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名聲不好的皇帝有很多,有的壓榨民力、窮奢極欲,如隋煬帝;有的不務正業(yè),導致國家滅亡,如陳后主、宋徽宗。但要說哪一個皇帝最為后世所痛恨,那恐怕要數(shù)后晉高祖石敬瑭了,“兒皇帝”這一稱號與他牢牢綁定。
石敬瑭,沙陀族人,唐景福元年(892年)生于太原,他自幼喜讀兵書,得到代州刺史李嗣源的賞識,還將女兒嫁給他。李嗣源將石敬瑭引薦給李存勖,使其得到重用。李存勖、李嗣源先后成為后唐第一第二任皇帝,石敬瑭也因戰(zhàn)功奉為節(jié)度使。
隨著官位越來越高,石敬瑭有了稱帝建國的想法,于是他投靠契丹,希望得到支持,并割讓燕云十六州。此舉可以說是“遺臭萬年”,不僅如此,他還稱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再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
而遼國使者每次前來,石敬瑭都表現(xiàn)得極為恭順。曾有史學家認為也許石敬瑭沒有傳說中的那么“沒骨氣”,可能是后世文人抹黑了他。但是,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一件文物的出土,石敬瑭“兒皇帝”的說法算是被坐實了。
這件敦煌遺書的編號是S.4473,現(xiàn)藏于大英圖書館,也被稱為《大晉皇帝致北朝皇帝遺書》,寫于942年,是石敬瑭臨死前所寫的遺書?!按髸x皇帝”就是石敬瑭,“北朝皇帝”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如果我們看一下原文,就能發(fā)現(xiàn)石敬瑭雖然沒自稱“兒”,但也非常奴顏婢膝。
“北朝皇帝陛下:臣在此叩首再拜……雖魂歸東方亦無憾,然深感皇恩浩蕩卻回報微薄,北望陛下不禁淚落……已召輔臣親付遺詔,令其靈前即位,速安境內(nèi)民心。禮法雖依循舊制,托孤終究仰仗圣德……盡訴寄托之心,方瞑九泉之目。臣不勝感懷悲泣,棲倚哀惶至極?!?/p>
這件文物是由石敬瑭口述、內(nèi)侍抄寫而成,書法水平很好,內(nèi)侍接受過專業(yè)的書法訓練,取法路子很正,吸收晉唐諸家筆法,而且書寫時沒有刻意安排,筆路清晰、細節(jié)自然,純正的古人風采。
啟功曾盛贊“敦煌遺書”:“結(jié)體精嚴,點畫飛動,有血有肉,轉(zhuǎn)側(cè)照人,較之于歐、虞、褚、薛乃至敬客、王知敬等名家絲毫不遜。”取法上融合南北書風,既有北方碑刻的雄渾,又含南方帖學的秀逸,起收筆簡率,中鋒側(cè)鋒并用,轉(zhuǎn)折處常自然過渡,展現(xiàn)日常書寫的真實狀態(tài)。
結(jié)字上,字形大小錯落,疏密隨心,單字欹正相生,打破官方書體的規(guī)整,充滿靈動氣息。墨法以實用為導向,多為濃墨書寫,部分經(jīng)卷因長期抄寫出現(xiàn)枯潤變化,增添韻律感。
學界認為,敦煌書法填補了民間書法史的空白,為研究書法演變提供了實物證據(j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