日)。后晉天福六年(941年),劉知遠擔(dān)任太原留守,任劉承祐為節(jié)院使,歷官至檢校右仆射。
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建立后漢,授任劉承祐左衛(wèi)大將軍、檢校司空,后升任大內(nèi)都點檢、檢校太保。
(2)繼位為帝
劉知遠的長子魏王劉承訓(xùn)年長而賢明,劉知遠很喜愛他。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十一日,劉承訓(xùn)剛立為皇位繼承人就病死了,劉知遠正病重,悲哀使病迅速加重,立即將劉承祐托付給將相們。宰相蘇逢吉說皇子劉承祐還未封王,請劉知遠盡快封劉承祐為王。正月二十七日,還未來得及封王,劉知遠便去世了,宰相蘇逢吉等人秘不發(fā)喪,誘殺了杜重威。
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初一日,授任劉承祐為特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進封周王,當(dāng)日在劉知遠靈柩前即皇帝位,沿用劉知遠乾祐的年號。
(3)誅殺權(quán)臣
有一次,楊邠與王章在劉承祐面前論事,劉承祐說:“事行之后,不要使民眾有怨言!”楊邠突然說:“陛下不要多管,有臣在。”聽到的人嚇得戰(zhàn)怵。李太后弟弟李業(yè)要求當(dāng)宣徽使,劉承祐和李太后私下問楊邠,楊邠認(rèn)為不可。劉承祐想立自己所寵愛的妃子耿夫人為后,楊邠又認(rèn)為不可;耿夫人去世,將用皇后的禮節(jié)安葬,楊邠又認(rèn)為不可。因此劉承祐大怒,左右又讒言誣陷,劉承祐便于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將楊邠與史弘肇等人一同誅殺。
(4)郭威反叛
劉承祐又派使者到魏州(今河北大名西),前去誅殺郭威,郭威于是起兵反叛。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劉承祐派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jié)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李業(yè)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yè)等人看,李業(yè)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里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5)出逃被殺
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zhàn),因后漢軍大敗,于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jù)城不讓其入內(nèi)。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到趙村,忽見后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后面并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郭威即位后,追謚其為隱皇帝。
(6)為政舉措 ①平定三鎮(zhèn)
乾祐元年(948年)三月,后漢河中節(jié)度使李守貞、永興節(jié)度使趙思綰、鳳翔節(jié)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鎮(zhèn)先后舉兵造反,劉承祐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戰(zhàn)而都無功。劉承祐于是任命郭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派他去督促諸將,討伐叛亂。
乾祐二年(949年)夏,郭威首先到達河中攻打李守貞,攻破河中外城,李守貞與妻子自焚而死,趙思綰和王景崇相繼投降,于是平定三鎮(zhèn)叛亂。
②內(nèi)政紛亂
劉承祐繼位后,由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等大臣輔佐,三人互相攻伐,內(nèi)政紛亂,楊邠、史弘肇蔑視劉承祐的皇權(quán),議政時公然禁止劉承祐開口,乾祐三年(950年),劉承祐發(fā)動政變,一舉擊殺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及其家屬。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劉承祐密令曹威等人刺殺在外的大將郭威,郭威被逼起兵反叛,圍攻汴京,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zhàn),因后漢軍大敗,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jù)城不讓其進,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至趙村,被郭允明所殺。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